刘瑶
- 作品数:8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生地黄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HPLC-ESI-MS分析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 建立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生地黄的质量评价方法,并通过HPLC-ESI-MS技术对生地黄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生地黄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采用Agilent Extend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5 nm,对15批次不同来源生地黄药材进行相似度评价分析,并采用U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生地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定性分析。结果 建立15批生地黄药材HPLC指纹图谱,获得10个共有色谱峰且相似度在0.910~0.982。通过对照品指认、文献比对以及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初步鉴定了其中67个化学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生地黄的HPLC指纹图谱专属性强,并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的定性分析,为生地黄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 宋青青赵云芳张娜张倩刘瑶李军宋月林屠鹏飞
- 关键词:生地黄指纹图谱HPLC-ESI-MSHPLC
- 利用1HNMR比较管花肉苁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组
- 管花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称,为著名补益类中药。为了缓解管花肉苁蓉的资源问题并有效保护野生资源,我国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大力推广管花肉苁蓉的人工栽培,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利用1H NMR技术能够全面提供定性和定量信...
- 刘文静刘瑶宋青青颜昱赵云芳屠鹏飞李军宋月林
- 关键词:管花肉苁蓉野生品栽培品
- 养殖麝香与野生麝香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 麝香为麝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zovskii Flerov.)、马麝(M.sifanicus Przewalssi.)和原麝(M.moschiferus Linaeus.)成熟雄体脐下香腺囊分泌物的干燥品,具...
- 刘瑶
- 关键词:麝香麝香酮代谢组学GC-MSLC-MS
- 文献传递
- 在线加压溶剂微提取-湍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管花肉苁蓉中3种苯乙醇苷被引量:5
- 2016年
- 建立了在线加压溶剂微提取-湍流色谱-高效液相色谱(online PLME-TFC-HPLC)法,并将其应用于管花肉苁蓉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3种苯乙醇苷类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微量样品粉末(0.5 mg)置于空预柱芯中并用正相硅胶填充,得到提取池后装入预柱套(Security Guard^(TM))。将预柱套置于70℃柱温箱中,将一根长聚醚醚酮(PEEK)管线(1 000 mm×0.13 mm)连于预柱套末端,采用0.1%(v/v)甲酸水为提取溶剂,以2.5mL/min的速度流经PEEK管线,产生高压,实现管花肉苁蓉的在线加压溶剂微提取,通过TurboFlow cyclone色谱柱在线净化和富集。引入两个电子六通阀,将整个分析过程分为提取阶段和洗脱阶段,并在洗脱阶段将TurboFlow cyclone色谱柱中的分析物反冲至Capcell PAK C_(18)AQ分析柱上,以0.1%(v/v)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340 nm为检测波长同时定量分析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异毛蕊花糖苷3种苯乙醇苷类成分。结果表明,3种苯乙醇苷类在1~2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定量限分别为0.50 mg/L(松果菊苷)、0.25 mg/L(毛蕊花糖苷)和0.38 mg/L(异毛蕊花糖苷),加标回收率为83.13%~114.00%,相对标准偏差为1.89%~13.34%。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不仅节约了药材和溶剂的使用量,而且极大地简化了前处理方法,省时省力,同时显著降低了化学成分在提取过程中降解的几率,适用于管花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宋青青刘瑶张玲玲周利屠鹏飞宋月林
-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苯乙醇苷管花肉苁蓉
- 利用~1H-NMR比较管花肉苁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组被引量:19
- 2018年
- 管花肉苁蓉素有"沙漠人参"之称,为著名补益类中药。为了缓解管花肉苁蓉的资源问题并有效保护野生资源,我国在新疆的南疆地区大力推广管花肉苁蓉的人工栽培,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该文利用1H-NMR技术能够全面提供定性和定量信息的优点,深入地比较管花肉苁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化学成分组,以期为栽培品替代野生品使用的科学性提供直接证据。野生品和栽培品药材提取后,平行采集1H-NMR图谱;通过直观比较,发现2组图谱间相似度较高;通过与对照品及数据库(如HMDB,BMRB等)比对,从典型图谱中初步鉴定了28个化学成分;利用多元统计学手段比较野生品和栽培品的1H-NMR图谱,发现两组样品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结果表明,从化学成分组成而言,管花肉苁蓉的野生品与栽培品相似度高,一定程度上证明栽培品可以替代野生品使用。同时,1H-NMR技术能够反映中药提取物等复杂体系的定量化学成分组,在中药化学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领域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 刘文静刘瑶宋青青颜昱赵云芳屠鹏飞李军宋月林
- 关键词:管花肉苁蓉野生品栽培品
- “天人合一,太极唯中”理念在《黄帝内经》中的运用被引量:2
- 2024年
- “天人合一,太极唯中”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宇宙学说——浑天说,这一理念不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深入阐释和具体运用,也广泛呈现于《黄帝内经》的诸多篇章中。《黄帝内经》将“浑天说”宇宙模型融入中医学理论当中,以“太极”“心”“中”三个要素构建起“天人合一,太极唯中”的理念框架,并涵纳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整个宇宙时空范围,将“一心贯之”的思想运用在了大或小的所有事物与生命之中。“天人相合,心物相应”“圈定太极,一心唯中”“有无相生,内外相成”三个理念的运用则是圣者显明天道、贯通三才、实现物我同化的方法路径。这三种路径并不是并列或递进的关系,而是融会无碍、三元合一的共通之道。
- 刘思淇马峰彪张一丹刘瑶乔宝华张其成
- 关键词:浑天说《黄帝内经》
- 基于“阴阳中和”理念探讨《黄帝内经》的诊疗养生观
- 2024年
-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先行者,是助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力量,而“阴阳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悠久的理念,可将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的诊疗养生观念进行统合。《黄帝内经》讲求“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意蕴,在“阴阳中和”理念下,疾病的发生会导致两种面向——“有失动态生和之道”和“违逆聚合守中之理”,而治疗的原则是借助天地自然之道来“调和致中”。《黄帝内经》诊疗养生的最终目标皆是“归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黄帝内经》给出的“归一”方法纲领,“形神合一”与“内外合一”则是“归一”的两个具体指导。
- 刘思淇马峰彪刘瑶乔宝华张其成
- 关键词:《黄帝内经》天人合一诊疗观养生观
- 亲水作用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参附注射液中的14种有机酸被引量:10
- 2016年
- 有机酸广泛分布在植物及相关产品中,其参与多种代谢途径(如三羧酸循环),并表现出多种药理活性。参附注射液作为广泛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因而,应深入阐明参附注射液的化学组成,并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进而保障其临床使用安全有效。参附注射液由红参及黑顺片经现代工艺提取制备而成,有机酸为其主要成分类别之一。该研究通过建立HILIC-LC-MS,同时测定参附注射液中肉桂酸、阿魏酸、4-羟基苯甲酸、乳酸、己二酸、延胡索酸、咖啡酸、琥珀酸、马来酸、丙二酸、苹果酸、莽草酸、酒石酸和金鸡纳酸等14种有机酸成分的含量。14种有机酸类成分在HILIC色谱柱上均获得较好的保留和分离。除肉桂酸(231μg·L^(-1))、乳酸(113μg·L^(-1))和丙二酸(32.5μg·L^(-1))外,其余11个化合物的定量限均小于10μg·L^(-1)。定量结果表明,苹果酸、丙二酸、奎尼酸、乳酸和肉桂酸在参附注射液中含量较高(>1.89 mg·L^(-1)),而10批样品中均未检测到咖啡酸和己二酸。该方法适用于参附等中药注射液中多种有机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 刘瑶张娜史社坡宋青青李军宋月林屠鹏飞
- 关键词:有机酸参附注射液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