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笛

作品数:12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淋巴
  • 6篇水肿
  • 6篇皮肤
  • 6篇淋巴水肿
  • 3篇肉瘤
  • 3篇皮肤纤维肉瘤
  • 3篇细胞
  • 3篇纤维肉瘤
  • 3篇隆突
  • 3篇隆突性
  • 3篇隆突性皮肤纤...
  • 2篇下肢淋巴水肿
  • 2篇淋巴管
  • 2篇病理
  • 1篇大细胞
  • 1篇导引导管
  • 1篇学科
  • 1篇眼袋
  • 1篇引导管
  • 1篇引流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上海市组织工...

作者

  • 12篇孙笛
  • 7篇刘宁飞
  • 5篇陈佳佳
  • 5篇杨军
  • 5篇汪立
  • 3篇刘菲
  • 3篇梁筱
  • 2篇周显玉
  • 2篇罗毅
  • 1篇顾钏
  • 1篇陈骏
  • 1篇罗旭松
  • 1篇龚霞
  • 1篇徐慧
  • 1篇倪涛

传媒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种不同乳膏分别用于下肢淋巴水肿CDT治疗的护理效果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尝试应用4种不同的皮肤护理乳膏,对下肢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DT)的患者进行皮肤护理,并对效果进行比较、评价。方法选择继发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60例,分成4组:纡适宁淋巴管理啫喱膏组(组1,n=15)、LR Cellona乳膏组(组2,n=15)、洁霉素霜组(组3,n=15)和羊毛脂乳膏组(组4,n=15)。进行手法引流治疗之前,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每组患者患肢涂抹相应乳膏,统一手法引流及绷带操作标准,连续进行一个疗程的CDT治疗,记录观察指标,并对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乳膏皮肤反应强度平均值:组1为1.93、组2为1.47、组3为3.27、组4为2;舒适度:组1为67.42%、组2为71.65%、组3为65.06%、组4为72.16%;角化平均好转率:组1为55.6%、组2为33.3%、组3为64.3%、组4为52.6%;干燥平均好转率:组1为0%、组2为100%、组3为100%、组4为100%;脱屑平均好转率:组1为100%、组2为62.5%、组3为100%、组4为87.5%。结论四种皮肤护理乳膏各有不同优势。皮肤反应最小的为LR Cellona乳膏,体感舒适度最好的为羊毛脂乳膏,止痒见效最快的为纡适宁淋巴管理啫喱膏,皮肤角化好转最好的为洁霉素霜,防止皮肤干燥效果最好的为洁霉素霜、羊毛脂乳膏和LR Cellona乳膏,脱屑好转最有效的为纡适宁淋巴管理啫喱膏和洁霉素霜。
韩凌华刘宁飞汪立陈佳佳孙笛于子优
关键词:下肢淋巴水肿
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
2020年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具有误诊率高、复发率高的临床特点。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作为其中一种更为罕见的亚型,常因不同于经典型、更为惰性的临床表现,更易误诊和漏诊,而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本文对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疗相关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为该罕见亚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袁兆琪顾钏朱朱罗旭松孙笛杨军
关键词:萎缩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融合基因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治疗盆腔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探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on Therapy,CDT)治疗盆腔肿瘤根治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起,收治76例盆腔肿瘤根治术后的单侧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其中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根治术后的女性患者70例,直肠、前列腺癌手术后的男性6例。按照健患侧下肢周径的差异,将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30例,中度组24例,重度组22例。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20天d)的CDT治疗,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和肢体周径测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肢的水肿明显减轻,组织内水分比率显著减少(P<0.01),周径比率显著缩小(P<0.01)。3组中,中度组和重度组的水分下降更为显著,重度组的周径缩小最为显著。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是治疗盆腔肿瘤根治手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适用于各期手术后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包括重度淋巴水肿。
汪立陈佳佳于子优韩凌华孙笛罗毅刘宁飞
关键词:淋巴水肿下肢水肿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2024年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最常见的皮肤肉瘤之一,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复杂,以缓慢不规则浸润周围组织为生长特点,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目前,DFSP在临床上存在易误诊、漏诊率高和复发率高的难点,亟待开发出特异性的诊断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DFSP的最新分子生物学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邓雨琦梁筱孙笛刘菲杨军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分子生物学重排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多学科诊治实施规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专家共识(2020年版)被引量:6
2021年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发生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极高的误诊率常常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错误的治疗方式导致了极高的手术复发率。传统扩大切除手术需要在肿瘤周边扩大3~5 cm,巨大的组织缺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患者也难以接受。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多学科诊治学组的支持下,皮肤梭形细胞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团队开展了规范化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综合诊治的推广应用,采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方法,切净肿瘤的同时,保留尽可能多的正常组织,并由此形成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多学科诊治实施规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专家共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皮肤梭形细胞肿瘤多学科精准诊疗团队陈骏孙笛饶娅敏郑海燕龚霞徐慧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局部扩大切除
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小鼠淋巴管形态研究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探讨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在淋巴管荧光染色的特点和优势.方法从正常C57小鼠上分别获取耳部皮肤组织、后肢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将这些组织样本进行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经多聚甲醛固定、封闭液封闭、一抗二抗不同时间孵育,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毛细淋巴管和集合淋巴管的解剖结构.结果经过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的耳部皮肤能清晰显示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及其盲端,后肢集合淋巴管和肠系膜淋巴管还能清晰地显示淋巴管及其平滑肌和瓣膜.结论全组织包埋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既能清晰、立体地观察到淋巴管外部形态,又能深入细微地观察淋巴管内部结构,从而更精准地研究淋巴管的生理病理改变.
孙笛袁兆琪赵蒙蒙倪涛于子尤刘宁飞杨军
关键词:免疫荧光染色淋巴管淋巴管内皮细胞
一种深部腔隙缝合导引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部腔隙缝合导引器,包括预塑形的导引导管及缝合针,所述导引导管为空心导管,所述预塑形的导引导管头端呈偏向一侧的圆弧状,所述缝合针通过针托固定在所述导引导管内,所述缝合针的针尖与导引导管管身成30~45°...
刘菲周显玉杨军王秀侠梁筱孙笛
一种用于眼袋眶隔释放手术的弓状缘软组织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眼袋眶隔释放手术的弓状缘软组织分离装置,包括软组织分离器。所述软组织分离器包括手持杆、引导杆及刀头分离头。所述软组织分离器的尾部设有手扶支撑台,所述手扶支撑台的另一侧设有弓状缘支撑杆。所述手持杆与所...
刘菲周显玉杨军王秀侠梁筱孙笛
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观察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CDT)治疗各类肢体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102例不同病因和部位的肢体淋巴水肿患者给予CDT治疗1个疗程(4周),治疗期间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监测组织水肿程度和人体BMI变化,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治疗结束后嘱患者行自我CDT治疗。结果 102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肿程度、BMI指数和肢体周径均显著下降(P<0.001)。治疗前后水分、周径、BMI变化均具有明显相关性(r=0.445、0.567、0.572,P<0.001)。随访6个月,90%的患者坚持自我CDT治疗,无明显复发病例。结论 CDT治疗可显著减轻各类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水肿程度、降低BMI,后续坚持自我CDT治疗亦不可或缺。
陈佳佳汪立韩凌华孙笛高敏哲刘宁飞
关键词:淋巴水肿身体质量指数消肿
吲哚菁绿淋巴造影诊断原发性肢体淋巴水肿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淋巴造影在原发性肢体淋巴水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淋巴造影,以健侧肢体作为对照组。皮内注射造影剂吲哚菁绿后。采用PDE红外荧光定位仪观察并记录淋巴管道显影情况、肢体显影范围随时间变化情况,计算淋巴管收缩频率。结果健肢淋巴管显影清晰,注射后30min检测均可见相应腹股沟或腋窝淋巴结显影,淋巴管收缩频率为1次/min(0.33-5.00次/min)。94.8%患肢表现出淋巴管、淋巴结显影延迟,所有患肢均伴真皮反流或造影剂皮下弥散,部分患肢可见淋巴管形态结构及收缩方式异常,但收缩频率较对照组增加,为2.5次/min(0.5-7.0次/min)。结论吲哚菁绿淋巴造影诊断淋巴水肿敏感度高、安全方便,研究其在原发性淋巴水肿中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淋巴循环障碍的病变基础与发病机制。
于子优孙笛汪立陈佳佳韩凌华刘宁飞
关键词:吲哚菁绿淋巴造影术淋巴水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