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地电
  • 8篇大地电磁
  • 3篇电磁测深
  • 3篇测深
  • 3篇磁测
  • 3篇大地电磁测深
  • 2篇电性
  • 2篇正演
  • 2篇数据处理
  • 2篇群算法
  • 1篇单元法
  • 1篇地壳
  • 1篇地幔
  • 1篇电性结构
  • 1篇电性结构特征
  • 1篇断层
  • 1篇断裂带
  • 1篇优化算法
  • 1篇有限差分
  • 1篇有限单元法

机构

  • 10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2篇河北建设勘察...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重庆一三六地...
  • 1篇四川省蜀通岩...

作者

  • 10篇李德伟
  • 6篇王绪本
  • 2篇张刚
  • 2篇罗威
  • 2篇余年
  • 1篇蔡学林
  • 1篇于常青
  • 1篇张兵
  • 1篇王堃鹏
  • 1篇郭紫明
  • 1篇杨凯
  • 1篇李鑫

传媒

  • 3篇物探化探计算...
  • 3篇科技创新与应...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分解方法被引量:1
2021年
为消除由局部不均匀异常体造成的局部畸变的影响,大地电磁数据往往需要进行畸变校正。Groom-Bailey(GB)分解法,是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分解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传统的GB分解方法多采用线性最优化方法,其计算精度低,速度慢。对此,这里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GB分解法中,同时对标准粒子群算法进行改进,提高算法的性能,并利用改进算法实现大地电磁阻抗张量分解。编程实现改进粒子群算法,通过测试函数验证改进算法的可行性。利用合成的单点单频数据和3D/2D模型正演数据进行分解试验,证明改进算法能够有效校正局部异常造成的畸变影响,并通过对实际资料数据进行分解处理,表明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陈先洁王绪本李德伟谢卓良乃国茹
关键词:大地电磁粒子群算法优化算法
球坐标系下三维大地电磁正演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大地电磁正演理论研究热点一直以来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但在剖面足够长、探测深度足够大的情况下,传统的笛卡尔坐标系数值模拟方式难以准确拟合地球曲率形态.本文研究了基于球坐标系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推导了交错网格有限差分三维正演公式,与一维解析解和三维标准模型测试对比,验证了正演算法的正确性.通过理论模型计算,对比分析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正演结果表明:球坐标系模拟更合理,避免了传统笛卡尔坐标拉伸投影所引入的误差,可代替目前的笛卡尔坐标模拟方法.基于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系的三维大地电磁正演响应值随着频率变低差异越明显.球坐标和笛卡尔坐标计算结果差异度与频率、模型结构和电阻率有关.本文模型计算结果在数万秒周期处已出现接近10%的差异,对于较大尺度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地球曲率的影响不能忽略.
罗威王绪本王绪本王堃鹏张刚
关键词:球坐标有限差分
ARIMA模型在LMT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解决LMT时间序列出现的缺失和强干扰现象,根据实测资料数据量大、非线性、非平稳性等特点,首次采用ARIMA模型进行预测和填补,基于平稳性检验和贝叶斯信息准则确定模型阶数,采用最小二乘原理确定模型参数,建立双向预测模型和线性合并方法进行预测,并对比ARIMA模型和AR模型预测数据的准确度。实例表明,ARIMA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精度比AR模型高,且误差不会累积,解决了原始资料的不连续性和强干扰的问题。
邓方进王绪本李德伟
关键词:ARIMA模型大地电磁测深缺失数据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2016年
三塘湖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油气藏产层,通过四性关系研究发现研究区各区块储层含油性达到油迹及以上级别的下限是不同的,牛圈湖区块:细砂岩及以上粒级的岩性,孔隙度≥11%,渗透率为≥0.3×10-3μm2,电阻率≥54Ω·m,声波时差≥241us/m,马北区块:细砂岩及以上粒级的岩性,孔隙度≥10%,渗透率为≥0.2×10-3μm2,电阻率≥48Ω·m,声波时差≥231us/m。
杨凯张兵罗方兵李德伟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西山窑组储集类型四性关系三维建模
滇西三江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3
2017年
沿盈江一姚安布置了一条长约350 km的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共观测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3个,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26个;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资料进行了预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沿剖面的地壳和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对主要地块和断裂带的电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电性结构模型揭示滇西三江地区广泛存在壳内低阻层,但沿剖面方向即东西向埋深和厚度不一,在保山地块和滇中地块地下存在较大规模的壳幔低阻带;腾冲地块地下埋深13~20 km,厚约10~17 km的壳内低阻层可能是岩浆囊的反映;初步将保山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印支地块挤出的深部东边界.
于常青张刚王绪本罗威李德伟蔡学林郭紫明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电性结构
基于相位张量分解的稳定电性主轴方向估算研究
大地电磁阻抗张量畸变校正是大地电磁资料处理的重要内容,目前阻抗张量分解的方法主要有GB分解(Groom&Bailey,1989)及其衍生算法(多测点多频点GB分解(Joneset al,2001);分解参数在有噪声存在的...
李德伟余年王绪本邓方进
关键词:大地电磁
小江断裂带系统深部物质运移机制及孕震环境:来自大地电磁阵列数据的证据被引量:7
2022年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的小江断裂带系统构造运动强烈,是研究和检验高原物质运移模式及其构造响应的理想场所.研究基于横跨该断裂系统的宽频大地电磁和长周期大地电磁阵列观测数据,通过三维反演构建了岩石圈三维精细电性结构模型.模型显示,中上地壳走滑断裂之间存在三条明显的南北向高阻分界线,可能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被新生代地壳构造活动破坏和改造的残留;中下地壳呈现显著的低阻特征,并向下延伸至上地幔深度.分析表明,中上地壳低阻体可以用含盐水流体和高导矿物质(如石墨、金属硫化物)共同来解释,而视无水矿物质中的结构水和部分熔融是下地壳和上地幔低阻可能的成因.基于区域内地震活动和电性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将小江地区地震分为构造地震、地表无活动断裂地震和无明显分布规律地震三类,主要由构造活动、流体运移和应力场调整等因素协同作用影响.研究认为地震与深部流体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流体的存在可显著降低断裂带内的摩擦力,促进断裂运动,从而诱发地震;另一方面,地震活动和长期的走滑/剪切活动可产生热量并增强流体连通性,从而降低地壳强度,促进流体的运移.基于成像结果,认为小江断裂带系统现今深部构造活动呈现为中上地壳沿走滑断裂刚性挤出、中下地壳以地壳通道流方式塑性蠕动、上地幔存在上涌的复杂模式.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来自青藏高原的壳内弱物质流经川滇地块时受到峨眉山古地幔柱活动改造的岩石圈和华南地块阻挡,沿小江断裂带系统转向西南方向,穿过红河断裂带后进入印支地块.
余年王绪本王绪本李德伟李鑫孔文新李天阳
关键词:小江断裂带大地电磁测深孕震环境
二维大地电磁断层正演模拟研究
2017年
文章应用基于双二次插值的有限单元法去进行大地电磁测深正演模拟研究,采用C++语言编写二维大地电磁正演程序。设计逆断层模型,得到模型的正演结果,结果表明,TE模式纵向分辨率较高,TM模式横向分辨率较高。基于双二次插值的有限单元法进行二维大地电磁正演模拟方法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为大地电磁测深的资料处理及解释提供了方法。
邓方进李德伟张召彬
关键词:二维大地电磁正演有限单元法断层
基于混沌天牛群算法的大地电磁反演被引量:1
2022年
大地电磁反演是非线性问题,传统的大地电磁反演采用线性反演,结果往往会陷入局部最优,为此,在标准BAS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混沌种群概念、指导性学习策略及竞技场策略,实现带学习和竞争机制的混沌天牛群搜索算法(LCCBSA)。利用LCCBSA算法、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分别对测试函数试算,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寻优能力。大地电磁理论地电模型的反演试算表明,LCCBSA算法能够较好地寻找到全局最优解,并且通过与多尺度反演结果对比检验了该算法恢复地下深部低阻层的能力。最后,利用该算法反演了塔里木盆地的实测数据,反演剖面和Bostick反演结果基本一致,说明LCCBSA算法可以用于处理大地电磁实际资料,是一种可行的非线性反演方法。
谢卓良王绪本李德伟陈先洁乃国茹
关键词:大地电磁反演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在大地电磁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长周期大地电磁(LMT)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仪器自身和环境的原因工作不稳定,会出现采集数据缺失的现象,文章将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引入大地电磁数据处理中,根据已知序列样本,建立适当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缺失数据进行预测,从时间序列值和频谱对预测值进行分析,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在大地电磁缺失数据预测中有很好的效果。
李德伟邓方进张召彬
关键词: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