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诗晨
-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数字化外科技术治疗下颌骨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病例1例
- 研究目的:报道一例下颌骨巨大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一例,总结该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经验。研究方法:通过病史采集、影像学及病理学明确诊断;结合数字化外科技术,行半侧下颌骨及肿物切除、血管化游离折叠腓骨瓣移植修复术进行治疗。
- 张诗晨刘炜炜刘映坤段聪聪班硕丰
- 关键词: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 文献传递
- 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20年
- 目的:探讨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D(hnRNPD)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明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术前均未经放、化疗的38例OSCC患者的肿瘤组织(OSCC组)和11例正常拔牙患者的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OSCC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OSCC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比较,OSCC组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升高(Z=-4.936,P=0.000;Z=-2.780,P=0.005);不同性别和年龄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EpCAM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1,P=0.013;Z=-1.967;P=0.049);不同临床病理特征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相关性较弱(ρ=0.227,P=0.17)。结论:OSCC患者肿瘤组织中hnRNPD和EpCAM表达水平上调,两者促进了OSCC的发生发展。
- 班硕丰张诗晨孙一丹王婧韩冰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组织化学
- 原发性下颌骨骨内梭形细胞癌1例
- 研究目的:报道下颌骨骨内原发性梭形细胞癌一例,总结该病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以及病理学表现明确诊断,行半侧下颌骨及肿物切除术、带血管蒂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结果:梭形细胞...
- 张诗晨韩冰徐志民
- 关键词:梭形细胞癌肉瘤样癌股前外侧皮瓣
- 文献传递
- 二甲双胍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0年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尽管治疗方法逐渐改善,其5年生存率仍仅为约63%。目前的治疗策略均带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找到一种毒性低、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二甲双胍是双胍类降糖药。研究表明,除降糖作用外,二甲双胍还可抑制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二甲双胍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机制可能包括降低胰岛素水平、抑制mTOR信号通路、抑制癌症干细胞、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并促进凋亡、免疫调节及增强辅助治疗效果等。本文结合现有文献就二甲双胍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 张诗晨韩冰
- 关键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二甲双胍
- kartogenin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在软骨组织工程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kartogenin (KGN)是近年来发现的小分子物质,其可通过调节核心结合因子β亚基(CBFβ)-Runt相关转录因子1 (RUNX1)等信号通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和成软骨分化修复软骨缺损,并可与转化生长因子β3 (TGF-β3)产生协同作用。KGN的成软骨分化作用还与其旁分泌机制有关。除促软骨再生修复外,KGN还可通过保护软骨和软骨细胞,促进人润滑素分泌,保护和改建软骨下骨及缓解疼痛,从而对骨关节炎(OA)产生治疗作用。此外,利用KGN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大量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将其以物理或化学方法结合于各类载体以修复软骨缺损和治疗OA。现结合相关文献阐述KGN对OA的治疗作用机制,并从纳米级和微米级聚合物、水凝胶及其他聚合物支架三3方面就软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用以搭载KGN的载体组成、理化特点、释药特点及优势性能等进行综述,旨在为OA的软骨组织工程学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 张诗晨金丽鸥金丽鸥郑晓雪王婧魏欣王众泽韩冰
-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间充质干细胞
- 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首先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再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PLGA微球,检测载药微球的形态和粒径,计算包封率和累积释放度。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VA体积、投料比。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搅拌速度4 000 r/min、PVA浓度3%(g/100 ml)、PVA体积30 ml、投药比1∶10。所制微球为圆球形,表面光滑,包封率为(41.79±1.09)%,粒径较为均一,粒径范围为0.5~127.5μm;随着载药微球的降解,阿司匹林的释放速度较平缓,600 h内累积释放度为83%。结论:成功制得形态规则且具有缓释作用的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PLGA微球。
- 卢建忠刘婷婷刘冬蕊白璐赵心洁张诗晨马宁
- 关键词:阿司匹林Β-环糊精包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