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宇舟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石棉县的大凉螈分布、种群现状及保护建议被引量:1
- 2019年
- 大凉螈是大凉山地区的特有两栖动物,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和保护关注度,石棉县是该物种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问询法,调查了大凉螈在石棉县的分布及种群现状。发现该物种在石棉县分布较广,目前调查到有8个分布点,其种群数量较丰富,栖息地类型选择宽泛;但该种群受人为捕捉、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繁殖场地减少等影响,部分种群有下降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和建议。
- 何流洋唐博吴应豪舒国成龚宇舟曾一唯程明阳束潇潇
- 关键词:种群现状
- 雌性瑶山肥螈泄殖腔显微结构
- 2018年
- 本文对雌性瑶山肥螈(Pachytriton inexpectatus)的泄殖腔进行了组织学研究,其具有和其他有尾两栖类相似的皮肤形态。虽然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的厚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具有表皮和真皮等相同的基本结构。雌性瑶山肥螈的泄殖腔还具有与精子储藏相关的特殊腺体储精管腺和腹腺,及与腺体结构相关的泄殖腔管。这表明该物种雌性个体的泄殖腔具备了精子储藏功能的形态结构,为其进行多次交配、分批产卵提供了基础。
- 李叙霖龚宇舟龚宇舟
- 关键词:泄殖腔
- 潮汕蝾螈的求偶行为
- 2016年
- 潮汕蝾螈(Cynops orphicus)是我国特有的濒危有尾两栖类,繁殖季节始于5月中旬。对其求偶行为观察发现,该螈求偶模式表现出与东方蝾螈(C.orientalis)相似的特点,但雄性扇尾和潜行时间(25-37 s)较东方蝾螈(10-20 s)更长;雄性在一次求偶中多次排精,雌性亦可多次纳精,精子囊形态与东方蝾螈类同;雌性纳精后,雄性反转咬住其腹部,被咬雌性呈现植物态。纳精过后,雌性出现暂时的冷漠或恐惧,不再接受雄性求偶。该螈成功纳精在累次求偶行为中占比不高(2.7%),但较东方蝾螈(1.1%)成功率高。雄性之间存在求偶过程中的竞争和干扰行为。
- 龚宇舟谢锋
- 关键词:求偶行为
- 大凉螈繁殖生态被引量:5
- 2019年
- 大凉螈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其种群数量目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然而涉及该物种保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仍十分匮乏。通过融合围栏陷阱及标志重捕的样方调查法,对大凉螈石棉栗子坪种群繁殖个体和变态登陆幼体的迁徙、繁殖群体种群大小、繁殖场内雌雄有效性比变化等进行了研究。运用Jolly-Seber法估测了繁殖种群大小,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了不同时期进入繁殖场的雄性大凉螈头体长及体重,运用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了雌雄性间形态上的差异,运用t检验、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了野外抱对雄性与非抱对雄性间的体征差别,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雌性产卵量与其身体形态的关系,同时观察了卵的孵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大凉螈的繁殖季为每年的4月下旬到7月下旬,幼体最早于8月上旬变态登陆。估测调查地繁殖场内雄性大凉螈繁殖种群大小约为391尾,雄螈较雌螈更早进入繁殖场且在场内停留时间更长,体重较轻的雄螈较晚迁入繁殖场。有效性比明显偏雄(雌/雄:0.03—0.10)。雌雄间具明显性二型性,雌性个体的头体长、体重及肥满度均大于雄性,而雄性的尾高和尾长占全长的比例则大于雌性。对比自然抱对雄性和非抱对雄性个体发现,抱对个体在头体长、体重和尾高等体征方面显著大于非抱对个体,暗示这些形态特征可能在雄性竞争配偶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雌螈在室内条件下平均产卵数为176枚,产卵历时2—4 d,产卵量与雌性肥满度正相关,卵的平均孵化期为15.7 d,孵出幼体平均全长为9.74 mm。
- 龚宇舟王刚黄蜂何流洋黄蜂谢锋
- 关键词:繁殖生态
- 巫山之鲵
- 2016年
-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古诗出自唐朝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意思是见识过深广的大海后,就很难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领略过巫山翻滚的云海后,其他的云都显得黯然失色。之所以提到元稹的这句诗,是想要向大家介绍一种以“巫山”命名的有尾两栖类——巫山北鲵。
- 龚宇舟
- 关键词:有尾两栖类
- 小个体大凉螈增加精子质量投入获得交配后竞争优势被引量:2
- 2021年
- 精子竞争进化稳定策略中"角色模型"预测在交配前竞争中处于不同"角色"地位的雄性在精子竞争中存在不同的精子投资策略,而"稀释假说"提出了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对精子投资具有数量或质量的偏向.大多数有尾类两栖动物因体内受精、精子储存和多次交配等特点成为验证上述模型假说的最佳类群.基于雄性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交配前竞争的研究,运用全子集回归分析,探究精子数量和质量的相关特征与身体特征、身体状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凉螈交配后精子竞争情况.结果显示头体长(snout-vent length,SVL)更长的雄性倾向于拥有更大的睾丸质量(testis mass,TM)和体积(testis volume,TV),但这种关系并不显著(P_(TM-SVL)=0.095;P_(TV-SVL)=0.058);精子全长(相关系数CC=-0.939,P<0.001)和尾长(CC=-0.865,P<0.001)与雄性头体长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雄性比例质量指数(精子全长:CC=1.322,P<0.001;精子尾长:CC=1.745,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结果说明处于交配前竞争劣势的小个体大凉螈采取补偿策略,产生更大、尾部更长的精子从而增加其在交配后精子竞争中的优势,无论是劣势个体还是身体状况更好的个体,均表现出对增加精子质量的投入偏向,而没有选择增加精子数量.本研究在有尾两栖类中验证了精子竞争的"角色"模型,同时发现在大凉螈的交配系统中对精子质量表现出了相对于精子数量更强的选择性,此发现支持在具有储精腺体结构的小空间交配系统中,精子置换可能在精子竞争中起到更为关键作用的假说.
- 程明阳束潇潇张勘朱玉东龚宇舟肖璐瑶舒国成谢锋
- 关键词:精子竞争睾丸大小有尾类两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