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琴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曲普瑞林激发试验对青春早发育女童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价曲普瑞林激发试验对青春早发育女童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青春早发育女童47例及性早熟女童62例的曲普瑞林激发试验资料。结果以黄体生成素激发峰值>5.05IU/L为诊断切点,青春早发育组与性早熟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9.4%(42/47)与90.3%(56/62),两组间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普瑞林激发试验对判断女童青春早发育的性质具有诊断价值,且大多数黄体生成素激发峰值在30~60min出现。
- 洪庆荣顾绍庆徐丽琴叶元枫
- 关键词:曲普瑞林儿童
- 可乐定与精氨酸激发试验在生长缓慢儿童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评价可乐定法与精氨酸法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激发试验对儿童生长缓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128例生长缓慢患儿可乐定法与精氨酸法GH激发试验资料。结果:可乐定法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为71.1%(91/128),精氨酸法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为92.2%(118/128),可乐定法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低于精氨酸法(P〈0.05)。可乐定法GH峰值多出现在60-90 min时(116/128)出现,而精氨酸法GH峰值多在30-60 min时(104/128)出现。结论:对于生长缓慢儿童使用激发试验进行病因诊断时,建议分两日序贯试验,遵循经典的采血时点。
- 洪庆荣马进叶元枫刘海芸徐丽琴
- 关键词:生长激素缺乏精氨酸
- 生长缓慢儿童156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生长缓慢患儿的病因构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6年6月就诊的156例生长缓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结果156例生长缓慢患儿中,平均年龄(7.43±2.37)岁,其中男童95例(61%),女童61例(39%);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68例(43.6%),特发性矮小(疑似)45例(28.8%),小于胎龄儿4例(2.6%),染色体疾病6例(3.8%)(其中Turner综合征4例,其它染色体异常2例),颅内肿瘤10例(6.4%)(其中包括颅咽管瘤术后继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1例,生殖细胞瘤放疗术后继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1例,垂体微腺瘤8例),垂体柄中断1例(0.6%),肝功能损害10例(6.4%),慢性胃炎4例(2.6%),先天性心脏病3例(1.9%),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0.6%),Bartte综合征1例(0.6%),有机酸血症2例(1.3%),心理情感障碍1例(0.6%)。结论生长激素缺乏症是儿童生长缓慢的最常见病因,但儿童生长缓慢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病因选择治疗方案。
- 洪庆荣顾绍庆徐丽琴叶元枫
- 关键词:矮身材儿童病因学
- 矮身材患儿176例病因构成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矮身材患儿的病因构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矮身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76例矮身材患儿中男童102例(58.0%),平均年龄((9.05±3.28)岁;女童74例(42.0%),平均年龄(8.53±2.76)岁;原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84例(47.7%);特发性矮小27例(15.4%);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16例(9.1%);家族性矮身材12例(6.8%);甲状腺功能减低4例(2.3%);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1例(0.6%);小于胎龄儿4例(2.3%);染色体疾病10例(5.7%)(其中 turner 综合征6例,其他染色体异常4例);颅内肿瘤8例(4.5%)(其中包括颅咽管瘤术后继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3例,生殖细胞瘤放疗术后继发多种垂体激素缺乏症1例,垂体腺瘤4例);垂体柄中断2例(1.1%),Rathkes 囊肿2例(1.1%);黏多糖病1例(0.6%),Prader-Willi 综合征2例(1.1%);慢性系统性疾病3例(1.8%)(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各1例)。结论生长激素缺乏症是矮身材最常见病因。但儿童矮身材病因复杂,需根据不同病因选择治疗方案。
- 洪庆荣顾绍庆徐丽琴康裕斌
- 关键词:矮身材病因学儿童
- 儿童病毒感染与川崎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究病毒感染与川崎病(KD)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KD儿童105例为KD组,同期选取发热性疾病但非KD患儿210例为非KD组。对两组患儿的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儿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中病毒感染232例,其中,KD组感染96例,占91.43%,非KD组感染136例,占64.76%。两组EB病毒感染率比较,KD组患儿明显高于非KD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4,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冠状病毒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分别将KD组和非KD组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其中KD组中感染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率最高,为46.55%(43/96),显著高于KD组的未感染组(11.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得出P=0.04),亦高于非KD组的感染组(7.59%)和未感染组(8.2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45、27.41,均P<0.001);而KD组中未感染组(11.11%)、非KD组的感染组(7.95%)和未感染组(8.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病毒感染与KD发病有关,且病毒感染的KD患儿更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
- 彭俊娟王锦朱伟徐丽琴
- 关键词:儿童川崎病病毒感染冠状动脉病变
- EB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与患儿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EBV感染儿童80例(EBV感染组)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8例(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B淋巴细胞(CD19^+)及NK细胞(CD56^+)阳性率以及CD4^+/CD8^+值。结果:两组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IgM、IgG、IgE、C3和C4表达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感染组CD3^+、CD8^+、CD19^+、CD56^+计数高于对照组,CD4^+计数、CD4^+/CD8^+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关,与CD4^+T细胞和B细胞计数减少有明显的关系,可以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测定方法检测EBV感染后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 彭俊娟王锦朱玮徐丽琴
- 关键词:EB病毒免疫淋巴细胞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