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喉返神经显露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的治疗体会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RLN)显露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01—2015-09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患者行RLN显露后发生暂时性RLN损伤4例(3.42%),给予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术后7~9d恢复正常。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RLN显露,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徐怀文牛跃平高健董峰王瀚何江洋
- 关键词:喉返神经甲状腺癌分化型
- 血清VEGF结合TAP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疗效的评价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VEGF结合TAP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疗效的评价。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06月收治的经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136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观察组78例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对照组58例,两组均进行4个治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VEGF及TAP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TAP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RR)为71.8%(56/78),高于对照组的 46.6%(27/5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 VEGF及T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及TA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及TA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VEGF及TAP下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GF结合TAP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有效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和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二者单独评估(P<0.01)。结论血清 VEGF及TAP水平可作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评价的可靠指标,二者结合使用具有更高的评估效能。
- 刘行牛跃平董峰高健李哲
- 关键词:TAP转移性结直肠癌联合化疗
- 直肠癌Miles手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33例接受Miles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72例)实施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对照组(n=61例)采取传统腹膜内乙状结肠造口术。比较2组造瘘时间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口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2组均未发生造口肠段坏死、狭窄、回缩并发症;观察组造口肠段水肿3例,对照组为4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并发症发生率及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癌Miles术中应用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术,操作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术后造口旁疝及造口脱垂的发生率。
- 徐怀文牛跃平高健董峰
- 关键词:直肠癌MILES手术造口旁疝
- 水通道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AQP1、VEGF、MVD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癌标本79例。每例分别取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QP1、VEGF与MVD在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对AQP1、VEGF与MV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AQP1、VEGF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MVD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AQP1、VEGF及MVD与胃癌的分化、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分期相关(P <0.05);胃癌组织中AQP1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7,P <0.05);在VEGF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表达高于VEGF阴性表达的组织(P <0.05),在AQP1阳性表达的胃癌组织中,MVD表达高于AQP1阴性表达的组织(P <0.05)。结论 AQP1、VEGF、MVD存在协同作用,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董峰牛跃平郑英斌高健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微血管
-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与微卫星状态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及石蜡标本,其中低分化腺癌49例(试验组);中高分化腺癌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的MS和PD-L1表达情况,评估低分化CRC MS及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化CRC患者MS及PD-L1表达水平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间关系,并利用Cox多因素分析对DFS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CRC中MSI为17例,发生率为19.10%(17/89),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S及PD-L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MS在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PD-L1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的MSI患者DFS明显长于MSS患者(P=0.016),低分化CRC的PD-L1-患者DFS明显长于PD-L1+患者(P=0.002),PD-L1+/MSS亚组DFS短于PD-L1-/MSS亚组和PD-L1-/MSI亚组(P<0.05)。结论 MS与PD-L1表达是评估CRC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MSI的低分化CR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低分化CR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董峰吴会芳牛跃平李哲高健
- 关键词:独立危险因素
- 直肠癌伴梗阻行Ⅰ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的体会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伴梗阻患者行I期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I期Dixon手术的87例直肠癌伴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急诊手术行结肠灌洗)51例,对照组(择期手术不行结肠灌洗)3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92%),低于对照组7例(19.44%),手术时间(223.98±6.39)min长于对照组(179.22±6.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5.88%),高于对照组1例(2.78%),但无统计学意义,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进行术中结肠灌洗,规范实施手术操作,加强术后管理等前提下,对直肠癌伴梗阻患者给予I期Dixon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徐怀文牛跃平高健董峰王瀚
- 关键词:直肠癌梗阻结肠灌洗吻合口瘘
- 79例绞窄性肠梗阻的诊疗体会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诊疗体会。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2010-01—2016-01间手术治疗的79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系统性总结。结果 79例患者中,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0例,肠扭转20例,嵌顿疝13例,肠套叠9例,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7例。治愈76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积极手术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 董峰牛跃平高健
- 关键词:绞窄性肠梗阻手术
- 不同临床预后患者胃癌组织中DAB2IP表达的差异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癌中人DOC-2/DAB-2交互蛋白(DOC-2/DAB-2 interaction protein,DAB2IP)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收集82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蛋白检测,对随访资料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结果 DAB2IP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多以强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较少,多以弱阳性或阴性为主;DAB2I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评分低于正常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B2IP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0.8个月,明显长于阴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3.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DAB2IP表达水平和较高的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AB2IP下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意义。
- 王瀚牛跃平董峰高健徐怀文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分为两组,保留左结肠动脉为观察组(n=42),不保留左结肠动脉为对照组(n=58)。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泌尿生殖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年复发、转移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以在保证肿瘤学疗效基础上,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 朱一杰牛跃平高健董峰李哲
- 关键词:直肠癌吻合口漏预后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2-0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行细胞减灭术治疗的88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37例;年龄(52.37±5.47)岁(范围:40~69岁)。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PRT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全部患者均于细胞减灭术后随访1a,复发22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多发、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类型为恶性、肿瘤直径≥5 cm为PRT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肿瘤多发、肿瘤形态不规则、肿瘤类型为恶性、肿瘤直径≥5 cm为PRT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明确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临床医师对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进行筛选,并采取针对性防治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 高健
-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细胞减灭术复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