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抗体
  • 3篇肝炎病毒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乙肝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受体
  • 2篇细胞
  • 2篇TOLL样受...
  • 2篇TOLL样受...
  • 2篇HCV-RN...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1篇蛋白合成
  • 1篇蛋白介导
  • 1篇毒性肝炎

机构

  • 1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12篇吴红
  • 6篇吴晓蔓
  • 5篇邓小燕
  • 4篇朱锦宏
  • 2篇周强
  • 2篇孙卫民
  • 2篇林梅双
  • 2篇王春苗
  • 2篇徐咏
  • 2篇朱雪莲
  • 1篇嘉红云
  • 1篇陈波
  • 1篇潘昆贻
  • 1篇冀天星
  • 1篇刘荣静
  • 1篇林桢
  • 1篇彭亮
  • 1篇王忠英
  • 1篇郭海波
  • 1篇李雪燕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临床实验...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转染和Loxoribine刺激对TLR7表达及IFN-α、IL-1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和Loxoribine刺激对Toll样受体7(TLR7)表达及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7特异性配体Loxoribine刺激前后Hep G2和Hep G2.2.15细胞株TLR7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Loxoribine刺激培养的乙肝病毒携带组、慢性乙肝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中IFN-α、IL-12的水平。结果 Hep G2.2.15细胞内TLR7表达量较Hep G2细胞低(P<0.05),Loxoribine刺激培养后Hep G2和Hep G2.2.15细胞内TLR7的表达量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PBMC上清液中IFN-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慢性乙肝患者组IL-12水平较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Loxoribine刺激培养后健康对照组IFN-α、IL-12升高水平与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转染可下调TLR7的表达,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Loxoribine刺激后TLR7介导的INF-α、IL-12分泌调节功能下降。
吴红邓小燕朱雪莲吴晓蔓
关键词:TOLL样受体7干扰素-Α白介素-12
HCV-IgG、HCV-cAg与HCV-RNA对丙型肝炎诊断的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IgG)及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3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4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和8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HCV-cAg和HCV-Ig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HCV-RNA。结果 84例丙型肝炎疑似患者中HCVIgG阳性率为84.5%,HCV-cAg阳性率为13.1%,HCV-RNA阳性率为52.4%;71例HCV-IgG阳性患者中HCV-RNA阴性35例,假阳性率为49.3%,11例HCV-cAg阳性患者中HCV-RNA阴性5例,假阳性率为45.5%;44例HCV-RNA阳性的丙型肝炎确诊患者中HCV-IgG假阴性率为18.2%,HCV-cAg假阴性率为86.4%;HCV-cAg和HCV-IgG联合检测的假阴性率为13.6%,真阳性率为100.0%。结论 HCV-cAg和HCV-IgG在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中均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将二者联合检测或在必要时与HCV-RNA三者联合检测可降低漏诊率。
吴红徐咏朱锦宏吴晓蔓邓小燕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RNA丙型肝炎
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探索与思考被引量:8
2019年
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总结和分析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临床能力培养、规范培训考核是保证检验医师培训质量的关键。解决因学制改变导致的参培检验医师数量减少等相关问题,则需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逐步理顺检验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王忠英周强邓小燕嘉红云陈波刘荣静孙卫民郭海波吴红
关键词:住院医师
Toll样受体7在HBV感染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部分人初次感染HBV后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成为慢性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严重危害人类健...
吴红
关键词:TOLL样受体免疫细胞蛋白合成特异性配体
文献传递
广州市1~6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指标参考区间的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1~6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广州市1~6岁儿童体检标本240例,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统一检测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的水平,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建立广州市1~6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的参考区间。结果广州市1~3岁组与4~6岁组儿童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的参考区间分别为5.56(4.46~6.74)pmol/L、14.17(11.67~16.98)pmol/L、1.88(0.76~3.99)μIU/mL,5.64(4.70~6.63)pmol/L、14.18(11.99~16.65)pmol/L、1.89(0.60~3.90)μIU/mL,与试剂盒提供的参考区间比较有较大差别。1~3岁与4~6岁两组儿童FT3、TSH水平均高于成人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FT4水平与成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FT3、FT4、TSH水平进行组间和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成人对照组不同性别FT3、TSH水平比较,男性FT3水平高于女性,男性TSH水平低于女性(P<0.05),不同性别健康成人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本实验室广州市1~6岁儿童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TSH的正常参考区间,为更好的筛查儿童甲状腺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余柏英黄颂恩何叶吴晓蔓吴红
关键词:儿童
早孕期唐氏筛查中孕妇血清标志物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围生期孕产妇保健措施的加强,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高危妊娠是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广大妊娠妇女的普遍要求。近年来,孕期母体及胎儿异常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通过提出更多的孕妇血清及B超标记物,使...
吴红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异常妊娠
文献传递
血液学检验技术精品课程翻转设计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互联网开放式共享特性,以精品课程为基础,融合慕课与微课的优势,以血液学检验技术教学为例,构建依托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翻转设计转型的检验技术在线平台,形成多元化精品课程教学模式,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解决医学检验教育资源差异的问题,推进传统教育改革和转型,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邓小燕吴红徐德意林梅双梁耀铭徐霞
关键词:精品课程
丙型病毒性肝炎检测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目的 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丙型肝炎病毒RNA三种检测方法在丙型肝炎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HCV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HCV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技术(间接法);HCV-RNA采用实时荧光...
吴红徐咏邓小燕吴晓蔓
关键词:丙型肝炎HCV抗原HCV抗体HCV-RNA
基于决策树的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诊断模型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利用决策树模型挖掘常见的临床检验资料信息,建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无创诊断模型。方法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HBV感染相关性疾病518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344例,肝硬化组174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常见的21项临床检验指标。通过无放回分层抽样方法在这两组样本中分别抽取3/4共同构成388例的训练样本,分别抽取1/4共同构成130例的测试样本,利用决策树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CART)和C4.5(Successor of ID3)两种算法构建模型,采用预测正确率和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决策树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决策树的根节点样本数均为388,即全部训练样本,分枝包含最小样本数为15,决策树挖掘深度为5。最后进入C4.5模型的仅有白蛋白这一变量,叶节点个数为2;进入CART模型的有9个变量,分别是年龄、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甲胎蛋白、Ⅲ型前胶原氨端肽、间接胆红素、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球蛋白,叶节点个数为11。CART模型的预测正确率为86.15%,高于C4.5模型的83.85%;两者的AUC分别为0.851(95%CI:0.772~0.931)和0.822(95%CI:0.739~0.906)。结论利用决策树模型充分挖掘常规临床检验资料,所构建的无创诊断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且CART模型优于C4.5模型,结果直观明了,解读性强,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吴红邓小燕潘昆贻彭亮孙卫民
关键词:HBV决策树CARTC4.5
乙肝患者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罕见模式的病例,探讨其存在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MEIA)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分析技术检测HBV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比色法检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5 600例乙肝患者中,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检出率为2.3%,其阳性率在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所有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占57.9%;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eAg阳性组乙肝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组;而HBeAg阴性组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发生率较HBeAg阳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乙肝患者HBsAg与HBsAb双阳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携带者、乙肝后肝硬化、重型乙肝及乙肝肝癌(P <0.05)。结论 HBsAg与HBsAb双阳性出现,并不预示乙肝病毒传染性减弱,而提示病毒基因有可能出现变异,临床有必要通过检测血清HBV DNA来确定患者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为此部分HBsAg与HBsAb双阳性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临床帮助。
朱锦宏吴红王春苗吴晓蔓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