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作品数:5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 全球环境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中国8种鹫类分类、分布、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5 2016年 分布在中国的鹫类有8种,分别为胡兀鹫、白背兀鹫、高山兀鹫、欧亚兀鹫、秃鹫、黑兀鹫、细嘴兀鹫和白兀鹫。这8种鹫类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及西南边境地区,其中秃鹫、胡兀鹫和高山兀鹫分布面积最广。种群数量方面高山兀鹫〉20000只、胡兀鹫3000~9000只、秃鹫〉8000只,其余种类数量在300只以下。国内关于鹫类的研究大部分处于空白状态,基础资料匮乏,种群现状不明。如今鹫类面临着诸多生存问题,迫切需要开展研究和保护。 徐国华 马鸣 吴道宁 刘旭关键词:种群数量 鹫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通过查找Web of Science 和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知网、百度学术、读秀搜索等)中查找鹫类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全球新大陆鹫类(The New World Vultures)包含6 属7... 吴道宁 徐国华 马鸣 王彦 刘旭关键词:物种保护 秃鹫巢内育雏期亲鸟与幼鸟行为及时间分配 被引量:1 2018年 2016和2017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及全事件记录法,在新疆和静县巴仑台镇研究了4个繁殖巢的秃鹫(Aegypius monachus)繁殖行为。通过红外相机和人工观察,构建了秃鹫巢内育雏期的行为谱,将秃鹫亲鸟的行为划分为9类33种,将雏鸟行为划分为6类28种。结果表明,亲鸟喂食次数的最高峰出现在12:30~13:30时,随后在15:30~18:30时之间出现一个小高峰。在育雏期,亲鸟行为以护幼、观望和警戒为主,雏鸟则以休息和观望为主。将巢内育雏期分为三个阶段:育雏前期(4~5月)、育雏中期(6月)、育雏后期(7月),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不同育雏阶段亲鸟、雏鸟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结果显示,育雏前期与后期之间亲鸟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不显著(P>0.05),前期与中期和中期与后期之间,亲鸟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均显著(P<0.01);育雏前期、中期与后期的雏鸟行为时间分配差异均显著(P<0.01)。国内秃鹫繁殖主要面临食物短缺、人类活动干扰等威胁。 刘旭 马鸣 马鸣 吴道宁关键词:秃鹫 育幼 靴隼雕繁殖习性初报 被引量:3 2017年 国内关于靴隼雕(Hieraaetus pennata)资料缺乏,仅有几例新纪录报道,无繁殖信息。本文报道2010~2016年间靴隼雕在新疆南部和北部的繁殖与分布状况。靴隼雕巢址选择开阔的地带,营巢于大树上(n=7),巢距地面高度在7~12 m,巢直径约74~102 cm。窝卵数2~3枚,孵卵期37~40 d,育雏期48~58 d,繁殖期持续4~5个月。育雏前期与后期亲鸟的行为变化较大。其巢区附近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食物以鸟类为主,主要是水鸟的幼鸟(体重小于300 g);哺乳类包括草兔(Lepus capensis)、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鼹形田鼠(Ellobius talpinus)等。在新疆和硕利用红外相机监测32 d,共收获77 894张图片。育雏期人工观察16 d,约248 h,同时拍下行为照片及录像作为辅助记录。育雏前期,雌鸟的陪护时间占88.43%,雄鸟只有3.26%。亲鸟育雏期的活动节律、投食次数呈现单峰型;续巢频次则为双峰型。在中亚,靴隼雕有明显"东扩"之趋势。通过野外观察靴隼雕的行为,了解繁殖状况,积累基础资料,对其种群保护和管理具有意义。 吴道宁 马鸣 魏希明 王尧天 杜利民 蒋可威 刘哲青 刘旭 Paul Buzzard关键词:巢址 食性 育雏行为 新疆貂熊种群初步调查 被引量:2 2018年 貂熊(Gulo gulo)属食肉目,鼬科,貂熊属。此种有两个亚种,分别为古北亚种(G.g.gulo)和新北亚种(G.g.luscus)。新北亚种分布在北美北部地区;古北亚种分布在欧亚大陆,我国分布为此亚种(朴仁珠和张明海,2000)。貂熊主要栖息在高山、苔原、泰加林、北方森林区域、沼泽等环境(Mitchell-Jones et al.,1999)。 刘旭 马鸣 马鸣 熊嘉武 朱世兵 崔绍朋 崔绍朋 蒋志刚 郭宏 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