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淫羊藿素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保护终板软骨细胞退变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药物在体外力学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FX-5000T flexcell细胞应力加载系统体外建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NC组)、力学刺激组(ICMT组)、力学刺激+药物处理组(ICT+ICMT组)。甲苯胺蓝及鬼笔环肽染色观察力学刺激后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Western blot及RT-q PCR分别检测软骨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力学刺激后出现退变,细胞形态由多边形被拉成长梭形,ICMT组、ICT+ICMT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NC组,但ICMT组与ICT+ICMT组间细胞增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CT+ICMT组细胞凋亡率较ICMT组明显改善,加入淫羊藿素药物处理后终板软骨细胞因力学刺激导致的退变程度有所缓解,Hedgehog信号通路被抑制。结论:淫羊藿素药物可通过抑制Hedgehog信号通路活性起到保护因力学诱导而引起的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作用。
- 徐永明徐宏光高智张晓玲
- 关键词:淫羊藿素HEDGEHOG信号通路
- 淫羊藿素药物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药物对张力诱导下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对照组(未加力的终板软骨细胞,NC组)、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Hz,8h/d,加力3天,ICMT组)及加力加药物组(加力组中加入不同浓度中药淫羊藿素,加药+ICMT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表型.MTT法检测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的增殖.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Ⅱ型胶原(COL2A1)、蛋白多糖(ACAN)及SOX-9基因变化.结果:淫羊藿素在低浓度(<2umol/L)药物范围内对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生长无明显毒性作用,较高浓度对细胞生长与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加力后细胞表型改变,甲苯胺蓝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减少,加药+ICMT组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减少.淫羊藿素药物在一定药物范围内对大鼠终板软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抑制细胞软骨细胞退变发生.结论:淫羊藿素通过抑制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发生,进而起到保护终板软骨的作用.
- 徐永明徐宏光张晓玲王弘高智肖良
- 关键词:淫羊藿素
- HIF-1α和COX-2在力学诱导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环氧化酶2(COX-2)在间歇性循环牵张力作用下诱导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胰酶消化法获得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用FX-5000T仪器给予终板软骨细胞施加10%牵张力、0.5Hz、8h/d的力学刺激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实验中设对照组(无力学刺激)和实验组(10%、0.5Hz、8h/d力学刺激),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二型胶原分泌情况,RT-PCR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软骨细胞中HIF-1α、COX-2的m 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终板软骨细胞给予一定力学刺激后出现退变改变,软骨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降低,实验组中HIF-1α、COX-2的m 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COX-2在力学诱导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表达水平均增高,进一步推测其与椎间盘退变过程有关.
- 徐永明高智肖良徐宏光张晓玲
- 关键词:HIF-1ΑCOX-2椎间盘退变
- 力学敏感MicroRNA-199a-5p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作用
- 目的:通过体外构建终板软骨细胞牵张力诱导退变模型,探讨力学敏感MicroRNA-199a-5p在牵张力条件下诱导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因年轻颈椎骨折患者在我科接受颈椎手术的终板软骨组织,通过FX-500...
- 徐永明
- 关键词:牵张力退变
- 文献传递
- 中药胡椒碱在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药胡椒碱对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退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获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终板软骨细胞加力退变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未加力细胞)、加力组(10%间歇性循环牵张力,10%ICMT,0.5 Hz,8 h/d,加力3 d)及加力加药物组(加力组中加入中药胡椒碱40μmol/L)。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表型。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细胞中SOX-9基因,II型胶原,蛋白聚糖,MMP13的表达情况,核质分离及免疫印迹检测胞核与胞质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65、p-P65表达变化。结果:细胞体外加力后表型丢失,甲苯胺蓝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减少,加力加药组细胞外基质未见明显减少。加力组细胞(ICMT)较空白对照组细胞(NC组)SOX-9(ICMT/NC=0.22,P<0.01)、蛋白聚糖(ICMT/NC=0.15,P<0.01)、II型胶原(ICMT/NC=0.18,P<0.01)表达明显降低,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P65入核增加,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MP13(ICMT/NC=1.68,P<0.05)表达明显上升。40μmol/L胡椒碱处理的加力加药组较加力组细胞核内p-P65减少,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MP13(40μmol/L胡椒碱/ICMT=0.70,P<0.05)表达降低,40μmol/L胡椒碱处理的加药加力组中II型胶原(40μmol/L胡椒碱/ICMT=1.93,P<0.05)、蛋白聚糖(40μmol/L胡椒碱/ICMT=1.78,P<0.05)、SOX-9(40μmol/L胡椒碱/ICMT=1.70,P<0.05)等基因表达明显回升。结论:中药胡椒碱可以抑制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退变发生,从而起到对椎间盘及终板软骨的保护作用。
- 高智徐宏光张晓玲王弘马明明肖良刘祥徐永明
- 关键词:胡椒碱NF-ΚB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13
- 某三甲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调查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152例下腰椎骨折住院患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住院病人管理系统调取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全部脊柱骨折患者病例,设计相关调查表对该项研究有关因素登记,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项调查中共纳入152例脊柱骨折患者,男性患者78例(51.32%),年龄18-87岁,平均47.15±15.71岁,女性患者74例(48.68%),年龄18-89岁,平均59.50±14.83岁;患者年龄与性别比、骨折原因具有一定线性关系.骨折累及腰3(L3)椎体103个、腰4(L4)椎体65个、腰5(L5)椎体17个;有91例(59.87%)单节段骨折、61例(40.13%)多节段骨折,其中后者多见与非创伤性骨折中.创伤性骨折患者119例,其中男性患者创伤性骨折(69例)的高于女性患者(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骨折患者,其中A型骨折124个,C1型骨折5个,各节段骨折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下腰椎骨折中以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最为常见,多为压缩暴力型骨折,以年轻男性患者多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非创伤性下腰椎骨折患者年龄较高,以病理性骨折为主.
- 徐永明徐姝娟赵泉来肖良高智徐宏光
- 关键词:脊柱骨折下腰椎骨折流行病学
-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分析颈椎椎体次全切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发生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被诊断为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术...
- 徐永明徐宏光
- 关键词:轴性症状脊髓型颈椎病
- miR-125a-5p在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自然退变模型,探讨miR-125a-5p在自然传代诱导大鼠终板软骨细胞退变中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相关靶基因.方法:取大鼠原代终板软骨细胞,应用胰酶消化法和自然传代法培养终板软骨细胞,分别选取P2、P5、P8代细胞进行甲苯胺蓝及阿辛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改变.qRT-PCR检测终板软骨细胞中miR-125a-5p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相关靶基因.结果:细胞传到P5代时细胞由多角形变成长梭形,外基质分泌减少,细胞形态发生退变改变,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 R-125a-5p表达含量随细胞代数增加逐渐减少.结论:大鼠终板软骨细胞自然传代至P5代出现退变改变,miR-125a-5p与终板软骨退变有密切联系.
- 徐永明徐宏光张晓玲高智肖良
- 关键词:软骨退变
- 颈围领使用时间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颈围领使用时间的长短对颈椎管成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脊髓型颈椎病在我科行颈椎管成形术(单开门术式)后使用颈围领时间不同的患者40例,其中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6周20例(A组),术后颈围领使用时间12周20例(B组),分别随访记录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Cobb角丢失、轴性症状发生率以及术后门轴侧融合率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的疗效,对两组颈围领使用时间不同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近期与远期JOA评分、Cobb角丢失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曲度得到良好的维持;同时术后A组出现轴性症状患者(5例)比例明显小于B组(12例)(P<0.05)。结论:适当缩短颈围的使用时间可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 徐永明徐宏光赵泉来王弘高智
- 关键词:颈椎病椎管成形术轴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