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衍

作品数:9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肿瘤登记
  • 3篇腺癌
  • 3篇甲状腺
  • 3篇甲状腺癌
  • 3篇发病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癌
  • 2篇死亡率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癌
  • 2篇化道
  • 2篇发病率
  • 2篇病例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三维适形
  • 1篇三维适形放疗
  • 1篇生存率
  • 1篇食管

机构

  • 9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荣县疾病预防...

作者

  • 9篇周衍
  • 5篇林永添
  • 1篇王剑峰
  • 1篇王杰松
  • 1篇陈英
  • 1篇陆军
  • 1篇林剑扬
  • 1篇陈道光
  • 1篇邱素芳
  • 1篇陈宁斌
  • 1篇姚锡宇
  • 1篇杨瑜
  • 1篇陈传本
  • 1篇林少俊
  • 1篇何鸿鸣
  • 1篇潘建基
  • 1篇郑艳彬
  • 1篇何牧群
  • 1篇邹思平
  • 1篇吴晖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综合施策强预防科学抗癌惠民生——福建省肿瘤防控工作30余年发展历程
2024年
福建省是消化系统肿瘤相对高发的省份之一,肿瘤防治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高发现场研究。30余年来,福建省在肿瘤病因研究、防癌科普宣传、筛查与早诊早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肿瘤防控取得一定成效。全文就福建省癌症防治机构概况、肿瘤登记体系完善、重点肿瘤筛查工作进展、肿瘤高发现场防控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福建省癌症防控工作进行展望。
周衍吴琳榕陈传本陈建顺陈上清
关键词:肿瘤登记
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流行特征及生存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20年上消化道癌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和生存情况。[方法]整理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数据,计算2011—2020年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和胃癌)发病和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累积率,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上消化道癌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将诊断时间分成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两个时间段比较上消化道癌的5年相对生存率。[结果]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新发病例26286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0.28%,粗发病率为56.52/10万,中标率为42.55/10万,世标率为42.75/10万,0~74岁的累积发病率为5.32%,男性上消化道癌发病率高于女性。上消化道癌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中标率的AAPC为-4.7%(95%CI:-6.6%~-2.9%)。其中食管癌新发病例11680例,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和0~74岁的累积率分别为25.12/10万、18.67/10万、18.97/10万和2.32%;胃癌新发病例14606例,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和0~74岁的累积率分别为31.41/10万、23.88/10万、23.78/10万和3.00%。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消化道癌死亡病例20133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26.05%,上消化道癌粗死亡率为43.29/10万,中标率为31.95/10万,世标率为31.89/10万,0~74岁的累积死亡率为3.84%,男性上消化道癌死亡率高于女性。上消化道癌死亡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11—2014年的中标率APC为3.5%(95%CI:-0.5%~11.3%),2014—2020年为-5.2%(95%CI:-8.4%~-3.7%)。其中食管癌死亡病例9643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和0~74岁累积率分别为20.74/10万、15.20/10万、15.35/10万和1.83%;胃癌死亡病例10490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和0~74岁累积率分别为22.56/10万、16.75/10万、16.54/10万和2.00%。2011—2015年上消化道癌患者5年相对
黄永迎相智声马晶昱林永添温烨莹周衍
关键词: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生存率
2013—2022年福建省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013—2022年福建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初筛和随访结果。[方法]收集整理2013—2022年福建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筛查数据,计算筛查人群的上消化道癌阳性病例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利用SPSS 22.0软件对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年度变化进行趋势χ^(2)检验;对不同组间检出率、早诊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3—2022年福建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共完成26823人次筛查和随访,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分别为1.41%、56.20%、92.61%,2013—2022年早诊率呈现上升趋势(P<0.05),初筛检出率、早诊率分别为1.38%、55.59%,随访检出率、早诊率分别为5.36%、75.00%。食管、贲门和胃部阳性病例检出率分别为0.70%、0.15%、0.58%,早诊率分别为64.86%、53.66%、46.41%,各部位阳性病例检出率和早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随着福建省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开展及居民防癌意识的提升,福建省上消化道癌检出率和早诊率均有提高,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林永添马晶昱相智声黄永迎温烨莹周衍
关键词:上消化道癌
福建省柘荣县肝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福建省肝癌筛查及早诊早治结果,为肝癌人群筛查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基础资料。方法以福建省柘荣县为肝癌筛查现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5~64岁男性居民和45~64岁女性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作初筛(诊断性筛查);对HBsAg阳性者每6个月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随访复查。评估指标为任务完成率、检出率、早诊率和治疗率。对所有检出的肝癌患者开展随访,随访截止到2021年4月30日,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结果 2012年7月—2020年12月共完成诊断性筛查51 486人,HBsAg阳性4 412例,阳性率8.72%;阳性队列人群每6个月的随访完成10 653人次;总体任务完成率为94.16%。共检出49例肝癌病例,检出率0.32%,早诊率40.81%,治疗率79.59%。筛查队列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1%、43.28%和34.96%;2012—2014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患者则分别为36.18%、16.56%和11.60%,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采用AFP联合超声的筛查方法,能检出更多肝癌患者,发现更多早期患者,提高患者生存率。应加强随访人群的依从性,提高肝癌筛查的效果。
林永添韦青松杨盛云张祥凤马晶昱相智声周衍
关键词:肝癌
14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背景与目的:局部复发鼻咽癌再次放疗的方式很多,但常规放疗后良反应大,目前关于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治疗复发鼻咽癌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3D-CRT对140例局部复发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本院于1997年5月—2009年6月对140例经病理活检和(或)通过CT/MRI证实颅底病变或颅神经症状进展而确诊为局部复发的鼻咽癌患者采用3D-CRT治疗。患者中位复发时间为27.5个月(1~156个月),50.7%患者的复发为T3-4期,患者3D-CRT治疗的最小计划放疗剂量是GTV-P为DT 59.4 Gy/1.8~2 Gy(联合或不联合化疗)。结果:复发后中位照射剂量是62 Gy(39~82 Gy);中位随访时间25.5个月(3~135个月),随访率100%。3、5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局部控制率(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RFS)分别为44.53%vs 31%,42.82%vs 29.13%,44.19%vs 30.76%。48例患者(34.3%)出现中重度并发症,其中鼻咽溃疡13例(9.29%),颅神经损伤21例(15%),张口困难20例(14.3%),听力下降16例(11.4%)。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采用3D-CRT对局部复发鼻咽癌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邱素芳林少俊陆军周衍潘建基
关键词:鼻咽癌局部复发3D-CRT
41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与目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现今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预后差。本回顾分析了我院有完整临床及治疗资料的MCL,分析MCL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中的构成比、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41例MCL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因素。结果:MCL在本院NHL中所占构成比为2.1%。男性多于女性(7.4:1),41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57岁,分期晚,Ⅲ~Ⅳ期占75.6%,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3分占41.4%,结外侵犯多见,消化道侵犯高达33%,骨髓侵犯达21.4%,Ⅰ~Ⅱ期10例,Ⅲ期16例,Ⅳ期15例,2例Ⅰ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未进一步治疗,1例晚期患者放弃治疗,3例局限期患者接受单纯放疗,35例患者接受化疗,其中CHOP方案19例,EPOCH方案10例,COP方案2例,BACOP方案3例,Hyper-CVAD方案1例,使用化疗加利妥昔单抗的有4例,大多化疗周期数为4~6个。全组首次治疗后达完全缓解者12例,部分缓解者占25例,稳定3例,进展1例。随访时间12~2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失访1例,随访满2年的病例38例,随访满3年的32例,27例进展,13例死亡。全组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68%、78.20%。2、3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2.88%、35.56%和28.86%,中位无进展时间为28个月。预后分析显示分期、近期疗效,对无进展生存有影响,而年龄>60岁、骨髓侵犯、IPI评分对无进展生存无显著影响,年龄>60岁、临床分期、IPI评分对总生存期无显著影响,近期疗效及骨髓侵犯对总生存期有影响。结论:MCL治疗完全缓解率低,无疾病进展时间短,预后不佳,对部分患者应行个体化治疗。
何鸿鸣杨瑜周衍吴晖王剑峰陈道光陈英何牧群林剑扬邹思平郑艳彬王杰松陈宁斌
关键词:套细胞淋巴瘤CYCLIND1预后因素
福州地区甲状腺癌发病分析及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探讨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甲状腺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⑴甲状腺癌发病资料由福建省二级及以上医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口地址、诊...
周衍
关键词:甲状腺癌流行病学
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2011—2020年甲状腺癌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和死亡病例。对符合评价标准的登记地区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计算甲状腺癌发病与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累积率(0~74岁)以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人口标准化率计算采用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人口结构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结果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8.48/10万,中标率为16.16/10万,世标率为14.19/10万,累积率(0~74岁)为1.38%。甲状腺癌死亡率为0.79/10万,中标率为0.60/10万,世标率为0.59/10万,累积率(0~74岁)为0.07%。发病率在0~20岁年龄组处于较低水平,20岁以后快速上升,在50~54岁年龄组达到最高(38.67/10万)后下降。死亡率在40岁之前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明显上升,在8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最高(5.79/10万)。2011—2020年福建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的总发病率、男性发病率、女性发病率、城市地区发病率、农村地区发病率APC值分别为23.32%、25.69%、22.44%、30.05%、16.60%,中标率APC值分别为23.15%、25.96%、22.01%、30.82%、14.85%,均呈上升趋势(P<0.05)。总死亡率、城市地区死亡率及农村地区死亡率APC值分别为6.89%、8.10%、5.67%,呈上升趋势(P<0.05),而标化死亡率、男女粗死亡率及中标率、城市及农村地区标化死亡率较平稳。结论甲状腺癌是福建省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特征存在性别及城乡差异,发病上升趋势明显,应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工作。
马晶昱相智声林永添温烨莹周衍
关键词:甲状腺癌发病率死亡率肿瘤登记
福建沿海地区甲状腺癌危险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福建沿海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为病例组,无甲状腺疾病的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匹配条件为同性别,年龄相差±3岁,福建沿海地区的常住居民。共纳入154对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习惯、辐射暴露、外源性化学物质接触、家族史、压力和女性生理情况等。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4对研究对象中男性36对,女性118对,男女性别比为1∶3.3,病例组平均年龄为(44.8±10.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44.6±10.9)岁。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5.0 kg/m~2(OR=10.503,95%CI:2.576~42.828)、压力较大或很大(OR=10.416,95%CI:2.770~39.171)、CT检查≥3次(OR=4.622,95%CI:1.498~14.260)、一级亲属有甲状腺癌病史(OR=18.533,95%CI:3.455~99.402)和染发(OR=7.021,95%CI:2.685~18.360)增加甲状腺癌发病风险;文化程度高(OR=0.191,95%CI:0.061~0.595)和较常食用紫菜、海带(OR=0.375,95%CI:0.146~0.964)降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女性研究对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13岁(OR=2.611,95%CI:1.017~6.705),压力较大或很大(OR=5.991,95%CI:1.547~23.208)、一级亲属有甲状腺癌病史(OR=23.914,95%CI:3.569~160.228)和染发(OR=6.540,95%CI:2.421~17.665)增加甲状腺癌发病风险,体育锻炼(OR=0.313,95%CI:0.135~0.726)和较常食用紫菜、海带(OR=0.236,95%CI:0.085~0.652)降低甲状腺癌发病风险。结论福建沿海地区甲状腺癌发病可能与体质指数、压力、电离辐射、遗传、外源性化学物质接触及饮食习惯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
姚锡宇相智声马晶昱郑珠妹林永添周衍
关键词:甲状腺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