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建锋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水下三角洲
  • 2篇长江水下三角...
  • 1篇地层
  • 1篇地层特征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钻孔
  • 1篇末次冰盛期
  • 1篇互花米草
  • 1篇环境演化
  • 1篇固碳
  • 1篇固碳能力
  • 1篇红树
  • 1篇红树林
  • 1篇冰后期
  • 1篇不同植被
  • 1篇不同植被类型
  • 1篇测年
  • 1篇层序
  • 1篇层序地层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篇范代读
  • 3篇苏建锋
  • 2篇陈玲玲
  • 2篇冷伟
  • 1篇吴伊婧
  • 1篇印萍
  • 1篇于俊杰

传媒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水下三角洲YD0902孔研究及其与邻近钻孔的对比
<正>对长江水下三角洲泥质区钻孔YD0902进行粒度分析、高分辨率元素扫描和14C测年分析,选取部分元素数据,对比粒度特征以及岩性特征,将钻孔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沉积相:1前三角洲相(0~14.08m):灰色、灰褐色块状泥...
苏建锋范代读冷伟陈玲玲
文献传递
不同植被类型对福建三沙湾潮滩有机碳埋藏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潮滩作为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高效的有机碳汇备受关注,近期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滩生化环境和有机碳埋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了福建三沙湾三处不同植被类型的潮滩各取得沉积物短柱样,测定沉积物的总有机碳含量(TOC)、稳定碳同位素(^(δ)13C),结合^(210)Pbex测试计算的沉积速率,估算了不同区域的有机碳埋藏通量(BC)。结果表明,互花米草阶段和红树林阶段TOC含量分别为0.67%和0.95%,比对应的光滩阶段分别提高了13.6%和26.7%,表明红树林对潮滩固碳效率的提升比互花米草更加显著。在两者的共同生长区域,随时间推移TOC含量显著下降,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挤占红树林生长空间之后,降低了潮滩的固碳效率。短柱样沉积物^(δ)13C值分布范围在-24.70~-21.87‰,主要体现海源有机质同位素特征,但也会受潮滩植被生长类型影响。对各短柱样有机碳埋藏通量进行估算,得到研究区红树林生长阶段BC平均值为149.53 g/(m^(2)·a),远高于互花米草生长阶段的平均值57.37 g/(m^(2)·a)。
李健成吴伊婧江彬彬苏建锋于俊杰范代读
关键词:互花米草红树林固碳能力
冰后期以来长江水下三角洲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9
2017年
长江水下三角洲层序地层学研究有助于全面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模式。通过对长江水下三角洲下切河谷区YD0901和YD0903孔岩心的详细沉积物粒度、特征元素比值(Cl/Ti和Zr/Rb)、沉积相对比分析,恢复了冰后期以来长江水下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区冰后期以来自下而上依次出现河流相、潮汐河流相、河口湾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的沉积相序。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古长江形成下切河谷,古河间地发育硬黏土层,构成五级Ⅰ型层序界面。之后海平面回升,分别于15 cal ka BP和8.0 cal ka BP形成最大海退和最大海侵界面,水下三角洲区域最大海侵发生时间略滞后于平原区,约为7.5 cal ka BP。据此3个层序界面将冰后期地层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钻孔岩心记录揭示了14.8 cal ka BP海侵到达研究区;14.8~13 cal ka BP期间,受MWP-1A冰融水事件影响海平面快速上升,海岸线向陆推进速率可达71.9km/ka;海退期间各钻孔沉积速率较低,直至2 cal ka BP开始,沉积速率明显增加。
苏建锋范代读冷伟陈玲玲印萍
关键词:长江水下三角洲末次冰盛期测年层序地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