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建权

作品数:11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会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肇庆市科技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患者
  • 2篇蒽环类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类药
  • 2篇类药物
  • 2篇环类
  • 2篇病患
  • 1篇蛋白
  • 1篇低剂量
  • 1篇电话回访
  • 1篇毒性
  • 1篇对心
  • 1篇多西他赛

机构

  • 10篇四会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梁建权
  • 4篇宋小宁
  • 1篇彭赟
  • 1篇陈志成
  • 1篇邓金霞
  • 1篇曾志勇
  • 1篇陈敏玲
  • 1篇李健丽
  • 1篇曾志勇

传媒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2篇分子影像学杂...
  • 2篇医学食疗与健...
  • 1篇海峡药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5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毒性物质和残存肾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UN、Ca^(2+)和PTH水平分别为(10.41±3.49)mmol/L、(1.74±0.33)mmol/L和(165.32±71.07)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8±3.84)mmol/L、(2.25±0.36)mmol/L和(241.56±75.1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磷水平为(0.50±0.2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88±0.37)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残存肾功能为(1.25±0.68)mL/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4±0.25)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可提高血液毒性物质的清除率,并保护残存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梁建权麦金成曾志勇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残存肾功能
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肠梗阻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的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在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中进行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化疗相关性肠梗阻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死亡率和肠梗阻症状消除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消除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化疗相关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程序化内科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愈率,同时缩短患者的肠梗阻症状消除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陈二洪梁建权宋小宁
关键词:疗效
不同血液透析方法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心肾综合征(CRS)治疗中不同血液透析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四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Ⅳ型CR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抽取25例为A组给予间断性血液透析,24例为B组给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26例为C组给予缓慢连续超滤,27例为D组给予单纯超滤,比较四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B型利钠肽(BNP)及血钙均优于治疗前与其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较于其他组,B组的病死率最低、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S患者选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的疗效显著。
梁建权麦金成曾志勇李梅梁少霞
关键词:心肾综合征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脑卒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2021年
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和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资料回顾研究法,提取本院接诊的40例糖尿病肾病或终末期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和40例非糖尿病肾病或终末期肾病合并糖尿病(作为常规组)展开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开始了36个月的随访工作,以观察,计数和分析两组中风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确定主要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透史以及脉压差是导致ESRD患者出现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是糖尿病的透析患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患者年龄、脉压差以及血透是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为了逐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生活质量,有必要根据以上结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以不断改善患者的预后。
梁建权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脑卒中血透
PDCA模式下对现场复诊、电话回访、信息化管理在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教育中应用的比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系统比较PDCA模式对现场复诊、电话回访、信息化管理在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以期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我院的糖尿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事先无预设条件下根据回访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类,其中现场复诊36例,电话回访44例,信息化管理42例,通过比较三组内患者PDCA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服药依从率、FPG、2h PG、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等指标的差异,以期系统评估PDCA模式对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潜力。结果:对于现场复诊、电话回访以及信息化管理三组而言,PDCA模式实施后患者服药依从率以及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率显著增加(P<0.05),而FPG、2h PG含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PDCA模式能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率及尿病知识的掌握率,并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邓金霞梁少霞张雅梁建权李梅
关键词:PDCA模式糖尿病患者电话回访信息化管理
低剂量多西他赛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低剂量多西他赛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对照组32例患者单纯给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低剂量多西他赛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并评价其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0%(24/32),高于对照组46.88%(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6/32),低于对照组43.75%(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采取低剂量多西他赛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二洪梁建权宋小宁
关键词:复发转移乳腺癌多西他赛卡培他滨预后
乳腺癌胞外膜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肿瘤来源的胞外膜泡内含各种癌症相关的分子,如过表达的癌蛋白、糖蛋白、信使RNA、各种非编码RNA和DNA片段。这些内容物与乳腺癌表型特征传递密切相关,如乳腺癌的耐药性,增强的增殖能力和侵袭性和介导抗肿瘤免疫。因此,肿瘤来源的胞外膜泡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循环的肿瘤细胞不同的是体液中胞外膜泡异常丰富。相对于与循环系统中的分子标记物,胞外膜泡可以保护泡内分子标记并防止其降解。同时胞外膜泡还携带有特定表型乳腺癌的分子标签。本文总结了关于胞外膜泡作为乳腺癌标记物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基于胞外膜泡的标记物在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此外本文还概述了关于乳腺癌的胞外膜泡促癌效应的最新发现并提出阻断胞外膜泡介导的信号通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新策略。
陈二洪梁建权宋小宁
关键词:乳腺癌生物学标记外泌体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相关指标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对心脏毒性临床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四会市人民医院接受抗肿瘤治疗的肿瘤患者350例,结合其临床蒽环类药物应用累积量进行分组,其中不超过100 mg/m2的为1组,超过100 mg/m2的为2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累积量(ANTH)与肌钙蛋白I(cTN1)指标无明显关系,但是随着ANTH的增加,其肌氨酸酐致活酶(CK-MB)指标含量增加,在ANTH指标超过100 mg/m2时有明显差异;脑钠肽(BNP)的指标呈正相关,随着ANTH指标的增加,左心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射血)分数缩短率(LVFS)指标无明显变化,2组的心脏毒性发生率明显高于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心脏毒性分析研究中可见,CK-MB以及BNP指标有明显增加,在心脏毒性的观察中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陈二洪梁建权宋小宁
关键词: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肿瘤患者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蒽环类药物引起心肌损伤中的变化
2017年
目的研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引起心肌损伤后的水平,探讨其对心肌损伤检测的意义。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淋巴瘤或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蒽环类药物化疗作为研究1组,另40例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未行化疗作为研究2组,另选取40例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对象心肌标志物水平以及H-FABP水平情况。结果 3组患者LVEF、cTnⅠ、BNP、HFABP、LDH、AST、CK以及CK-MB基线水平无差异,P>0.05;对照组及研究2组患者不同时段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1组患者化疗后1、2 w仅H-FAB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化疗后1~24个月,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FABP水平在心肌损伤中具有重要检测意义,且相对于其他传统指标具有更早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梁建权
关键词:心肌损伤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蒽环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调查分析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248例,根据诊疗规范原则,在坚持原发病治疗用药基础上,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的10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的依从性分为依从性好组(n=502)和依从性差组(n=518),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病与停药(或间断用药)的时间、发病人群年龄段关系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依从性差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好组(P〈0.05);大于60岁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60岁患者(P〈0.05);发生时间大于1年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1年的患者(P〈0.05);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5年的患者(P〈0.05);间断用药大于1年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小于1年的患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大于60岁,停药大于1年、发病大于5年及发生时间超过1年是发生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而且年龄大于60岁,停药大于1年、发病大于5年及发生时间超过1年是发生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梁建权陈二洪彭赟陈志成陈敏玲李健丽黎凤金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差心血管不良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