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继鹏

作品数:5 被引量:104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设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物炭
  • 3篇水分
  • 3篇土壤
  • 2篇调亏灌溉
  • 2篇玉米
  • 2篇灌溉
  • 2篇黑土
  • 1篇增产
  • 1篇增产效应
  • 1篇增产效应研究
  • 1篇入渗
  • 1篇水分动态
  • 1篇水分动态变化
  • 1篇水分扩散率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水分入渗
  • 1篇水分特征
  • 1篇水分特征曲线
  • 1篇水土

机构

  • 5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魏永霞
  • 5篇孙继鹏
  • 3篇刘志凯
  • 2篇王艳阳

传媒

  • 2篇农机化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节水灌溉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生物炭施加量的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特性被引量:62
2016年
为了揭示生物炭施加到黑土区土壤后形成的特殊双层土壤结构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其分布的影响,该研究采取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积水入渗条件下不同生物炭施加量(0、10、20、40和80 t/hm^2)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并建立了生物炭-土壤双层土壤结构水分分布模型,对不同生物炭施加量的农田土壤水分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生物炭-土壤双层结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表现为斜率由大变小的两段非线性曲线,转折点为入渗锋面到达生物炭-土壤交界面后暂停继续下渗,上层土壤质量含水率累积到界面含水率超过临界含水率42.5%的时间;生物炭的施加使土壤入渗率、饱和导水率和临界吸力与对照相比提高的比例范围分别为21.95%~112.20%、14.29%~52.38%和13.75~78.69%,同时也可显著增强上、下层土壤的持水性能。在上层土壤厚度为20 cm时,影响临界吸力的因素只有生物炭的施加量,且其与施炭量的相关性大于土壤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施用生物炭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可以用本研究所建立的生物炭-土壤双层土壤结构水分分布模型来表达。研究表明,生物炭添加能够改善黑土区土壤持水能力和水分入渗特性,有利于作物生长,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同时也为生物炭在黑土区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选择合理施加量提供科学参考。
王艳阳魏永霞孙继鹏孙继鹏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生物炭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的节水增产效应被引量:7
2016年
采取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调亏灌溉对玉米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单生育阶段调亏而言,产量和耗水量之间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关系,苗期中度水分亏缺(水分控制上限为60%)为最佳的灌水处理模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23%和11.95%;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调亏均对作物的产量有不利影响;全生育期充分灌溉时的产量最高,但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孙继鹏魏永霞王艳阳
关键词:玉米调亏灌溉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评价——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被引量:3
2016年
为合理地评价出黑龙江西部玉米调亏灌溉模式下最佳的处理方案,通过测筒试验,对玉米单生育阶段、连续生育阶段和全生育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处理,并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模型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孙继鹏魏永霞冯鼎锐刘志凯刘志凯
关键词:玉米调亏灌溉熵权
生物炭对草甸黑土物理性质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6
2016年
为探明生物炭对草甸黑土物理性质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大豆全生育期生长条件下,研究了东北黑土区草甸黑土5种生物炭添加量(0、25、50、75、100 t/hm2)下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含水率常数、土壤水分扩散率)和单次降雨土壤含水率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炭对黑土区草甸黑土耕层土壤持水能力及雨后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降低土壤残余含水率,增加土壤饱和含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其中对残余含水率的影响最显著,100 t/hm^2生物炭处理使残余含水率最多降低27.6%;施用生物炭能明显降低土壤水分扩散率,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依次比对照组减少34.8%、37.5%、71.4%和58.9%;在单次降雨过程中,施用生物炭能减小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使土壤含水率在降雨之后更快地由迅速下降期进入缓慢下降期,并能明显提高缓慢下降期对应的土壤含水率;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大豆产量,以75 t/hm^2生物炭处理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黑土区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魏永霞刘志凯冯鼎锐孙继鹏张雨凤
关键词:生物炭草甸黑土土壤物理特性水分特征曲线水分扩散率
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增产效应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针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用水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生物炭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及作物增产效应,并寻求最优生物炭施用量。2015年,以黑龙江农垦北安分局红星农场3°坡耕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量对大豆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表径流、土壤侵蚀、产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坡耕地水土保持及大豆节水增产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于水土保持方面,生物炭施用量越高,水土保持效果越好;而对于大豆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方面,则生物炭施用量为75 t/hm^2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魏永霞冯鼎锐刘志凯孙继鹏张雨凤
关键词:生物炭水土保持节水增产土壤侵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