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子元

作品数:12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凋亡
  • 3篇增殖
  • 3篇细胞增殖
  • 2篇丹参
  • 2篇细胞凋亡
  • 2篇下调
  • 2篇急性
  • 2篇骨髓
  • 2篇白血病细胞
  • 2篇K562细胞
  • 1篇丹参提取
  • 1篇丹参提取物
  • 1篇丹参酮
  • 1篇电镜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损伤

机构

  • 11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聂子元
  • 5篇罗建民
  • 4篇杨琳
  • 3篇张小艳
  • 3篇秦岩
  • 3篇周静
  • 2篇王茜
  • 1篇贾新菊
  • 1篇任金海
  • 1篇尚银涛
  • 1篇潘玉夏
  • 1篇董金辉
  • 1篇郭晓玲
  • 1篇刘小军
  • 1篇王兴哲
  • 1篇张小艳
  • 1篇刘梦涵
  • 1篇王建星

传媒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9年版)》解读——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从指南到实践被引量:7
2019年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是由异常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导致进行性骨髓纤维化的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1]。PMF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进行性血细胞减少、髓外造血导致脾肿大、全身症状(如疲劳,盗汗,发热)、恶液质、骨痛、脾梗塞、瘙痒、血栓形成和出血等[2]。与其他BCR-ABL1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BCR-ABL1-negative MPN),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相比,PMF向急性白血病转变的概率明显增加,约20%的PMF患者最终会转变为急性白血病,这些急变的患者预后极差;且PMF患者生活质量差,很多患者最终死于合并症,主要包括心血管事件、血细胞减少所致的感染和出血等[3]。2018年在美国血液学年会上梅奥诊所报告了从1967-2017年诊断的3 023例MPN患者疾病亚组间生存率,发现ET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8年,PV为15年,而PMF只有4.4年,远远低于PV与ET。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对PMF的诊断与治疗极为重视。
聂子元罗建民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丹参提取物对肿瘤合并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效应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在肿瘤合并心肌缺血模型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雌性BALB/C-nu 4~6周龄裸鼠皮下接种乳腺癌MCF-7细胞,制备移植瘤,选取成功移植瘤的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肿瘤模型组、药物丹参酮ⅡA组、药物丹酚酸B组,每组6只。移植瘤第7天后,每组给予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5 mg/kg,连续注射7 d,制备肿瘤合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6只。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心脏组织进行Masson′s Trichrom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心肌和肿瘤组织中CD34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的表达,采用MTT方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及乳腺癌MCF-7增殖活力的影响。结果肿瘤模型组心肌胶原纤维面积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丹参酮ⅡA组及丹酚酸B组肿瘤重量和心肌胶原纤维面积比明显小于肿瘤模型组(P<0.05);在心肌组织中,丹参酮ⅡA组和丹酚酸B组CD34和vWF蛋白表达水平较肿瘤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在肿瘤组织中,丹参酮ⅡA组和丹酚酸B组CD34和vWF蛋白表达水平较肿瘤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能够促进HUVEc增殖,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丹参酮ⅡA有保护心肌缺血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的作用,可能与血管生成有关。
秦岩杨高山张楠杨浩杰聂子元聂子元
关键词:心肌缺血乳腺肿瘤丹参提取物
白藜芦醇通过下调SIX1抑制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RSV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流式细胞术检测RSV对HL-60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RSV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L-60细胞中的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p53和p21、SIX1、酪氨酸蛋白激酶Ⅱα(CK2α)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过表达SIX1后给予RSV处理对HL-60细胞中CyclinD1、p53、p2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CCK-8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RSV(12.5μmol/L、25.0μmol/L、50.0μmol/L、100.0μmol/L)处理不同时间(24 h、48 h、72 h),HL-60细胞的存活率随着RSV作用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1)。(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SV处理后HL-60细胞凋亡增加(P<0.05),亚G;期细胞增多(P<0.05),G;/M期细胞减少(P<0.05)。(3)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SV作用HL-60细胞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水平降低(P<0.05),凋亡相关的p53、p21蛋白水平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RSV处理后的HL-60细胞中SIX1和CK2α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且过表达SIX1后抵消了RSV对HL-60细胞中CyclinD1、p53、p21的作用。结论:RSV可能通过下调SIX1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李丽媛张小艳聂子元
关键词:白藜芦醇白血病HL-60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雷帕霉素对K562细胞survivin、caspase-3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K562细胞survivin、caspase-3在mRNA水平的表达和对K562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应用CCK8的方法检测雷帕霉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K562细胞后survivin,caspase-3在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电子显微镜显示,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高K562细胞的凋亡程度加重;随着雷帕霉素浓度的增高caspase-3在mRNA表达水平上升,而survivin在mRNA水平表达下降。结论:雷帕霉素通过上调caspase-3的水平,可以降低survivin水平而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
张小艳杨琳聂子元尚银涛潘玉夏罗建民
关键词:K562细胞西罗莫司SURVIVIN透射电镜
抑制SIX1表达对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细胞HL-60/ADR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建立抑制同源盒基因1(SIX1)表达的HL-60细胞及耐阿霉素的HL-60细胞(HL-60/ADR),研究抑制SIX1对HL-60及HL-60/ADR细胞耐药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感染HL-60及HL-60/ADR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抑制SIX1表达的细胞株。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了抑制SIX1表达的HL-60及HL-60/ADR稳定转染细胞株。与对照组相比较,抑制SIX1的表达使HL-60及HL-60/ADR细胞的增殖明显受抑制(P<0.05),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并且抑制SIX1表达后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升高。结论:抑制SIX1的表达可以提高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其逆转耐药性的作用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李丽媛聂子元张小艳罗建民杨琳王茜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耐药细胞耐药性
丹参酮ⅡA通过下调PKM2表达促进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证实丹参酮ⅡA能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并进一步探讨其抗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CCK-8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处理后K562细胞的细胞活力,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处理后K562细胞PKM2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KM2蛋白及增殖、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及RT-qPCR方法检测PKM2过表达载体转染效率。结果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丹参酮ⅡA能下调PKM2蛋白质及mRNA表达,下调PCNA蛋白表达,上调Cleaved Capase-3蛋白表达;过表达PKM2能逆转丹参酮ⅡA对K56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可能是通过下调PKM2表达而影响细胞有氧糖酵解发挥其抗白血病作用。
聂子元周静杨高山秦岩
关键词:丹参酮丙酮酸激酶
桑黄素下调KLF5表达改善糖尿病血管炎性病变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桑黄素对糖尿病血管炎性病变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①选取24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12只和桑黄素治疗组(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40 mg/kg桑黄素)12只,另设12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饲料)。各组均给予相应干预,连续12周。末次给药后,分离腹主动脉。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PCR检测血管组织Krüppel样因子5(KLF5)和白介素-6(IL-6)的mRNA表达水平。②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10、15、25 mmol/L)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24 h,或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处理VSMCs不同时间(0、6、12、24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KLF5和IL-6蛋白表达水平。③采用不同浓度(0、5、10、50、100、200μmol/L)桑黄素干预VSMCs细胞24 h后,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④将VSMCs细胞分为空白组、高糖组、桑黄素组和高糖+桑黄素组。先给予高糖组和高糖+桑黄素组细胞25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后,再给予桑黄素组和高糖+桑黄素组细胞10μmol/L桑黄素干预24 h,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KLF5和IL-6蛋白表达水平。⑤应用转染技术构建KLF5过表达的VSMCs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组、KLF5过表达组、桑黄素组和KLF5过表达+桑黄素组,细胞转染6 h后,桑黄素组和KLF5过表达+桑黄素组细胞给予10μmol/L桑黄素干预24 h,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KLF5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及紊乱,并有斑块形成;且血管组织KLF5和IL-6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桑黄素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管病变,并显著下调KLF5和IL-6的mRNA表达量(P<0.01)。②葡萄糖可以诱导VSMCs细胞KLF5和IL-6蛋白表达增加(P<0.01),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选择25 mmol/L葡萄糖干预24 h作为模型诱导条件。③随着桑黄素浓度增加,VSMCs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增高(P<0.01)。选择10�
周静杨高山聂子元张龙秦岩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IL-6DB/DB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靶向抑制miRNA-21对K562细胞增殖及PTEN-PI3K/AKT通路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靶向抑制miRNA-21表达对K562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观察其对PTEN-PI3K/AKT通路相关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化学合成的miRNA-21抑制物电转染K562细胞,RT-PCR检测K562细胞miRNA-21表达变化,MTT法检测miRNA-21对K562细胞活力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miRNA-21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562细胞中PTEN、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24h实验组miRNA-21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8.070±5.138)%,低于各对照组(P〈0.05)。转染24h实验组K562细胞凋亡率为(13.370±0.250)%,高于各对照组(P〈0.01)。实验组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由转染后24h的(8.1±0.9)%升至60h的(43.1±2.1)%。成功抑制miRNA-21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K562细胞凋亡增加(P〈0.01),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上调(P〈0.01),PI3K及p-AKT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靶向抑制K562细胞miRNA-21可以上调PTEN表达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抑制K562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作用。
刘梦涵杨琳刘小军聂子元罗建民
关键词:MIRNA-21K562细胞细胞增殖PTEN磷酸水解酶
干扰PKM2对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糖酵解酶丙酮酸激酶M2型(PKM2)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以干扰PKM2的质粒转染HL-60细胞株(si-PKM2组),同时将转染空载体的HL-60细胞设为对照组(si-Ctl组)。采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si-Ctl组和si-PKM2组PKM2 m 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CCK-8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和RT-q PCR技术检测两组细胞中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变化及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检测两组细胞中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的变化情况。过表达PKM2的细胞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或给予半乳糖培养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周期和凋亡的变化以及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的变化。结果:干扰PKM2表达后,si-PKM2组中PKM2的m RNA (t=45.21,P<0.001)和蛋白水平(t=13.56,P<0.01)显著降低,si-PKM2组的细胞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F=253.59,P<0.05),敲低PKM2后细胞被显著阻滞于G_1期,且明显诱导了细胞的凋亡(t=56.38,P<0.05)。与对照组相比,si-PKM2组p-Akt和p-m TOR水平显著降低(t=50.23、13.51,P<0.01),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显著下降(t=23.16、15.20,P<0.05)。补救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PKM2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减弱了其诱导的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的产生(t=45.13、26.35,P<0.05),半乳糖培养过表达PKM2的HL-60细胞对细胞增殖能力(t=16.52,P>0.05)、周期及凋亡无显著影响(t=48.63,P>0.05)。结论:敲低PKM2可以抑制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PKM2介导的PI3K/Akt/mTOR糖酵解轴抑制有关,提示PKM2可能作为白血病防治的一个分子靶点。
李丽媛聂子元张小艳罗建民杨琳王茜王兴哲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糖酵解细胞增殖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后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过程中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HMA治疗的114例MDS患者的535个HMA治疗周期,采用卡方检验分别对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P<0.1的因素构建广义估计方程(GEE),探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接受HMA治疗的MDS患者的感染率为46.92%,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67%,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在单因素分析中,合并症数量>2种、住院天数>30 d、不同WHO(2016)分型、每个HMA治疗前ANC<0.5×10^(9)/L、Hb<80 g/L及PLT<50×10^(9)/L、前4个HMA治疗周期、不同HMA治疗方案以及既往有化疗史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P值均<0.05)。在GEE模型中,合并症数量>2种(OR=8.912)、住院天数>30 d(OR=6.067)、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OR=3.106)的患者感染率高;每个HMA治疗前Hb≥80 g/L(OR=0.369)、PLT≥50×10^(9)/L(OR=0.448)的患者以及随着HMA治疗周期的延长(OR=0.909),感染率逐渐降低(P值均<0.05)。结论合并症数量>2种、住院天数>30 d的MDS患者在接受HMA治疗的前期,以及治疗过程中Hb<80 g/L、PLT<50×10^(9)/L时,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苏爽郭晓玲聂子元湛颖左雅蓓郭雪菲滑欢任金海
关键词: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广义估计方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