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辉

作品数: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图像质量
  • 2篇教学
  • 1篇带教
  • 1篇低剂量
  • 1篇多维度
  • 1篇心脏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 1篇胸腔
  • 1篇胸腔肿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腰椎
  • 1篇医患
  • 1篇医患关系
  • 1篇医学影像技术
  • 1篇医学影像技术...

机构

  • 7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联影医疗...

作者

  • 7篇郝辉
  • 4篇杨健
  • 2篇金晨望
  • 2篇金超
  • 2篇李军军
  • 2篇郭建新
  • 1篇郭佑民
  • 1篇刘翔
  • 1篇孙精涛
  • 1篇张明
  • 1篇白晶晶
  • 1篇刘哲
  • 1篇屈婷婷
  • 1篇黄欣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沟通技巧培养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习中的作用——以心脏CTA检查技术实习改革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传统意义上的医学影像专业的实习生在影像科技术组进行检查技术学实习过程中,仅仅注重了对学生临床检查技术的培训,有关沟通技巧的培训则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日常实习带教过程中,加强实习生沟通能力培养,从心脏CTA检查技术的实习课程安排入手,就提高检查效率、改善患者配合度,提升实习生自信力,探索如何进行医学影像专业实习生沟通技巧培训,提高实习生沟通能力,促进医技科室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郝辉郭建新焦喜军孙精涛白晶晶李军军
关键词:沟通技巧临床教学医患关系
“多维度”实习带教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模式构建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医学影像技术这门正在兴起的单独教学体系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的完善正逐步发展壮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也不再只仅仅掌握基础投照,临床、科研、沟通技巧的综合实力培养也亟待提高。教学医院的带教模式与实习生自身发展的相互契合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笔者对所在单位技术组实习带教的"多维度"培养模式进行了总结与思考,以此完善教学医院医学影像技术带教模式的改进与发展。
郝辉金超郭建新屈婷婷杨健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习带教教学效果
多排螺旋CT评估胸腔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影像学分型与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胸腔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CT增强扫描和CT血管造影(CTA)的影像学表现,评估其分型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肿瘤引起SVC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中行CT增强扫描62例,行CTA检查13例。肺癌所致SVCS 55例,侵袭性胸腺瘤7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瘤6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其他肿瘤5例。Stanford分型Ⅰ型27例,StanfordⅡ型18例,StanfordⅢ型17例,StanfordⅣ型13例。按梗阻部位分析,奇静脉弓上型10例,奇静脉弓型13例,奇静脉弓下型3例,混合型49例。30例患者可观察侧支循环范围和引流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是诊断SVCS的理想手段,可判定原发病灶,并通过对梗阻部位、梗阻程度、侧支循环的识别进行影像学分型,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对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佟佳音郝辉李雪艳金晨望张明郭佑民
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胸腔肿瘤CT血管造影解剖分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部影像学特征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间质性肺病的CT特征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间质性肺病患者。分析其疾病活动度评分、影像学特征及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肺间质纤维化Kazerooni评分。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系数检验分析各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Kazerooni评分法中的磨玻璃评分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2000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2000,SLEDAI-2000)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388,P<0.001)。而纤维化评分与SLEDAI-2000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DAD)组磨玻璃评分得分最高,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组纤维化评分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比较不同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类型之间SLEDAI-200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HRCT可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情况,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佟佳音王思张静平郝辉金晨望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病疾病活动度计算机体层成像
人工智能迭代重建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肺结节检测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迭代重建(AIIR)算法对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和计算机辅助(CAD)肺结节检测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9月至10月于我院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41例,同时采集常规剂量(120 kVp),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剂量等级2级,参考管电流(106 mAs)和超低剂量(120 kVp,15 mAs)胸部CT,记录辐射剂量参数。常规剂量CT采用Karl迭代重建,超低剂量CT采用Karl和AIIR(1、3、5级)重建,测量5组图像的主动脉、脂肪、肌肉区域的CT均值、噪声指数(SD)并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5组图像的整体图像质量。以2名胸部影像诊断医师共同阅片确定的≥4 mm非钙化实性肺结节作为参考标准,记录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真阳性、假阳性(误诊)和假阴性(漏诊)数量并与参考标准比较,记录超低剂量Karl重建组图像人工阅片时间和CAD阅片时间。结果 5组图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SD、SNR和CNR值均优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AIIR 5重建的胸部CT整体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Karl重建相当,优于超低剂量Karl重建(P<0.005)。5组图像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低剂量AIIR重建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剂量和超低剂量Karl重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超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组降低约89.3%,CAD阅片时间较人工阅片减少63.3%。结论 AIIR在改善超低剂量胸部CT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保持CAD肺结节检测的灵敏度,降低CAD肺结节检测的假阳性。
张宝平李傲李宇航朱书萌田倩赵文哲肖瑶侯伟刘哲王睿黄欣郝辉王怡名杨健金超
关键词:胸部CT肺结节
不同重建算法对定量CT椎体骨密度测定准确性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算法对体模定量CT(QCT)骨密度测定值准确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编号145号欧洲腰椎体模,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方案(120 kVp,参考管电流分别为30 mAs、200 mAs)各扫描10次,每次间隔5 min。原始数据重建算法选择滤波反投影(FBP)、混合迭代(KARL 3D,level=1~9)、深度学习(AIIR,level=1~5)。测定两种剂量下3种重建算法各椎体CT值、QCT骨密度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各椎体CT值、骨密度值间的差异,并比较各组骨密度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相对测量误差。结果椎体CT值低剂量(L2:F=5.144,P<0.01;L3:F=3.626,P<0.01)、常规剂量(L1:F=4.726,P<0.01;L2:F=2.190,P=0.011)各算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值KARL算法较FBP、AIIR高且随重建等级增高而增高,AIIR算法CT值相对稳定。骨密度值3种算法测量值与体模标称值相比均较高。骨密度在低剂量(L1:F=4.358,P<0.01;L2:F=9.309,P<0.01;L3:F=9.292,P<0.01)、常规剂量(L1:F=9.356,P<0.01;L2:F=6.853,P<0.01;L3:F=5.513,P<0.01)各算法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RL算法骨密度值较FBP、AIIR高,且随重建等级升高测定值升高,AIIR算法骨密度值相对稳定。AIIR算法的相对误差较小,准确度高。结论不同算法重建后体模图像骨密度测定值与标称值虽然存在差异,但均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经深度学习重建后的图像测得骨密度值更接近标称值、测量误差小稳定性高。
郝辉郝辉赵文哲徐士杰丁宁宁杨健
关键词:骨密度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提高门静脉CT图像质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DLIR)在提高门静脉图像质量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32例行腹部双期增强检查的患者,门静脉图像分别采用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 V)及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的中、高模式(DLIR-M、DLIR-H)进行重建。测量门静脉主干、右支、左支和同层椎旁肌肉的CT值和标准差,计算其对比噪声比,测量门静脉主干血管壁CT值边缘上升斜率(ERS)以评价其空间分辨率。主观评价由两名医师采用5分法分别从整体图像噪声、图像对比度、门静脉小分支显示三个方面进行评分,图像伪影则采用4分法进行评价;此外,单独计算门静脉小分支在三种重建算法中的显示率。结果门静脉主干、右支、左支的噪声在DLIR重建算法下显著低于ASIR-V 50%算法,其中DLIR-H噪声最低,CNR最高;门静脉主干的ERS在DLIR算法下也显著高于ASIR-V 50%算法(P<0.01)。主观评价方面,DLIR算法均显著优于ASIR-V 50%算法(P<0.01);此外,DLIR图像门静脉小分支的显示率分别是DLIR-M 93.75%、DLIR-H 100%,高于ASIR-V 50%(68.75%)。结论与ASIR-V 50%算法相比,DLIR算法能显著降低门静脉图像噪声,提高空间分辨率且可以有效提高门静脉小分支的显示率。
曹乐刘翔程燕南郝辉李军军杨健
关键词:门静脉空间分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