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磊

作品数:58 被引量:284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湿地
  • 20篇污染
  • 19篇沉积物
  • 9篇湖滨湿地
  • 8篇洱海
  • 8篇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6篇污染特征
  • 5篇流域
  • 5篇湖泊
  • 5篇河口湿地
  • 5篇
  • 4篇底泥
  • 4篇岩溶
  • 4篇湿地沉积物
  • 4篇土壤
  • 4篇农村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污染风险

机构

  • 58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省生态环...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蓝态环境...

作者

  • 58篇侯磊
  • 32篇刘云根
  • 30篇梁启斌
  • 29篇王妍
  • 12篇王艳霞
  • 12篇王书锦
  • 11篇张慧娟
  • 5篇张超
  • 5篇郑寒
  • 4篇杨桂英
  • 4篇齐丹卉
  • 4篇李晓琳
  • 3篇王克勤
  • 3篇郑毅
  • 3篇郭玉静
  • 2篇叶敏
  • 2篇范黎明
  • 2篇武淑文
  • 2篇陈婷
  • 2篇李梦莹

传媒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5篇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工程
  • 4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湿地科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岩溶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12篇2016
  • 1篇201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演变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以滇西北高原湖泊剑湖为研究区,1974—2015年间8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剑湖湖泊近40年间的时空演变过程,探析剑湖湖泊的入湖污染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剑湖湖泊面积呈现先明显减少再增加后缓慢减少的变化规律,由1974年的504.47 hm^2减至2015年的451.72 hm^2;目前剑湖水体中COD含量较低,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TP含量满足Ⅲ类标准;TN含量仅可满足IV类标准;剑湖入湖的主要污染源是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随着时间的演变剑湖湖泊TN、TP污染物浓度呈上升趋势,剑湖湖泊生态系统受到极大干扰。
郭玉静郑毅王妍刘云根梁启斌侯磊
关键词:高原湖泊生态环境效应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重金属污染河流生态修复区沉积物砷形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生态修复是重金属污染河流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修复区为研究对象,探析了不同形态砷在小白河生态修复区沉积物表层(0~10cm)、中层(10~20cm)和底层(20~30cm)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表、中、底层中主要以残余态砷存在;残余态砷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占比逐渐增大。表层中可氧化态砷>弱酸可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中层中可氧化态砷>弱酸可提取态砷>可还原态砷;底层中可氧化态砷>可还原态砷>弱酸可提取态砷。(2)小白河表层沉积物中砷全量总体呈B断面>D断面>C断面。(3)有机质与可还原态、可氧化态砷的结合趋势较大。(4)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可提取态砷明显减少。故在利用该生态修复区进行环境治理时,应该重点针对表层沉积物进行定期清淤,减少该层沉积物的环境风险。
张慧娟刘云根王妍侯磊詹乃才王书锦
关键词:沉积物
高原湖泊流域不同类型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7
2017年
为揭示高原湖泊流域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以云南省4种典型农村(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和传统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全氮(TN)、全磷(TP)和有机质(OM)的含量,并应用有机指数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底泥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村之间w(TN)、w(TP)和w(OM)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w(TN)和w(TP)均表现为畜禽养殖型>集镇>生态休闲型>传统型,w(OM)表现为畜禽养殖型>生态休闲型>集镇型>传统型。TN与T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元素在底泥累积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同步性;TP与OM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OM是磷元素的重要载体;TN与OM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农村沟渠底泥氮的主要来源并不是OM的矿化与分解。各村沟渠底泥氮和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状态,磷污染程度相对较低,畜禽养殖型农村属于中度污染,集镇型和生态休闲型农村属于轻度污染,传统型农村属于清洁型。畜禽养殖业是高原湖泊流域典型农村沟渠底泥氮、磷和有机质污染的主要来源。
梅涵一刘云根侯磊王妍郑寒
关键词:底泥污染评价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2023年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FeP、沉积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有效铁和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0.22和0.02~3.35 mg/L,淡水高于海水;有效铁浓度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有效磷浓度呈相反趋势.②RFeP和IF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9~132.38和0.56~903.67 ng/(cm^(2)·d);RFeP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平原高于高原;IF则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高原高于平原.③RFeP与IF成反比,沉积物磷的高污染负荷或水生动植物生理活动会影响判别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潜力阈值(RFeP=2)的准确性.④对于不同的水域类型,沉积物中Fe^(2+)氧化沉淀或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均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关键过程,扰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沉积特征间接影响磷的再移动.为加深对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机制的认识,未来研究可关注磷再移动过程的多驱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及磷的吸附沉积速率.
陈婷梁启斌王艳霞李晓琳侯磊
关键词:沉积物
洱海河口湿地沉积物环境因子对磷形态空间分异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研究不同深度沉积物磷形态的分布规律,探讨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及可提取态Fe、Al、Mn和Ca浓度对磷形态分布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沉积物内源磷的迁移转化过程和释放机理提供支持。在洱海罗时江湿地入口、湿地内部和湿地出口设置6个样点,采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采集每个样点20 cm以上的沉积柱样品,应用连续分级提取分析了湿地沉积物无机磷形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分异规律,讨论了理化指标、可提取态金属元素浓度等沉积物环境因子对无机磷形态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洱海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总无机磷(TIP)含量变化范围为1 360.24~2 093.66 mg/kg,其中残渣态磷(RP)含量最高,占比62.94%~85.18%,铁/铝结合态磷(Fe/Al-P)和钙结合态磷(Ca-P)占比分别为9.37%~25.97%和0.54%~11.42%,可交换态磷(EP)和水溶态磷(DP)含量最低,占比分别为0.94%~3.91%和0.22%~0.65%;(2)水平方向上TIP和各形态磷含量总体上均呈现沿水流方向逐渐递减的规律,其中TIP、EP、Fe/Al-P和Ca-P在出口位置含量稍高于湿地内部,垂直方向上DP、EP、Fe/Al-P和RP含量在表层富集,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Ca-P含量在表层较低,在中层和底层富集;(3)可提取态金属含量最低的Mn对磷形态分布规律(P<0.05)的解释率最高(12.7%),可提取态Al、Mn含量、pH和ORP对各磷形态分布的影响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加强,而可提取态Ca含量对Ca-P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
陈婷梁启斌王艳霞侯磊
关键词:磷形态河口湿地洱海
基于内梅罗指数的阳宗海湖滨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21
2016年
在采集阳宗海湖滨湿地水样并测定水样中富营养化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的基础上,用内梅罗指数法对不同湖滨湿地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P总平均质量浓度为0.095mg/L,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0.05mg/L)的1.9倍;COD总平均质量浓度为19.59mg/L,未超过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20mg/L);阳宗海湖滨湿地As污染最为严重,总平均质量浓度为0.112mg/L,超过了GB 3838—2002Ⅴ类水标准(0.10mg/L),Zn、Cu、Cr未超过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Cd、Mn、Ni、Pb、Co未检出;4个湖滨湿地区域富营养化指标的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均为良好,空间上表现为北部>东部>南部>西部;重金属指标的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为东部和北部中度污染水平,南部和西部重度污染水平,空间上表现为南部>西部>东部>北部。
王书锦刘云根侯磊梁启斌王妍詹乃才张慧娟
关键词:内梅罗指数湖滨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
普者黑岩溶湖滨湿地沉积物与茭草全磷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探讨岩溶湖滨湿地在湖岸—湖心过程中沉积物全磷的空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湿地挺水植物茭草全磷的关系。结果表明:(1)普者黑湖滨湿地沉积物w(TP)空间变化规律明显,水平方向总体按照湖岸—湖心方向依次递减,且变化范围分别为0.68~0.42g/kg(0—5cm),0.65~0.35g/kg(5—10cm)和0.59~0.27g/kg(10—15cm);垂直方向沉积物w(TP)均以表层最高,并依次向下层递减;(2)湿地植物茭草茎中TP含量沿湖岸—湖心方向总体呈现递减的变化规律,茭草叶对TP的吸收量明显高于茎的吸收量,且叶中w(TP)约为茎含量的1.35倍;(3)湿地植物茭草茎w(TP)与沉积物w(TP)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性,茭草叶w(TP)与沉积物w(TP)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詹乃才刘云根王妍梁启斌侯磊王书锦张慧娟
关键词:沉积物挺水植物全磷
基于Meta分析的污水处理工艺对微塑料去除效果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污水处理厂(WWTPs)是微塑料“源-汇”过程的重要场所,污水处理工艺和微塑料特性对微塑料去除效果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综述了57篇文献中78个WWTPs的微塑料赋存特征,基于Meta分析探讨了不同污水处理工艺和微塑料赋存特征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进水和出水中微塑料的丰度范围分别为1.56×10^(-2)~3.14×10^(4)n·L^(-1)和1.70×10^(-3)~3.09×10^(2)n·L^(-1),污泥中的微塑料赋存丰度范围为1.80×10^(-1)~9.38×10^(3)n·g^(-1);(2)以氧化沟、生物膜和传统活性污泥为核心工艺的WWTPs对微塑料的总去除率(>90%)优于序批式活性污泥、厌氧-缺氧-好氧和缺氧-好氧工艺;(3)一级处理对微塑料的去除率(62.87%)略高于二级处理(55.78%)和三级处理(58.45%),“格栅+沉砂池+初沉池”是一级处理中去除率最高的工艺组合,膜生物反应器在二级处理中去除率最高,过滤为三级处理最佳技术;(4)WWTPs对薄膜、泡沫和碎片微塑料的去除率(>90%),高于纤维(88.36%)和球状(87.23%),粒径>0.5 mm的微塑料比<0.5 mm的更容易去除,WWTPs对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的去除效果较好(>80%).
符立松侯磊王艳霞李晓琳王万宾梁启斌
关键词:META分析污水处理工艺赋存特征
洱海罗时江小流域林地—农田—河岸带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索小流域尺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氮(N)、磷(P)含量、储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以期为研究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以洱海北部罗时江小流域林地—农田—河岸带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布设16个样点开展现场调查。【结果】罗时江小流域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为3种地类中最高,其值分别为:(55.79±0.35)、(2.83±0.01)和(4.23±0.13)g/kg,林地次之,河岸带最低,各含量空间分布均呈中等程度变异。小流域内不同土壤碳氮磷储量(Cs、Ns、Ps)分别表现为林地>农田>河岸带、农田>林地>河岸带、河岸带>农田>林地。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土壤碳氮比(C/N)表现为林地>河岸带>农田,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均表现为农田>林地>河岸带,化学计量比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等变异。小流域土壤容重(BD)、含水率(W)显著影响土壤C、N含量,ω(SOC)与BD和W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ω(TN)与W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罗时江小流域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和储量存在差异,林地是该小流域重要的土壤“碳汇”,而受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影响,小流域内农田土壤氮含量及储量最高,亟需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及合理施用氮肥等措施实现该小流域的绿色农业发展。
梁启斌李瑞琳李佳琛侯磊王艳霞
阳宗海南岸流域农村及农业面源对水体磷污染的贡献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遥感解译、野外监测等手段,对阳宗海南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种植业、农村生活以及畜禽养殖业进行磷污染负荷核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磷污染负荷总量为34.53 t,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是阳宗海南岸流域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畜禽养殖排放量最大,为22.32 t,占整个流域磷污染负荷的65%;农村生活磷污染负荷量主要集中在新街村委会,总磷(TP)排放量为8.62 t,占整个流域磷污染负荷的25%;种植业总磷(TP)排放量最小,占总负荷的10%,且主要来源于旱地。针对阳宗海南岸流域磷输出量污染的治理,需要考虑种植业和农村生活中磷的排放,尤其应把畜禽养殖污染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闻国静王妍刘云根张超侯磊郭玉静
关键词:面源污染污染负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