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

作品数:9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病毒
  • 4篇抗原
  • 3篇包涵体
  • 3篇病毒样颗粒
  • 2篇蛋白
  • 2篇蛋白基因
  • 2篇预防性
  • 2篇预防性疫苗
  • 2篇原基因
  • 2篇治疗性
  • 2篇治疗性疫苗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抗原基因
  • 2篇基因
  • 2篇复性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多表位
  • 1篇多表位抗原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过...
  • 4篇四川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江苏金迪克生...

作者

  • 9篇刘永东
  • 9篇张耀
  • 6篇苏志国
  • 6篇张纯
  • 3篇余蓉
  • 2篇王祺
  • 1篇秦川
  • 1篇殷爽
  • 1篇刘江宁
  • 1篇刘立平
  • 1篇薛玲
  • 1篇张竞
  • 1篇刘雪
  • 1篇黄亚杰
  • 1篇赵永强

传媒

  • 3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白蛋白结合肽-多柔比星耦合物的设计、制备、表征及初步评价
2017年
为了改善多柔比星在血液中的循环半衰期,基于白蛋白在血浆中含量丰富、性质稳定、半衰期持久的特点,通过大肠杆菌体系重组表达了源于细菌表面蛋白中白蛋白结合肽段,并建立了纯化工艺,获得了纯度高于95%的重组白蛋白结合多肽,并证明重组多肽在体外能够迅速地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通过与DOXO-EMCH分子化学耦联,制备获得重组白蛋白结合肽-多柔比星耦合物。A549细胞毒力实验结果显示耦合物的IC50浓度升高,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重组白蛋白结合肽能够显著延长多柔比星在血液中的循环半衰期,相对于多柔比星或DOXO-EMCH分别提高了5.6倍和3.8倍。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实验结果显示耦合物的抗肿瘤效力得到提升。证明了基于白蛋白结合机制可为小分子药物长效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刘立平张纯殷爽王祺张耀余蓉刘永东苏志国
关键词:多柔比星血清白蛋白长效性抗肿瘤
EV71多表位抗原亲和纯化及类病毒颗粒胞外自组装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肠道病毒71型(EV71)衣壳蛋白优势表位肽段构建融合蛋白抗原能有效抑制病毒感染,有望成为继灭活病毒后更为安全有效的疫苗品种。该融合蛋白能通过原核体系有效表达但形成无序包涵体,采用常规层析介质难以实现目标蛋白与宿主杂质的有效分离,阻碍了对该抗原蛋白进行全面临床前活性及安全性评价。在原有融合蛋白抗原N端插入组氨酸标签,对形成的包涵体变性溶解后直接采用镍金属螯合亲和介质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纯度大于95%的抗原纯品,目标蛋白收率46.8%。采用透析方式脱除纯化样品中高浓度脲,发现直接透析至无脲的缓冲液中蛋白质大量沉淀,而先稀释至2mol/L脲的缓冲液中然后用G25脱盐柱完全脱除脲则无任何沉淀形成,获得近100%的蛋白质收率。透射电镜分析最终样品发现融合蛋白形成了10nm左右粒径均一的类病毒蛋白颗粒,且在p H 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保持稳定。该研究结果为将EV71融合蛋白抗原发展为安全有效且低成本的手足口疫苗奠定了基础。
薛玲刘江宁张耀张纯王祺秦川刘永东苏志国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一种重组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表达重组病毒衣壳蛋白的细胞进行发酵后收集发酵产物,采用2‑6M的脲溶液溶解解聚,胞外二次组装得到重组病毒衣壳蛋白的完整病毒样颗粒。本发明的重组乙肝...
刘永东苏志国张耀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使含有重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或融合其他抗原基因的重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外源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获得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病毒衣壳...
刘永东苏志国张耀
rhIFN-κ包涵体的氧化复性与纯化
2023年
干扰素卡帕(Interferon-Kappa, IFN-κ)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独特的分泌方式和生理功能使其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大肠杆菌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卡帕(rhIFN-κ)需要经过体外折叠复性才能获得生物活性,由于IFN-κ含两对二硫键,因此复性时面临易生成沉淀和二硫键难以正确氧化等双重挑战。本研究采用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解包涵体,并在复性过程添加多元醇2-甲基-2,4-戊二醇(MPD)逐渐剥离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SDS,实现rhIFN-κ的氧化复性。研究发现,rhIFN-κ复性后主要形成了二硫键不同氧化程度的三种结构,包括完全氧化的正确结构、部分氧化的中间体和完全未氧化的变性蛋白。在SDS/MPD复性体系中,rhIFN-κ完全氧化的复性收率与两者浓度及比例密切相关。SDS浓度过低或MPD浓度过高易导致蛋白质沉淀或聚集,SDS浓度过高或MPD浓度过低则会抑制二硫键的正确氧化。进一步对氧化还原体系及pH值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复性缓冲液:添加0.05wt%SDS, 1 mol/L MPD, 0.2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 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20 mmol/L Tris, pH=9.5。且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浓度提高至2.0 mg/mL时,rhIFN-κ复性收率基本不变。室温复性24 h,rhIFN-κ的复性收率达66%。利用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一步纯化,可有效去除杂质及复性中间体等错误结构,获得非还原电泳为单一条带的纯度90%的rhIFN-κ。结果表明,SDS/MPD体系能抑制包涵体复性时沉淀形成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二硫键的正确氧化,该结果可为rhIFN-κ的规模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吴佳奇张宇翔张路瑶颜灵樱余蓉刘永东张耀张纯
关键词:包涵体氧化复性
基于中国仓鼠卵巢细胞表达的Fc融合蛋白制备工艺的优化
2017年
目的优化基于中国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表达的Fc融合蛋白制备工艺。方法对于上游细胞培养工艺,先在摇瓶中分别对培养基配比和流加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再将优化工艺放大到生物反应器规模并确认其可行性。对于下游蛋白纯化工艺,分别对A蛋白亲和层析的洗脱条件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的平衡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对于上游细胞培养工艺,以种子培养基:基础培养基(CD OptiCHO):基础培养基(CDM4Mab)为2:1:1的配比配制培养基,并以3、6和9d补料的流加培养方案进行细胞培养,可获得理想的细胞密度和活率,且成本较低。对于下游蛋白纯化工艺,以pH3.3的洗脱液进行A蛋白亲和层析纯化时,Fc融合蛋白的回收率为94.7G,纯度为98.64%;以pH5.0~pH5.5的平衡液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时,Fc融合蛋白的回收率达到98%以上、纯度达到99%。结论基于CHO细胞表达的Fc融合蛋白制备工艺的上游细胞培养和下游蛋白纯化工艺得到成功优化,这为此类抗体药物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了思路。
赵永强苏志国刘永东黄亚杰赵静张纯张耀
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培养基
一种基于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病毒样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使含有重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或融合其他抗原基因的重组病毒衣壳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在外源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获得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重组病毒衣壳...
刘永东苏志国张耀
文献传递
多肽与化疗药物偶联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引量:1
2021年
癌症已成为全球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小分子化疗药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缺乏肿瘤靶向性,普遍存在全身系统毒性强和耐药频发等问题。因此,如何将足量的化疗药物定向运送至肿瘤部位成为化学治疗的最大挑战。抗体偶联药物(ADC)利用抗体的肿瘤特异性将高毒性小分子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能克服小分子化疗药物的上述缺陷,是近年来肿瘤药物研发热点。然而抗体的大分子特点使ADC在肿瘤部位的渗透率低,严重限制了ADC的肿瘤治疗效果。近年来,使用具有肿瘤靶向能力的多肽取代抗体发展的多肽偶联药物(PDC)是另一种新型肿瘤药物的靶向递送途径。其中,具有细胞渗透能力的肿瘤靶向肽在癌症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而且多肽结构简单,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原核表达手段获得。因此,相对于ADC,PDC具有更高的载量、更强的组织渗透能力、更灵活的多功能化改造以及更低廉的制备成本。随着对胞内转运途径和药物释放机制的深入研究,PDC有望早日投入临床应用。本工作详细介绍了PDC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不同靶向肽、细胞毒性分子和连接子对PDC抗肿瘤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发展趋势,并为PDC的优化设计提供思路。要点:(1)综述了肿瘤靶向化疗药物的原理、类型及特点。(2)分析了PDC中的靶向多肽、细胞毒性分子和连接子的种类、特点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3)总结了现有PDC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刘雪张竞张竞张耀张耀张纯刘永东
关键词:药物递送多肽连接子细胞毒素肿瘤靶向
O型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VP1的可溶表达及抗原活性鉴定
2023年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一旦大规模爆发会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接种灭活病毒疫苗是目前防控口蹄疫的最有效手段,但传统灭活疫苗存在病毒逃逸、生产成本高等诸多局限。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免疫原性好且安全性高,是发展新型口蹄疫疫苗的重要方向。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1因含主要抗原表位,而成为口蹄疫亚单位疫苗及诊断试剂的开发热点。与真核系统相比,原核表达系统生产周期短、易于放大生产、成本低廉,更适于动物疫苗的开发,但VP1采用原核系统表达会形成无活性的不溶包涵体。本工作中首次同时融合小分子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和RNA作用结构域(RNA-interacting Domain,RID)两种助溶标签来实现FMDV VP1(O型/MYA/98)在原核系统中的高效可溶表达。首先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重叠技术,以p ET-28a(+)为载体构建了RID-SUMO-VP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在18℃下通过1 mmol/L 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4 h后,融合蛋白RID-SUMO-VP1高效表达,可溶表达比例达79%,而融合SUMO或RID单一标签的VP1仍主要表达为不溶的包涵体。然后采用硫酸铵两步沉淀法对工程菌的破碎上清进行纯化,得到纯度为93%的RID-SUMO-VP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实验表明其能够与O型FMDV阳性小鼠血清反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RID及SUMO双标签融合策略能极大提高VP1在原核系统中的可溶表达效率,且表达的VP1具备良好的抗原性,这为开发新型FMDV免疫诊断试剂和安全高效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王闰年张纯吴佳奇张耀张宇翔张路瑶余蓉刘永东
关键词:O型口蹄疫病毒可溶表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