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宁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压
  • 5篇住院
  • 5篇高血压
  • 4篇动脉
  • 4篇原发性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预后
  • 3篇原发性醛固酮...
  • 3篇增多症
  • 3篇衰竭
  • 3篇器官损害
  • 3篇醛固酮
  • 3篇醛固酮增多
  • 3篇醛固酮增多症
  • 3篇住院患者
  • 3篇介入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靶器官

机构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吉林省德惠市...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长春市人民医...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16篇刘小宁
  • 8篇宋雷
  • 5篇张慧敏
  • 5篇吴海英
  • 4篇陈珏
  • 4篇娄莹
  • 4篇周宪梁
  • 4篇袁晋青
  • 4篇蔡军
  • 4篇马文君
  • 3篇卞瑾
  • 3篇高立建
  • 3篇高展
  • 3篇杨伟宪
  • 3篇郝素芳
  • 2篇王运红
  • 2篇郭潇
  • 2篇吴永健
  • 2篇张宇辉
  • 2篇张茵

传媒

  • 7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中心住院患者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构成及基本临床情况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近2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高血压首次住院的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构成及基本临床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4782例,其中内分泌性高血压371例,占7.76%。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构成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47例(66.5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2例(14.0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8例(10.24%),多囊卵巢综合征22例(5.93%),皮质醇增多症8例(2.16%),嗜铬细胞瘤4例(1.08%)。与原发性高血压组[(50.31±15.10)岁]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年龄稍小[(48.21±11.63)岁],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年龄较大[(55.20±14.68)岁],多囊卵巢综合征组明显年轻[(33.03±3.01)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中男性占59.92%,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女性占56.67%,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均为育龄期年轻女性,皮质醇增多症组以青年女性为主(占75%)。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内分泌性高血压组血压高[收缩压:(150.23±20.51)mmHg比(143.21±20.01)mmHg,舒张压:(91.38±15.72)mmHg比(87.20±15.03)mmH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高[(43.12±79.41)mg/g比(39.41±134.57)mg/g],并发外周动脉狭窄/闭塞者多(9.43%比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内分泌性高血压并不少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最常见病因。内分泌性高血压多为中青年患者,且血压高,靶器官损害重。
宋晶京刘小宁蔡军马文君张慧敏宋雷吴海英周宪梁卞瑾
关键词: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学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被引量:1
2018年
背景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是一种有致死风险的介入术后晚期并发症,但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评价23例药物洗脱支架(DES)或金属裸支架(BMS)相关的VLST靶病变。方法入选VLST患者23例(18例DES,5例BMS),介入治疗前于靶病变处行OCT检查。结果支架植入至发生VLST的持续时间BMS组明显长于DES组[(112.00±51.36)个月vs(41.39±19.64)个月,P<0.001]。BMS组新生内膜厚度大于DES组[(0.33±0.24)μm vs(0.26±0.22)μm,P<0.001]。23例VLST靶病变中,OCT明确观察到支架内新生内膜含薄纤维帽粥样斑块(TCFA)18例(78.26%),支架内再狭窄15例(65.22%)。新生内膜破裂15例(65.22%),DES组与B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56%vs 100%,P=0.07),破裂位于最小管腔面积处13例(56.52%)。存在无内膜覆盖支架丝17例(73.91%),DES组高于BMS组(88.89%vs 20%,P=0.008)。同时存在新生内膜破裂和无内膜覆盖支架丝8例(34.78%)。与无新生内膜破裂相比,有新生内膜破裂病变更易出现TIMI血流<3级(60.00%vs 12.50%,P=0.038)。结论本支架内新生内膜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内膜破裂在BMS和DES相关的VLST病变中均普遍存在,且DES早于BMS。新生内膜延迟愈合在DES相关的VLST靶病变中较为多见。
刘小宁杨跃进王天杰吴永健陈珏乔树宾袁晋青钱杰唐熠达窦克非杨伟宪俞梦越慕朝伟徐波孙中伟许亮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972例门诊及住院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门诊及住院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预后等方面的区别。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连续入选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我国24家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972例门诊或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并在一年时进行随访。采用McNemar配对χ^(2)检验比较患者基线与随访一年时药物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Pearsonχ^(2)检验比较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结局的差异。结果门诊患者610例(62.8%),门诊患者年龄<65岁占比高于住院患者[44.9%(274/610)vs 35.1%(127/362),P<0.05],NYHAⅢ/Ⅳ级占比高达50.8%(310/610),92.5%(564/610)的门诊患者走坡路时呼吸困难。27.9%(170/610)的门诊患者颈静脉压>6 cmH 2O,24.3%(148/610)的门诊患者存在肺部湿罗音。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心力衰竭主要病因方面无明显差别(P=0.063),缺血性心肌病均为主要原因。基线时门诊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大于住院患者[63.0%(384/610)vs 54.4%(197/362),P<0.05],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率低于住院患者[53.1%(324/610)vs 72.1%(261/362),49.5%(302/610)vs 61.3%(222/362),P<0.05],两组ACEI/ARB的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4%(411/610)vs 62.4%(226/362),P>0.05]。一年随访时门诊患者ACEI/ARB使用率降低[63.5%(360/567)vs 67.4%(411/610),P<0.05],住院患者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使用率降低[50.3%(165/328)vs 61.3%(222/362),P<0.05]。两组患者一年全因死亡率接近[6.7%(41/610)vs 9.4%(34/362),P=0.124],门诊组因心力衰竭住院率低于住院患者[25.4%(155/610)vs 36.5%(132/362),P<0.05],但仍>25.0%。结论门诊心力衰竭患者症状、体征仍较明显,且预后较差。门诊心力衰竭患者的规范管理不容忽视。
刘少帅谭慧琼吕思奇刘小宁郭潇朱俊于丽天
关键词:心力衰竭门诊病人疾病特征预后
钠盐摄入对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和盐水负荷试验一致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水平钠盐摄入对两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试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CCT)和盐水负荷试验(SIT)结果一致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同时行CCT和SIT的2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试验前24 h尿钠排泄量由低到高三等分将患者分为低钠组(<93 mmol/24 h)、中钠组(93~144 mmol/24 h)、高钠组(>144 mmol/24 h);四等分将患者分为低钠组(<75 mmol/24 h)、中钠组A(75~116 mmol/24 h)、中钠组B(117~164 mmol/24 h)、高钠组(>164 mmol/24 h),通过比较不同组别中CCT和SIT结果一致性的差异来探讨钠盐摄入对两种不同确诊试验的影响。结果:共有145例(48.7%)患者两种确诊试验结果不同,其中103例(34.6%)呈CCT单阳性,42例(14.1%)呈SIT单阳性。三等分时高钠组中CCT单阳性比例较高(高钠组49.0%vs中钠组26.7%vs低钠组28.3%,P<0.001),四等分时结果相似(高钠组48.0%vs中钠组B 36.5%vs中钠组A 25.7%vs低钠组28.0%,P=0.0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钠排泄量是影响CCT单阳性患者比例的因素(P=0.006)。结论:高钠组患者CCT结果和SIT结果一致性低于中钠组。进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试验前应标准化钠盐摄入而非单纯不限制钠盐摄入。
包宁马文君娄莹刘小宁郝素芳张慧敏宋雷周宪梁吴海英蔡军
关键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
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评分在住院心力衰竭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常伴有肝功能损害,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可用于评估肝脏功能,但其在心衰患者的应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CTP评分在预测住院心衰患者死亡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1180例因心衰住院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肝功能情况进行CTP评分并按照CTP评分由小到大将患者分为3组:CTP A级组(n=951)、CTP B级组(n=206)及CTP C级组(n=23),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结果:随访1年后,有180例患者发生死亡,CTPA、B、C级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率及1年死亡率均随着CTP等级的升高而增加(住院死亡率0.8%,11.7%,56.5%,P<0.001;1年死亡率9.6%,34.5%,78.3%,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TP等级越高患者住院及1年死亡风险越高。CTP评分对住院死亡及1年全死亡判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与0.74。Kaplane 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时由CTP B或C级改善为CTP A级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改善的患者(P=0.028)。结论:CTP评分可以独立预测住院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其住院期间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效果。
赵雪梅张宇辉张荣成黄燕胡奕然刘小宁翟玫王运红安涛甘天翊张健
关键词:心力衰竭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总结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的心律失常特点,并对AHCM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自我院2005-01至2012-08经超声心动图和(或)心脏磁共振成像确诊为AHCM的患者共283例,其中合并心律失常103例(合并心律失常组),不合并心律失常180例(不合并心律失常组)。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终点事件,并对成功随诊的AHCM患者进行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269例AHCM患者成功随诊,其中合并心律失常组98例与不合并心律失常组171例,死亡率分别为4.08%(4/98)与1.17%(2/171);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8.37%(18/98)与5.85%(10/171)。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分别为23.051(95%可信区间:1.028~1.068,P〈0.005)、4.113(95%可信区间:1.002~1.119,P=0.043)和18.653(95%可信区间:3.433~26.650, P〈0.005)。结论:心律失常是AHCM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类型较多但并无特异性,对生存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仍见有心室颤动发生,增加患者事件率,仍应重视并进一步研究;年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和NT-proBNP水平是AHCM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罗晓亮高晓津崔晓刘小宁赵立超李喆严欣欣乔树宾
关键词:心肌疾病心律失常预后
认知功能减低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中国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认知功能减低的发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从中国24家医院连续入选心衰患者9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按得分将患者分为MoCA<26分组(存在认知功能减低)和MoCA≥26分组(不存在认知功能减低)。记录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随访1年。主要终点包括1年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1年心血管死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因心衰住院。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心衰患者1年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ACCE、因心衰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990例心衰患者中MoCA评分<26分者628例,占63.4%(MoCA<26分组),MoCA≥26分者362例(MoCA≥26分组)。与MoCA≥26分组比较,MoCA<26分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女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者比例较高(P均<0.05),体重指数(BMI)、教育程度和医疗保险率较低(P均<0.01),行介入治疗、器械置入和心脏外科手术史者比例较低(P均<0.05),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Ⅱ素受体阻滞剂(ARB)使用率较低(P均<0.05)。MoCA<26分组患者1年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MACCE发生率均明显高于MoCA≥26分组[分别为10.2%(64/628)比2.2%(8/362)、5.9%(37/628)比0.8%(3/362)和9.6%(60/628)比2.5%(8/362),P均<0.001],因心衰住院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124/628)比16.6%(60/362),P=0.217]。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CA<26分是心衰患者1年全因死亡(HR=4.739,95%CI 2.272~9.885,P<0.01)、心血管死亡(HR=7.258,95%CI 2.237~23.548,P=0.001)的危险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oCA<26分是心衰患者1年MACCE发生的危险因素(OR=4.143,95%CI 2.031~8.453,P<0.01)。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
吕思奇谭慧琼刘少帅刘小宁郭潇高东方莫然朱俊于丽天
关键词:心力衰竭预后
冠状动脉扩张伴高血栓负荷的介入及抗栓治疗二例被引量:4
2019年
存在弥漫或局部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常伴随冠状动脉内大量血栓,此时介入治疗常无法获得满意效果,消除冠状动脉内的大量血栓是治疗的关键和难点,目前尚无达成共识的最佳方案。本文报道了2例典型的冠状动脉扩张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年轻患者的诊疗过程和随访结果,虽然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的使用未能达到满意效果,但术后长期氯吡格雷联合华法林的抗栓方案使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为后续治疗和决策提供了前提条件。
冷文修李向东李向东刘小宁高展宋雷张茵高立建陈珏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扩张
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dTRA)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国产7 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行PCI的患者共63例。分析手术成功率、即刻入路相关并发症和24 h桡动脉闭塞的发生情况。结果:63例患者中,1例穿刺失败,更改为右桡动脉穿刺,远端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8.4%;4例患者因闭塞血管病变严重未能开通,PCI手术成功率为93.7%,平均PCI手术时间为(80.1±43.5)min。3例(4.8%)患者成功完成左侧dTRA,47例(74.6%)患者成功完成右侧dTRA,12例(19.0%)患者成功完成双侧dTRA(均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穿刺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透视时间)分别为(3.0±1.7)min和(38.8±18.9)min。术后4例(6.3%)发生血管并发症,包括1例穿刺部位少量出血,无皮下血肿,1例桡动脉痉挛,2例术后手臂疼痛/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24 h桡动脉闭塞。结论:使用国产7F薄壁鞘管经鼻烟壶区dTR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行PCI安全、有效,术后即刻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低。
徐娜徐淑清刘海明王攀唐杨张海峰石万克宋莹崔成王欢欢田涛刘小宁张茵宋雷高展刘海波陈珏徐波吴永健杨伟宪袁晋青高立建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患者睡眠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了解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住院的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睡眠质量,以PSQI>7分定义为睡眠障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492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278例(278/492,56.5%),年龄(55.49±14.93)岁。PSQI为(6.58±4.14)分,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4.1%(168/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76,95%CI 1.17~2.66,P=0.007)、年龄(OR=1.75,95%CI 1.01~2.77,P=0.018)、焦虑(OR=3.72,95%CI 2.24~6.19,P<0.001)、抑郁(OR=1.82,95%CI 1.15~2.88,P=0.010)对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女患者睡眠障碍比例显著高于男患者[41.6%(89/214)对28.4%(79/278),χ^(2)=9.33,P=0.002]。≤65岁患者睡眠障碍比例显著低于>65岁患者[31.3%(112/358)对41.8%(56/134),χ^(2)=4.79,P=0.029]。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评估有焦虑情绪患者睡眠障碍比例显著高于无焦虑情绪患者[61.7%(71/115)对25.7%(97/377),χ^(2)=50.82,P<0.001],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评估有抑郁情绪患者睡眠障碍比例显著高于无抑郁情绪患者[50.0%(86/172)对25.6%(82/320),χ^(2)=29.56,P<0.001]。结论心律失常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与年龄、性别、焦虑、抑郁等密切相关。
胡立星刘小宁任晓庆贾玉和楚建民侯翠红王靖牛红霞张竞涛赵青孙旭叶蕴青唐闽华伟
关键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