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鑫
- 作品数:5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体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耐力性离心运动对大鼠肌肉特异性microRNAs表达水平的影响
- 研究目的: 长期有规律的运动能够促使人体产生生物适应,促进和维持身体健康。离心运动(eccentric exercise,ECC)指肌肉在离心工作时承受额外负荷,产生抗重力和制动的动作,发挥制动作用。由于ECC生理学和...
- 殷鑫
- 关键词:离心运动肌肉
- 不同负重量对军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6年
- 目的:评定不同负重量以及性别对躯体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随机的交互式设计,20名健康青年学员,男性学员10名,完成0 kg、15 kg、27.5 kg和50 kg负重,女性学员10名,完成0kg、15 kg、27.5 kg负重,负重采用双肩背式,着军用背囊,内着规定的军用装具。利用PK254P平衡仪进行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与负重0 kg相比,男性学员负重15 kg时躯干稳定性参数COP的前后标准偏差和运动椭圆面积显著减少(P<0.05),左右标准偏差、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和运动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负重27.5 kg时,仅左右标准偏差显著增加(P<0.05),其他稳定参数无显著变化;负重50kg时,除前后标准偏差外,上述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女性学员负重0 kg、15kg和27.5 kg躯干稳定性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与0 kg相比,男性学员负重15 kg时躯干对称性参数横向中心压力和纵向中心压力显著减小(P<0.05),负重27.5 kg和50 kg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女性学员负重15 kg和27.5 kg时,横向中心压力无显著变化,但纵向中心压力显著增加。男性和女性学员躯干稳定性参数和横向中心压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纵向中心压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的负重量下男性学员稳定性增加,负重过量机体维持静态平衡能力受到损害,而女性学员负重增加,躯体前倾,需要代偿性维持躯体静态平衡。
- 胡斐李巍卢秋菊殷鑫王晓磊牛洁马继政
- 关键词:身体姿势
- 离心运动的特征和急性反应被引量:10
- 2018年
- 背景:有研究表明离心收缩与传统的向心收缩和等长收缩相比具有诸多特征与好处,并在康复锻炼和运动训练中被广泛采用,目前研究一直致力于从分子和神经水平去阐述其可能的机制,而离心运动后机体产生不同于向心运动的特异性适应可能和只在离心运动中观察到的适应性信号通路有关。目的:综述现有的解释离心运动独特生理学特征的理论和离心运动后机体的急性反应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离心运动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eccentric exercise,negative muscle work,eccentric exercise training,downhill run,concentric exercise,positive muscle work,concentric exercise training,uphill running"为检索词,检索Pub Med数据库(1990年至2017年),纳入离心运动特征、急性反应和适应机制方面相关的内容;以"离心运动,离心训练,下坡跑"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2010年至2017年),纳入离心运动特征、急性反应和适应机制方面的内容。结果与结论:共得到98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54篇文献进行分析。离心收缩的机械学、分子学和神经学特征与向心收缩和等长收缩不同;离心运动后的特殊的代谢和心肺反应反映出离心运动在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优势;相比于向心运动,离心运动在募集较少运动单位的同时给它们施加更大的刺激,这涉及到运动诱导的肌损伤过程,卫星细胞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卫星细胞在离心运动后的含量升高幅度要比向心运动更高,说明卫星细胞在离心运动造成的肌损伤重建和修复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离心运动对于运动训练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离心运动给机体带来适应的机制。
- 许智勇殷鑫黄强年徐盛嘉
- 关键词:离心收缩向心收缩神经肌肉系统
- 军校学员不同负重全力行军1km时心肺功能和血乳酸的变化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评定军校学员不同负重全力行进1 km时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采用随机交互设计,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完成3次不同负重(无负重,15 kg和50 kg)全力1 km跑,分别采用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检测运动时心肺功能的变化,并分别在运动后即刻检测血乳酸的浓度,进行主观疲劳感觉评定。结果:与静息比较,无负重、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全力跑时心率、呼吸频率、相对的摄氧量和代谢当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不同负重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与静息值相比,每分通气量均显著增加(P<0.01),但无负重显著大于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P<0.01)。随着负重量的增加,速度显著下降,每分钟能量消耗呈下降趋势,50 kg负重总能量消耗显著大于无负重与15 kg负重(P<0.01)。与静息状态比较,无负重、15 kg负重和50 kg负重全力跑后血乳酸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但50kg负重显著低于无负重和15 kg负重(P<0.01)。不同负重量之间主观疲劳程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完成以有氧和无氧混合为主全力运动时,不同负重状态下,心肺反应基本上趋于一致。但随着负重增加,相对有氧功能比例增加,高负重对机体总能量消耗和移动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 殷鑫卢秋菊郭霞胡斐王晓磊牛洁马继政
- 关键词:血乳酸代谢当量
- MircoRNAs与体力活动
- 2016年
- MircoRNAs(miRNA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在多种细胞进程中具有重要调节功能。体力活动的类型、时间、强度都会影响miRNAs变化,产生不同的生理适应。但是,这些生理适应性变化规律及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存在复杂的基因调控。体力活动相关miRNAs变化,为研究体力活动中循环、肌肉、组织生理性适应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精细监测、评定、认识体力活动。
- 殷鑫马继政王巍牛洁
- 关键词: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