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谷兰

作品数:4 被引量:7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哮喘
  • 2篇哮喘控制
  • 2篇哮喘控制测试
  • 2篇儿童
  • 2篇肺功
  • 2篇肺功能
  • 1篇导管
  • 1篇低体重
  • 1篇低体重早产儿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呼吸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新生儿呼吸窘...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正压通气
  • 1篇正压通气治疗
  • 1篇支气管
  • 1篇湿化
  • 1篇通气

机构

  • 4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曾谷兰
  • 3篇杨一民
  • 2篇曹松霞
  • 1篇黄文钦
  • 1篇李雅心
  • 1篇陈婷婷

传媒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儿童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控制测试(C—ACT)与儿童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控制水平、病情分区及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和分值范围,评价其指导儿童哮喘防治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205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坚持应用C—ACT监测病情,并指导治疗;对照组除首次入选时进行C—ACT评分外,以后每月不再进行C—ACT评分及指导治疗方案调整。所有入选的哮喘患儿和家长均在哮喘专科医师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C—ACT问卷调查评分;同时由哮喘专科医师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哮喘控制水平、病情分区,并进行肺功能检测,对比分析C—ACT测定结果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对2组患儿1年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哮喘控制率进行评估。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段、根据肺功能测定结果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有可比性。2.肺功能分度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重度异常的C—ACT得分分别为(24.79±2.20)分、(21.67±1.93)分、(17.07±2.01)分、(12.67±1.81)分,肺功能分度与C—ACT得分情况存在相关性,肺功能越差,C—ACT分值越低(F=314.0,P〈0.0001)。3.C—ACT量表的信度评估:整个样本C—ACT的各个项目克朗巴赫指数的OL值为0.867,为高信度;C—ACT评分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的相关系数为0.683,为强相关;C—ACT评分与最大峰值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的相关系数为0.712,为强相关。4.哮喘严重程度为间歇发作、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对应的C—ACT分值分别为(24.47±2.26)�
杨一民曾谷兰李雅心陈婷婷
关键词:肺功能病情分级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与小儿哮喘肺功能测定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杨一民曾谷兰
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对极低体重早产儿全肠道营养建立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对极低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作用及肠道喂养建立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9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初乳治疗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初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初乳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02、5.652、8.040,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可降低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曹松霞曾谷兰
关键词:极低体重早产儿
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比较高流量加温湿化经鼻导管正压通气(heated humidifiedhigh—flownasalcan—nula,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我院NICU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3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HHFNC组(32例)和nCPAP组(31例)。HHFNC组采用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CPAP组给予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的血气指标,呼吸困难缓解时间,病情无好转或恶化患儿的例数,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的例数,平均用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h、24h动脉血pH、Pa02、PaC02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治疗后6h、24h的动脉血pH、Pa02、PaC02改善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在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平均用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nCPAP组,病情无好转或恶化率及有创机械通气患儿的例数均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患儿头部变形或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早产儿NRDS疗效优于HHFNC,但须注意发生鼻部变形与鼻黏膜损伤及腹胀的问题。
杨一民曾谷兰曹松霞黄文钦
关键词:持续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