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先
-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广东褐稻虱生物型普查与监测被引量:23
- 1991年
- 1986—1988年在全省37个有代表性地点,依发生为害时期采集褐稻虱。进行了苗期反应、泌露量测定和生存率试验。此外,在本院田间建立了褐稻虱生物型监测圃,调查自然状态下鉴别品种上褐稻虱虫口密度的变化情况。共测定49个样本、138次试验或调查,结果表明有42个点次,除不带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TN1表现感虫外,其他带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表现抗虫,属生物型1的反应;海康、陵水、新会、惠州等地的褐稻虱经过2—5次重复取样测定亦表现为生物型1反应;田间2年4造16次调查,在TN1上的相对虫口密度比其他带抗性基因品种上的虫口密度高91—100%,说明也是生物型1为优势种群。但有7个点次的褐稻虱在个别测定项目中出现非生物型1的反应,其实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扬谭玉娟陈峰潘英朱绍先
- 关键词:水稻褐稻虱生物型
- 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被引量:4
- 1991年
- 经1987~1990年盆栽、小区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褐稻虱和纹枯病对水稻孕穗期复合为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主要表现在千粒重和结实率的降低。建立了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预测式=0.08699+0.243521x_1+0.206998x_2。并将该预测式于1988~1989年进行了大田检验,结果经卡平方分析表明,符合大田实际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产量损失,适用于预测。不同生育期水稻受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幼穗形成期至灌浆期受害,水稻产量均受到严重影响。在褐稻虱和纹枯病复合为害允许损失水平为3~5%时,防治指标定为:2~3龄若虫5~8头/丛,纹枯病病株率10~15%。
- 杨丽梅陈焕瑜朱绍先
- 关键词:褐稻虱纹枯病
- 珠江三角州水稻害虫发生趋势估测
- 1987年
-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的重要经济开发区。水稻种梢面积约447万亩(1983年)。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果、蔬、甘蔗等作物将继续有较大的扩展,现有水稻面积还会适当减少,两熟制及栽培技术将相对地稳定下来,一些由于农田生态系统变动而引起严重发生的害虫,如稻蓟马估汁不会再严重发生,稻瘿蚊、三化螟也不会象以前那样频繁严重,但在气候特别有利的情况下,仍会严重发生。有机氯被取代后重新出现灼稻黑蝽、稻象甲、稻蝗和铁甲虫的发生,将继续有所发展;但稻黑蝽、稻蝗多属局部性的严重发生。
- 朱绍先
- 关键词:水稻害虫稻黑蝽稻象甲稻蝗稻蓟马农田生态系统
- 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 1982年
- 1673~1974年在花县新华公社新街大队搞两年水稻害虫综合防治,1981年又重新承担这一课题,总结了过去工作的不足之处,也吸收了省内、外一些有益经验,作为继续这一课题设计的依据。一、应按本省农业自然区来进行综合防治是以农业生态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害虫防治体系。由于自然(气候、山脉、河流……)和人为(耕作制度,品种安排。
- 朱绍先
- 关键词:病虫害综合防治白叶枯病大发生台湾稻螟黑尾叶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