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成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烧伤
  • 3篇深度烧伤
  • 3篇疗效
  • 2篇压疮
  • 2篇引流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骶尾
  • 2篇骶尾部
  • 2篇骶尾部压疮
  • 2篇疗效评价
  • 2篇负压
  • 2篇大面积烧伤
  • 2篇大面积烧伤患...
  • 1篇动脉
  • 1篇血行
  • 1篇血症
  • 1篇压力性
  • 1篇压力性溃疡
  • 1篇压伤

机构

  • 8篇郴州市第一人...
  • 4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2篇谭成波
  • 7篇胡永才
  • 5篇莫壮凯
  • 4篇许喜生
  • 4篇蒋国群
  • 3篇陈凯
  • 3篇周浩
  • 3篇王永飞
  • 3篇周海洋
  • 1篇周永生
  • 1篇周海洋
  • 1篇李柏同
  • 1篇马铮铮
  • 1篇黄云
  • 1篇欧阳才生
  • 1篇张玉玲
  • 1篇周浩
  • 1篇周新林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湘南学院学报...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辅助下游离植皮修复骶尾部压疮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辅助下游离植皮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25例骶尾部压疮住院患者,经有效清创后使用VSD技术持续吸引,直至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取大张或邮票状薄中厚皮片移植封闭创面,再次使用VSD技术辅助持续吸引治疗5~7 d。结果 23例患者皮片完全成活,2例皮片存活约80%,经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护理方便,可有效缩短疗程,对骶尾部压疮患者的创伤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蒋国群胡永才周海洋谭成波莫壮凯周浩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骶尾部负压伤口疗法负压封闭引流
大黄碳酸氢钠片预防成人重度烧伤便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大黄碳酸氢钠片预防成人重度烧伤便秘的疗效。方法将70例成人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入院后开始进行抗休克、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和保护内脏器官功能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大黄碳酸氢钠片,每次3片,每天3次。观察两组患者排便周期和排便通畅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大黄碳酸氢钠片预防成人重度烧伤便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谭成波胡永才周海洋莫壮凯蒋国群周浩
关键词:便秘烧伤
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结合PU-VSD在骶尾部压疮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观察使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结合PU-VSD修复骶尾部压疮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3例骶尾部Ⅲ、Ⅳ期压疮患者资料,压疮形成时间3个月~10年,创面大小为6 cm×7 cm~11 cm×13 cm,使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结合PU-VSD进行修复。观察术后皮瓣存活、伤口愈合情况,出院后随访皮瓣的外观、功能及压疮复发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3例患者皮瓣均存活,12例愈合良好。11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2.5个月,患者及家属对皮瓣的外形满意,皮瓣抗压性及弹性好,术区皮肤未再次出现破损。结论 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结合PU-VSD修复骶尾部压疮皮瓣血运可靠、供区损伤小、术后外观及功能满意,是压疮修复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陈凯张玉玲许喜生谭成波王永飞邓午生倪文强
关键词:骶尾部压疮
大黄碳酸氢钠对严重烧伤胃肠道动力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研究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大黄碳酸氢钠片对严重烧伤胃肠道动力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组,n=6)、对照组(B组,n=24)、治疗组(S组,n=24)。后两组又分为伤后6h、12h、2...
谭成波
关键词:烧伤胃肠道动力
文献传递
大面积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性。方法:2013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大面积烧伤患者125例,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出现感染34例(27.2%),共分离出病原菌220株,其中真菌10株(4.55%),革兰阴性菌167株(75.91%),革兰阳性菌43株(19.55%)。同时,鲍氏不动杆菌对加替沙星、氨曲南以及卡那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并且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达100%。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并且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耐药率,所以应该进行对症治疗。
谭成波
关键词:病原菌大面积烧伤耐药性
EZH2通过抑制LncRNA而抑制烧伤后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EZH2抑制长链非编码RNA H19对烧伤后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8例成熟皮肤、8例成熟烧伤皮肤长链非编码RNA H19和EZH2的表达;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人烧伤后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组(未转染)、阴性对照组(转染非特异性siRNA)、siRNA H19组、siRNA-EZH2组和siRNA H19+siRNA-EZH2组,验证lncRNA-H19 siRNA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转染lncRNA-H19 siRNA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采用RNA pull-down和免疫共沉淀的方法检测H19与EZH2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初步检测到H19在成熟皮肤细胞中的表达较低,而在烧伤皮肤中表达较高。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 H19组、siRNA-EZH2组和siRNA H19+siRNAEZH2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更为明显(P<0.05),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RNA pull-down与免疫共沉淀的结果显示H19可与EZH2特异性结合。结论:EZH2和H19相互作用抑制烧伤后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更为明显,H19可能通过特异性结合EZH2调节烧伤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谭成波
关键词:EZH2烧伤成纤维细胞增殖
改良自体中厚皮片在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自体中厚皮片处理方法,以应用于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术中观察组将所取皮片用15G针头每间隔0.5~1 cm处打一个小孔备用,便于引流,对照组所取皮片不进行打孔处理,将自体中厚皮片直接覆盖于准备好的创面上,予以常规加压包扎。术后7 d植皮术区换药,打开敷料,观察并计算皮片成活率,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评价术后6~12个月的临床效果。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Cochran&Cox近似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的VAS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针头穿刺打孔组皮片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成活率(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两组间V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头穿刺打孔改良处理自体中厚皮能有效提高皮片成活率,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术区瘢痕增生,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邝江波王永飞谭成波许喜生
关键词:烧伤中厚皮片创面修复皮肤移植瘢痕
手、腕深度烧伤保留变性真皮Ⅰ期移植大张自体皮远期疗效评价
目的 通过随访观察分析评价&quot;保留变性真皮法&quot;治疗手和腕部深Ⅱ.、偏浅Ⅲ.创面远期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将199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手和腕部深度烧伤患者接受早期削痂,Ⅰ期...
陈凯胡永才许喜生欧阳才生周永生谭成波周海洋
治愈儿童重度烧伤合并高钠血症1例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1病例摘要 患儿,男,3岁,2012年3月19日晚8点因沸水烫伤双下肢等处致疼痛、渗出,伤后患儿奶奶即将食用盐(100%氯化钠)撒于创面,未予冷水冲洗,遂就诊当地医院进行液体复苏(静脉补液不详)及创面处理,因出现高热,最高达41℃及间歇全身抽搐1次于伤后2h转入我院。
蒋国群胡永才周浩谭成波莫壮凯
关键词:儿童烧伤高钠血症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深静脉置管血行感染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深静脉置管对血行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面积烧伤深静脉置管的186例患者,按深静脉置管时间的不同,分为烧伤48 h内置管组(102例)与烧伤48 h后置管组(84例),比较两组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LABSI)的发生率。结果 CLABSI发生率烧伤48 h内置管组高于烧伤48 h后置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48 h内深静脉置管后出现CLABSI的概率显著增加。
周浩胡永才周海洋谭成波莫壮凯蒋国群
关键词:静脉急救烧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