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远
-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可调节吊带用于经耻骨后路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效果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制可调节吊带用于经耻骨后路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间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TVT术治疗的37例女性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疝补片自制的可调节吊带行TVT术。结果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6~62 min,平均50.08 min,术中出血量10~25 mL,平均15.46 mL,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24~38 h,平均24.22 h。拔除尿管后34例可正常排尿,3例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经尿道扩张、调整吊带后恢复正常。未出现膀胱穿孔、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22 d,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其间1例出现吊带侵蚀,再次手术取出吊带后复发。末次随访,治愈32例(86.49%)、显效3例(8.11%),总有效率为94.59%(35/37)。结论采用自制可调节吊带行TVT术治疗女性SUI患者,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易于推广,术后可根据效果对吊带进行调节,近期总有效率高。远期效果仍需继续随访和观察。
- 马志远李园武跃清
- 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脱水10例的诊治体会
- 2020年
- 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合并水钠潴留、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解除梗阻后需根据病情适量补充水、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2]。临床上有一些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因饮食差、呕吐、腹泻、不当使用利尿剂等原因合并脱水。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脱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33~82岁,平均(57±9)岁。
- 马志远李金乾
- 关键词: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水钠潴留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利尿剂
- 肾盂结石患者应用PCNL与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肾盂结石患者应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与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R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肾盂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CNL组(n=62)和RLP组(n=58),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RLP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RLP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均优于PCNL组(P<0.05);RLP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PCNL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盂结石患者应用RLP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 马志远李金乾
- 关键词:肾盂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 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丝裂霉素C及干扰素治疗效果与复发原因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联合不同化疗方案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后患者复发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选择浅表性膀胱癌患者85例,均行TURBt治疗,根据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术后即刻应用丝裂霉素C+干扰素-α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应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术后定期随访2年。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对复发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TURBt,复发24例(28.24%),20例患者再次行TURBt治疗,4例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复发率(11.63%)明显低于对照组(45.24%),非原位复发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与病理分期、分级、肿瘤数量及肿瘤直径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期、分级越高、肿瘤多发状态及肿瘤直径≥3cm者其术后复发率越高(P<0.05)。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TURBt联合术后丝裂霉素C+干扰素-α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案,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分期、分级越高,肿瘤多发状态及肿瘤直径≥3cm的患者其术后复发率越高。
- 李金乾武跃清秦克松李园马志远
-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丝裂霉素C干扰素-Α吡柔比星复发
- 不同剂量的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疗效比较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的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给予坦索罗辛0.2 mg,1次/d;组Ⅱ给予坦索罗辛0.4 mg,1次/d;观察随访2周。结果:组Ⅰ和组Ⅱ结石完全排出率分别为57%和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和组Ⅱ平均排石时间分别为(7.2±2.6)d和(5.5±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因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治疗,分别为11例(37%)和4例(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坦索罗辛能有效促进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缩短排石时间,并减少排石过程中肾绞痛的发生;在缩短结石排出时间、降低肾绞痛发生率上,用坦索罗辛0.4mg/d明显优于用坦索罗辛0.2mg/d。
- 马志远秦克松李金乾
- 关键词:坦索罗辛输尿管结石
- 髂内动脉灌注联合膀胱灌注用于高级别膀胱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对于有保留膀胱意向的高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膀胱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膀胱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给予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的病例共74例.根据化疗方法不同分为动脉灌注组(n=43):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双侧髂内动脉介入灌注化疗+膀胱灌注联合疗法;静脉化疗组(n=31):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静脉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膀胱灌注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无瘤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的方式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骨髓抑制(x2=4.956,P=0.029),胃肠道反应(x2=5.912,P=0.012),皮炎、黏膜炎(x2=4.276,P=0.013)方面,髂内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有优势.结论 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有效率与静脉化疗患者相近,对保留膀胱有一定价值,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优势.
- 陈建森李鸣武跃清唐矛艾克拜尔唐泽天郭新武李金乾秦克松叶纪伟马志远深远径陈晔李园张赛
- 关键词:膀胱肿瘤病例对照研究
-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内分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肾上腺肿瘤患者80例,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氧化应激及内分泌指标变化;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伤口引流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小时两组MAD、AOPP、SOD水平升高,GSH-Px水平降低(P<0.05);术后24小时观察组MAD、AOP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小时两组血清Cor、E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7天Cor、E水平有所升高,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后两组间NE、DA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7.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分别为12.5%和15.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可以降低术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对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小,同时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 李金乾武跃清秦克松李园马志远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氧化应激内分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