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卫华
- 作品数:29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碳酸乙烯酯+2-噁唑烷酮二元体系固液相平衡预测
- 2023年
- 为了探索熔融结晶法提纯EC(碳酸乙烯酯)的可行性,并为后续的熔融结晶动力学研究及其工艺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文中采用步冷曲线法测定碳酸乙烯酯+2-噁唑烷酮二元混合物体系不同组成的凝固点,得到了碳酸乙烯酯+2-噁唑烷酮二元体系固液平衡相图,并采用理想溶液模型、Wilson与NRTL活度系数模型对相平衡数据进行拟合。实验结果表明:碳酸乙烯酯和2-噁唑烷酮有最低共熔点,其二元体系固液平衡相图为简单低共熔固液相图,其低共熔点温度为297.05 K,最低共熔点处碳酸乙烯酯的摩尔分数为0.7479。其中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2种活度系数模型均可较好关联此二元体系的固液平衡,其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是0.0461%、0.0606%,平均相对偏差0.0292%、0.0322%,说明该物系符合Wilson方程和NRTL方程。
- 包秀吴顺沈卫华方云进
- 关键词:碳酸乙烯酯热力学模型数据关联
-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分离1,3-丙二醇发酵液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用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盐和1,3-丙二醇(1,3-PDO)。考察温度、树脂用量、pH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D311树脂对乙酸钠和丁二酸钠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优化后吸附条件:温度45℃,pH=6,每100 mL溶液树脂用量为5 g。为了降低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采用溴乙烷进行烷基改性,得到了高脱盐低1,3-PDO吸附的改性树脂。热力学研究表明,改性前后的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并且均是自发吸热的熵驱动的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前后的D311树脂对1,3-PDO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烷基化改性使得活化能由4.4 kJ/mol提高到6.6 kJ/mol,有利于降低树脂对1,3-PDO的吸附。
- 刘致瑞沈卫华朱志庆方云进
- 关键词:离子交换树脂1,3-丙二醇溴乙烷
- 甲烷干气重整(Ni/MgAl_(2)O_(4))@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抗积碳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采用烷基偶联剂水解法制备(Ni/MgAl_(2)O_(4))@SiO_(2)催化剂,探究Ni、SiO_(2)质量分数对催化剂的甲烷干气重整(DRM)反应活性和抗积碳性能的影响。在常压、750℃、V(CH_(4)):V(CO_(2)):V(N_(2))=5:5:1、GHSV=26400 mL/(g_(cat)·h)条件下进行DRM反应,(10Ni/MgAl_(2)O_(4))@5SiO_(2)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反应性能,CH_(4)转化率为77%,CO_(2)转化率为90%。通过TEM、SEM等表征发现,SiO_(2)可以包覆在Ni/MgAl_(2)O_(4)催化剂表面,阻碍Ni晶粒团聚,增大催化剂的抗积碳性能。将该催化剂在严苛条件[V(CH_(4)):V(CO_(2)):V(N_(2))=8:2:1]下进行450 h稳定性测试,结果发现催化剂反应活性稳定,平均积碳速率仅为0.10 mg/(g_(cat)·h),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苗晓玲吴东沈卫华王俊有高鑫华方云进
- 关键词:核壳型尖晶石
- 固定床反应器中Ru基催化剂催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选择性加氢被引量:2
- 2020年
- 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Ru基催化剂,研究了Al2O3载体、Ru负载量、助剂种类以及助剂负载量对于固定床反应器中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效果的影响。采用XRD,TEM,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载体比表面积须大于200 m2/g,适宜的Ru负载量为3%(w),助剂对催化剂性能有显著影响。当Ru为活性组分,W为助剂时,DMT的转化率和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的选择性达到最高,分别可达96.8%和95.1%,最后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 张佳周健德沈卫华朱志庆方云进
- 关键词: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催化加氢
- Ni基催化剂在甲烷水蒸气重整中的抗积碳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结构载体的Ni基催化剂,通过浸渍水解不同质量分数的(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具有SiO_(2)包覆层的Ni基催化剂,并加入La助剂,对比SiO_(2)包覆层及添加La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利用XRD、N_(2)-物理吸附、H_(2)-TPR、TEM、TG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_(2)包覆层可以有效阻止高温条件下催化剂表面积碳的生成,在温度为750℃、n(H_(2)O)/n(CH_(4))=1.0的严苛条件下,相较未进行包覆处理的催化剂,添加La助剂的10%SiO_(2)包覆催化剂积碳速率降低90%以上。
- 高鑫华沈卫华方云进
- 关键词:镁铝尖晶石NI基催化剂
- 氧化锌催化尿素与乙二醇合成碳酸乙烯酯被引量:4
- 2016年
- 分别以商用氧化锌(ZnO-1)、碱式碳酸锌焙烧制备的氧化锌(ZnO-2)和尿素均匀沉淀法制备的氧化锌(ZnO-3)为催化剂催化尿素与乙二醇合成碳酸乙烯酯(EC),采用XRD、SEM和粒度分析仪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优化了Zn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表征结果显示,ZnO-3催化剂属于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氧化锌,晶相完整,其XRD谱图中峰形尖锐,无其他杂质的衍射峰,其形貌主要由球状结构组成,粒径基本呈正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Zn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当ZnO-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为n(尿素)∶n(Zn(NO_3)_2·6H_2O)=4.0,溶于100℃水中加热回流4 h,500℃下焙烧2 h时,在n(乙二醇)∶n(尿素)=1.35、w(ZnO-3)=2%、170℃、0.07 MPa、2 h条件下催化尿素与乙二醇反应,EC收率可达93.6%。
- 陈艳梅王健沛朱志庆沈卫华方云进
- 关键词:尿素乙二醇碳酸乙烯酯
- Ti-Mg复合催化剂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被引量:5
- 2019年
-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i-Mg复合催化剂,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条件对合成PTT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50℃焙烧的Ti-Mg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550 mg/L(基于对苯二甲酸的质量),酯化温度235℃,酯化时间180 min,缩聚反应温度260℃,缩聚时间140 min,磷酸三苯酯用量为150 mg/L(基于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时,合成的PTT产品的特性粘度达到0.913 8 dL/g,b值为2.38,端羧基含量为17.24 mmol/kg。分别采用XRD和SEM表征催化剂,发现催化剂表面呈现光滑且规整的六角棒状结构。
- 高庆龙朱志庆沈卫华方云进
- 关键词:共沉淀法
- Pt/WO_(x)/Al_(2)O_(3)及其改性催化剂氢解甘油制备1,3-丙二醇被引量:1
- 2021年
- 为了研究催化剂组分对甘油氢解制备1,3-丙二醇(1,3-PDO)反应过程的影响,实验选用拟薄水铝石作为催化剂载体,通过饱和浸渍法制备了大孔容、高比表面积的Pt/WO_(x)/Al_(2)O_(3)催化剂,并通过添加Fe、Mn和Ru对催化剂进行了改性。结果表明,在170℃、9 MPa条件下,2Pt/30WO_(x)/Al_(2)O_(3)催化反应6 h,甘油转化率为21.2%,1,3-丙二醇选择性为58.9%。Pt/WO_(x)/Al_(2)O_(3)催化剂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活性主要由催化剂表面Pt活性位点数量控制。对于Pt/WO_(x)/Al_(2)O_(3)催化剂的改性,反应6 h后,Ru的添加使1,3-PDO的产率提高了60%,而Fe、Mn的添加则无明显的提升效果。通过表征发现,催化剂上负载的WO_(x)、Pt和Ru均匀分散在载体上;催化剂上的弱酸和中强度酸有利于提高甘油氢解制备1,3-PDO的选择性。
- 温英林刘世钰沈卫华方云进
- 关键词:1,3-丙二醇氢解改性
- 不锈钢及钛材在新型吸收式热泵工作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被引量:1
- 2022年
- 利用自主组建的电化学测试装置,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了四种不锈钢(编号为S1、S2、S3和S4)以及钛材(编号为S5)在新型热泵工作介质(甲酸钾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五种材料在80%(质量分数)甲酸钾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S5钛材的腐蚀电流密度最大,S1不锈钢最小;S2、S3、S4三种不锈钢在温度低于125℃时表现出良好的耐蚀性,当温度较高时,其自腐蚀电流密度急速增大;五种材料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S5≈S4、S3、S2、S1(温度低于100℃),S5、S4、S3、S2、S1(温度高于100℃);S5的电荷传递电阻R_(ct)最大,S4、S3、S2的次之,S1的最小。
- 刘雨朵沈卫华朱志庆方云进
- 关键词:吸收式热泵电化学行为不锈钢钛材
- 合成气制C2+醇Cu-Mn催化剂的Co改性研究
- 2019年
-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uCoMnAl多组分金属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该催化剂对合成气制C2+醇反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n(Co)∶n(Cu)=0. 4时,生成C2+醇的选择性达到18. 7%,其中乙醇所占比例>50%,添加Co的催化剂改性效果显著。利用XRD、H2-TPR、BET和CO-TPD等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性质对生成C2+醇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添加Co可使催化剂形成双级孔结构,生成了具有协同作用的Cu-Co结构,显著增加催化剂吸附CO的能力,促进合成C2+醇活性位的形成。
- 高利红朱志庆沈卫华方云进
- 关键词:合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