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园园

作品数:6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技术标准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代
  • 3篇药代动力学
  • 2篇液相
  • 2篇液相色谱
  • 2篇茵陈
  • 2篇茵陈术附汤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术附汤
  • 2篇相色谱
  • 2篇黄芪汤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恩替卡韦
  • 2篇超高效
  • 2篇超高效液相
  • 2篇超高效液相色...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胆汁淤积

机构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吉林敖东延边...

作者

  • 6篇马越鸣
  • 6篇李园园
  • 4篇王天明
  • 3篇吴家胜
  • 2篇石荣
  • 1篇刘平
  • 1篇张学延
  • 1篇杨莉
  • 1篇张华

传媒

  • 3篇药学学报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黄芪汤对大鼠体内恩替卡韦药动学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恩替卡韦(ETV)是一线抗乙肝病毒(HBV)药物,黄芪汤(HQD)临床上对肝硬化有改善效应,两者可合用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本文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质谱法(UHPLC-LTQOrbitrap)测定大鼠血浆中恩替卡韦浓度,方法学考察表明恩替卡韦在0.100-20.0 ng·m L-1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符合生物样本测定要求。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有单次、多次给药,再分别分为单用恩替卡韦组(ETV组)、恩替卡韦与黄芪汤同时给药组(ETV-HQD组)和灌服恩替卡韦2 h后再给药黄芪汤组(ETV-HQD-2h组),采用建立的UHPLC-LTQ-Orbitrap法测定恩替卡韦浓度。与ETV组相比,ETV-HQD组中恩替卡韦C_(max)降低,t_(max)延长,AUC0–t减少。ETV-HQD-2h组中黄芪汤与恩替卡韦间隔2 h给药对恩替卡韦药动学行为无显著影响。外翻肠囊实验发现,黄芪汤阻碍了恩替卡韦在小肠黏膜表面的吸收。结果表明,黄芪汤与恩替卡韦同时给药可减少恩替卡韦的吸收。
李园园曾佳凯张学延马越鸣张华刘平
关键词:黄芪汤恩替卡韦药物动力学
恩替卡韦对大鼠体内黄芪汤药动学的影响
2018年
目的:阐明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对黄芪汤(Huangqi Decoction,HQD)中多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黄芪汤(HQD)组,恩替卡韦与黄芪汤同时给药(ETV-HQD)组,恩替卡韦与黄芪汤间隔2 h先后给药(ETV-2h-HQD)组,每组8只。各组予以相应药物处理,给药剂量为恩替卡韦60μg/kg,黄芪汤1.2 g/kg,每日灌胃1次,连续1周。末次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14种成分的浓度动态变化,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HQD组相比,ETV-HQD组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C_(max)和AUC降低(P<0.05);而ETV-2h-HQD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C_(max)和AUC与HQD组接近,且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的C_(max)、毛蕊异黄酮苷和甘草苷的C_(max)及AUC和芒柄花苷的AUC高于HQD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黄芪汤同时服用可减少有效成分的暴露,但恩替卡韦药与黄芪汤间隔2h先后给药能增加部分有效成分的暴露,呈现有利的相互作用。
曾佳凯李园园吴家胜张华刘平马越鸣
关键词:黄芪汤恩替卡韦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痰热清胶囊替代方与痰热清胶囊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
2021年
痰热清胶囊(TRQ)中熊胆原料受限,用体外培育熊胆粉替代,研制成痰热清胶囊替代方(TRQS)。该文建立了灵敏、准确地测定大鼠血浆中TRQS多成分熊去氧胆酸(UDCA)、鹅去氧胆酸(CDCA)、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阿魏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汉黄芩苷浓度的LC-MS/MS方法,并用以评价TRQS和TRQ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血浆样品在经蛋白沉淀后,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分离,流动相为含0.01%甲酸的10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和乙腈-甲醇(1∶5);质谱的离子源为电喷雾电离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正负离子同时测定。采用D4-TUDCA、D4-TCDCA、D4-UDCA和D4-CDCA替代方法,通过响应换算系数校正,测定血浆UDCA、CDCA、TUDCA、TCDCA的浓度。结果表明血浆中各成分线性良好(r>0.9951),质控样品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7.0%、准确度在89.98%~112.0%,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准确度在90.41%~111.2%,回收率在64.83%~109.9%,基质效应在87.15%~113.8%。大鼠单次灌胃给予0.94 g·kg-1后,TRQS和TRQ之间,主要成分黄芩苷、UDCA、TUDCA和TCDCA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基本一致。
赵逸宁石荣昝斌李园园王天明刘绍勇杨莉马越鸣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LC-MS/MS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茵陈术附汤抗石胆酸诱导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2023年
茵陈术附汤(Yinchenzhufu decoction,YCZFD)是治疗阴黄证的经典方剂,可改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YCZFD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机制。采用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诱导的急性胆汁淤积小鼠模型,考察YCZFD给药2周对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动物实验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为:PZSHUTCM190823002。结果显示,YCZFD可降低模型小鼠血生化指标水平,改善肝细胞损伤;运用多个数据库预测YCZFD活性成分与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对应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显示YCZFD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可能核心靶点与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β、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白介素-6等有关,基于Metascape平台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发现YCZFD抗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可能与其调节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相关,并运用了AutoDockTools软件对YCZFD影响的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为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小鼠肝脏中胆汁酸谱水平,显示YCZFD使模型小鼠肝脏中游离胆汁酸、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下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发现YCZFD干预可上调胆汁淤积小鼠肝脏法尼醇X受体及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外排转运体(胆盐外排泵、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3等)表达,促进胆汁酸代谢和外排,改善胆汁酸稳态,抑制NOD样受体家族3活化介导的细胞焦亡及炎症反应,改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章林聪吴家胜田甜李园园王天明马越鸣
关键词:茵陈术附汤网络药理学
金芪降糖胶囊多成分含量研究
2024年
金芪降糖胶囊(JQJTC)临床上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含量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建立JQJTC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黄芪甲苷、小檗碱、表小檗碱、小檗红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木兰花碱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联用的含量测定方法,再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JQJTC中15种成分的含量,并考察辅料对JQJTC多成分含量的影响。使用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乙酸-5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A)-乙腈(B),流速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符合中国药典含量测定方法学的要求;所检测的15种成分在JQJTC中含量高低不等,含量前5位依次是小檗碱、绿原酸、巴马汀、黄连碱、隐绿原酸,共占87.31%;未含辅料全方提取物中黄连生物碱类(小檗碱、表小檗碱、小檗红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木兰花碱)和金银花有机酸类(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成分含量显著低于胶囊内容物含量,这10种成分含量占测定成分总含量的99.20%。本研究建立了准确、灵敏和高效的JQJTC多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地检测了胶囊中15种成分含量,可为更全面的质量分析提供基础;并发现辅料可使测定的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成分含量增加,这可能有利于胶囊整体药效的发挥。
田甜石荣吴家胜王天明李建国夏国凤李安宁李园园马越鸣
关键词:辅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茵陈术附汤挥发性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茵陈术附汤出自清代《医学心悟》,由茵陈、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组成,是治疗阴黄证肝脏疾病的经典方剂。本研究旨在阐明茵陈术附汤多种挥发性成分的药动学规律。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动态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HS-SPDE-...
昝斌王天明李园园石荣马越鸣
关键词:茵陈术附汤挥发性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