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迅 作品数:11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保守治疗2例 2020年 肺叶扭转是指肺实质沿支气管血管蒂不同程度旋转,进而产生肺动脉血供障碍、静脉回流受阻和支气管狭窄闭塞,临床罕见,多发生于肺叶切除术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肺叶扭转一经诊断应立即切除扭转肺组织[1-2]。保守治疗尚未见报道,现将本研究所涉及2例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患者保守治疗长期效果报道如下。 李凤卫 辛兴 边建伟 刘思杰 吴迅 岳超 陈应泰关键词:静脉回流受阻 肺实质 保守治疗 肺叶切除术后 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回顾性对比研究单操作孔与传统三孔法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因肺部良恶性疾病于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单孔组45例,采取单操作孔法完成手术,多孔组45例,采取传统三孔法完成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疼痛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多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单操作孔法能实现与传统三孔法相同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且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迅 辛兴 李凤卫 刘思杰 边建伟 陈应泰关键词: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肺内残血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肺内残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北京航天总医院拟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8例,将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先断动脉组和先断静脉组,每组34例。先断动脉组5例、先断静脉组4例因术中修改手术方案或标本取出时破碎无法进行后续研究排除,最终先断动脉组29例、先断静脉组30例完成研究。先断静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静脉后断动脉,先断动脉组术中血管处理顺序分为先断动脉后断静脉。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测量、计算两组肺含血总质量、肺无血净质量、肺内残血量、加权后肺残血比。结果全部5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均无需输血。先断动脉组与先断静脉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6%(8/29)比33.3%(10/30),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内残血量、肺含血总质量、肺无血净质量、加权后肺残血比、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过程中血管切断顺序对肺内残血量无影响,手术操作中可根据术中情况合理选择肺动静脉切断顺序。 李凤卫 边建伟 辛兴 李昊 刘思杰 吴迅 岳超 陈应泰关键词:肺切除术 胸腔镜 肺静脉 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中的应用——基于倾向性匹配评分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价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在解剖性肺段切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实施肺段切除术的108例患者,按照1∶2进行倾向性匹配评分,试验组(3D打印联合荧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3例,对照组(三维重建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住院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淋巴结清扫数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分钟通气量百分比(MVV%pr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 d FVC%pred、FEV1%pred、MVV%pred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3D打印肺血管-气管-结节-切缘球模型联合荧光胸腔镜,安全有效,可准确定位,快速识别段间平面,值得推广应用。 吴迅 刘思杰 李凤卫 辛兴 陈应泰关键词:肺段切除术 3D打印 超声支气管镜诊断肺栓塞一例报告 被引量:2 2019年 肺栓塞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明显增加死亡风险。肺栓塞最常见的诊断方法为胸部增强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肺灌注扫描以及肺动脉造影等,但限于CT场地、造影剂以及射线的原因,难以应用于病情危重无法转运至CT室的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肾功能障碍患者以及处于妊娠期无法暴露于射线的患者,超声支气管镜可作为上述患者的备选诊断方法。 李凤卫 边建伟 辛兴 刘思杰 吴迅 陈应泰关键词:肺栓塞 病例报告 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用于肺穿刺定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先端可吸收半倒线装置用于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将21个猪肺平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对其进行穿刺定位,判断是否成功,然后通过手摇式拉力架测量定位物的锚定力。所有定位操作均采用“预充式”定位法完成。6名专家独立评估先端半倒刺线、微弹簧圈、带钩钢丝的柔韧性。结果3组全部21次定位均成功。先端半倒刺线组的锚定力明显优于微弹簧圈[(1.089±0.288)N VS(0.066±0.015)N,P=0.000],与带钩钢丝锚定力相似[(1.089±0.288)N VS(1.190±0.279)N,P=0.519]。6名专家均认为先端半倒刺线柔韧度与微弹簧圈相似明显优于带钩钢丝。结论离体实验显示,采用先端可吸收半倒刺线装置穿刺定位肺内小结节具有先端锚定力强、不易脱落、柔韧性好的优点,且无金属异物残留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评估。 李凤卫 辛兴 边建伟 吴迅 李昊 陈应泰关键词:肺结节 磨玻璃密度结节 亚临床食管黏膜下占位可系统检查后随访观察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亚临床食管黏膜下占位直接干预和保守观察的选择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2月至2013年10月133例亚临床食管黏膜下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始治疗方式采用直接干预82例(直接干预组),随诊观察51例(随诊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内窥镜检查情况、干预方式及最终结局。结果133例患者术前均考虑为食管平滑肌瘤。直接干预组年龄和查体发现率明显小于随诊观察组[(47.7±13.1)岁比(52.2±10.1)岁和15.9%(13/82)比37.3%(19/51)],肿瘤直径、病史和胸腹痛发生率明显大于随诊观察组[(2.2±1.4)cm比(1.7±1.0)cm、51(44,60)个月比47(40,55)个月和28.0%(23/82)比9.8%(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直接干预组无手术死亡,轻微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5%(7/82),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70例,恶性疾病12例,术前漏诊的12例恶性疾病多为检查不全面所致。随诊观察组平均观察35.5(3~240)个月,观察中病情进展23例(45.1%,23/51),其中3例出现新发症状,20例肿物逐渐增大,平均倍增时间为856(126~2891)d。最终手术干预27例(52.9%,27/51,观察后干预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4%(2/27)。病理证实食管平滑肌瘤等良性疾病23例,恶性疾病4例。与直接干预组相比,观察后干预组无观察所致病情延误,未增加手术风险及难度,无恶变情况。结论对于亚临床食管黏膜下占位可随诊观察,但必须完善超声内镜、CT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密切随访。 李凤卫 边建伟 刘思杰 辛兴 吴迅 陈应泰关键词:平滑肌瘤 CT引导下新型定位器拖尾法定位肺内小结节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拖尾法一次性肺结节定位针用于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航天总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185例肺内小结节患者(211枚结节)的临床资料。患者于术前采用新型定位器拖尾法定位肺内小结节,然后进行胸腔镜下手术(VATS)。统计分析定位操作相关数据、成功率、并发症、病理结果等。结果定位成功率97.63%(206/211),VATS切除成功率99.53%(210/211),CT定位时间(7.19±2.62)min,切除病灶所需时间平均为27 min(10~126 min)。术中发现金属抓钩脱位回缩至胸膜腔2例,通过肺表面穿刺点,成功定位肺内结节并予以切除;发现金属钩位于叶间裂3例,通过金属钩位置并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成功切除肺内结节。49例患者定位后发生微量气胸,但无需闭式引流处理;12例患者出现肺内血肿;15例患者出现胸痛,予以镇痛治疗。结论采用拖尾法一次性肺结节定位针用于肺内小结节术前定位更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李凤卫 辛兴 陈应泰 边建伟 王彦杰 姜瑞恒 杨顺武 吴迅 刘思杰关键词:肺肿瘤 全肺切除术 断层扫描 深部热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胸腹腔积液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灌注联合深部热疗方案治疗癌性胸腹腔积液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8例癌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灌注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药物灌注联合深部热疗治疗,7 d为1个周期。观察2组治疗2个周期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和胸腹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氢酶(ADA)、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周期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2组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CEA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2组AD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灌注联合深部热疗治疗癌性胸腹腔积液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症状及胸腹腔积液生化指标,且使用安全。 刘思杰 陈应泰 吴迅 边建伟 李凤卫 张晓峰 辛兴关键词:深部热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 癌性胸腹腔积液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先端半倒刺线肺内小结节穿刺定位:一项临床前可行性研究 2023年 背景与目的我们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可吸收先端半倒刺缝线,用于肺内小结节定位。本研究旨在评估可吸收先端半倒线用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对10条成年杂种犬进行肺结节建模;然后,在CT引导下,采用可吸收先端半倒线对10条成年杂种犬肺结节进行定位;最后,对其中6条犬进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定位操作采用“预充式定位操作定位法”完成。结果10条犬全部定位成功,平均操作时间为12.0±5.8min。以半倒刺线为标记进行楔形切除6例,成功5例,楔形切除平均用时10.0±5.9min。出现定位相关轻微并发症7例,包括轻微血肿4例,少量气胸3例。结论在实验动物犬中采用可吸收先端半倒线进行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定位,是一种便捷、有效、安全可行的定位方法。 李凤卫 陈应泰 辛兴 边建伟 王彦杰 杨顺武 姜瑞恒 吴迅 刘思杰 王梅关键词:肺结节 磨玻璃密度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