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宝山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2篇血流
  • 2篇慢血流
  • 2篇冠脉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慢血...
  • 2篇META分析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地尔硫卓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心病
  • 1篇心室
  • 1篇心室率
  • 1篇心室率控制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压
  • 1篇血压影响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程宝山
  • 3篇王爱玲
  • 3篇梁有峰
  • 2篇郭增
  • 2篇王春苗
  • 1篇赵韧
  • 1篇骆志刚
  • 1篇林先和
  • 1篇陈永恒
  • 1篇杨青松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I比值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I比值对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217例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组65例,非CSF组87例,CHD组69例,采用校正的TIMI帧数计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指标,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I比值(Non-HDL-C/apoA-I)与CSF之间的关系及Non-HDL-C/apoA-I对CSF的影响。结果CSF组,非CSF组以及CHD组之间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吸烟史以及合并糖尿病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E/A以及Non-HDL-C/apoA-I比值等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CAG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发现,CSF累及血管数中,24例(39.3%)累及1支冠状动脉血管,16例(26.2%)累及2支冠状动脉血管,21例(34.5%)累及3支冠状动脉血管。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Non-HDL-C/apoA-I与累及的冠状动脉血管数以及平均CTF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on-HDL-C/apoA-I是CSF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Non-HDL-C/apoA-I比值与CSF患者CTFC呈正相关,是CSF的重要危险因素。
梁有峰郭增程宝山梁丰林先和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I冠状动脉慢血流
不同时间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2019年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在睡前与晨起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至2018年10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 5.1手册提供的偏椅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治疗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1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睡前与晨起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收缩压的影响,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示(χ~2=57.50,P<0.00001,I^2=9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示(MD-3.74,95%CI(-7.11,-0.38),Z=2.18,P=0.03)。剔除丘文山^([7])、董军亚^([8])、廖承广^([9])等研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示(MD-2.09,95%CI(-3.84,-0.33),Z=2.33,P=0.02),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降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优于晨起服用(P<0.05);睡前与晨起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舒张压的影响,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示(χ~2=40.21,P<0.00001,I^2=8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示(MD-2.63,95%CI(-4.71,-0.55),Z=2.48,P=0.01)。剔除董军亚^([8])、廖承广^([9])研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睡前与晨起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85,95%CI(-1.91,0.21),Z=1.57,P=0.12)。结论睡前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较晨起服用可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尚不能确定是否降低舒张压。鉴于研究样本量少及部分文献质量限制,论证强度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尚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对本研究结果予以验证,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唐一飞程宝山王爱玲
关键词:阿司匹林服药时间META分析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搜集并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259例)的资料,计算SYNTAX积分,根据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SYNTAX积分≤22分)100例,中危组(22分32分)72例。比较分析3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验及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评价糖化血红蛋白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高危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低危组和中危组更长(P<0.05)。高危组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急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其他检验和检查指标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高危病变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预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高危病变曲线下面积为0.791,最佳临界值为8.05%,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79%。结论:糖化血红蛋白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高危病变相关,糖化血红蛋白>8.05%对冠脉高危病变有预测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对冠脉高危病变的识别提供指导。
程宝山梁丰王春苗骆志刚梁有峰赵韧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冠脉病变
脉压差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预后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脉压差(PP)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70例,根据入院时脉压差分为4组:A组(脉压差低,PP≤39mmHg)、B组(脉压差正常,PP40-56mmHg)、C组(脉压差轻度增高,PP57-75mmHg)、D组(脉压差明显增高,PP≥76mmHg)。分析四组的临床资料及院内预后,并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院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其他三组比较,A组患者年龄、心率水平、StanfordA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A组患者中晕厥/昏迷、低血压(SBP〈100mlnHg)、腹腔干缺血、心包积液、夹层破裂等并发症及院内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院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StanfordA型、心包积液、低脉压差(PP≤39mmHg)是院内预后的预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院内预后的预测保护因素。结论低脉压差(≤39mmHg)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是院内预后的预测危险因素。
程宝山王爱玲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脉压差
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与冠脉慢血流现象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γ诱导的单核因子(MIG)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SFP患者80例和冠脉血流正常的患者54例,分别作为CSFP组和非CSFP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TIMI)帧计数(TFC)法定量测定冠脉血流速度,同时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以及CD40L,干扰素-γ(IFN-γ)和MIG水平等,并分析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趋化因子水平及其与CSFP之间的关系。结果CSFP组CD40L,IFN-γ及MIG水平分别高于非CSFP组(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IG水平与平均TFC帧数呈正相关(r=0.879,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IG是CSFP的重要影响因素(β=0.874,P=0.011)。ROC曲线分析显示MIG水平对CSF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敏感性为0.79%,特异性为76.0%,95%CI 0.714~0.872。结论趋化因子CD40L,IFN-γ及MIG可能协同参与了炎症反应及血管动脉硬化过程,其中MIG作为CSFP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参与了其发生发展的过程。
梁有峰郭增张益名王春苗程宝山梁丰
关键词:趋化因子MIG冠状动脉慢血流冠状动脉疾病
静脉注射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VIP、CBM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比较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治疗房颤快速心室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5年10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 5.1手册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估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共3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性方面:地尔硫卓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与美托洛尔相比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相对危险度(RR)=1.12,95%可信区间(CI):0.96~1.31,P=0.14],房颤心室率下降幅度地尔硫卓组优于美托洛尔组[加权均数差(MD)=10.01,95%CI:3.95~16.07,P=0.001],平均起效时间两者无明显差别(MD=-0.50,95%CI:-1.68~0.67,P=0.40);2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包括收缩压〈12.0 k Pa、心室率〈60次/min)发生率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率差(RD)=-0.00,95%CI:-0.04~0.04,P=0.89]。结论现有研究显示,地尔硫卓与美托洛尔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平均起效时间及安全性方面无差异,但地尔硫卓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大。因受纳入研究数量及部分研究质量限制,该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杨青松陈永恒王爱玲程宝山
关键词:地尔硫卓美托洛尔心室率控制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