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霞

作品数:25 被引量:25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华医学会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科技期刊
  • 9篇数字出版
  • 7篇出版
  • 4篇知识服务
  • 3篇新媒体
  • 3篇问卷
  • 3篇媒体
  • 3篇出版平台
  • 2篇调查问卷
  • 2篇学术
  • 2篇数字化
  • 2篇期刊出版
  • 2篇人工智能
  • 2篇集约化
  • 1篇担当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出版
  • 1篇新闻出版署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机构

  • 24篇中华医学会
  • 5篇《中华健康管...
  • 4篇《中华医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科技进步与...
  • 1篇《中华病理学...

作者

  • 24篇刘红霞
  • 19篇沈锡宾
  • 17篇刘冰
  • 15篇魏均民
  • 12篇李鹏
  • 5篇袁庆
  • 3篇赵巍
  • 2篇朱瑶
  • 2篇游苏宁
  • 1篇徐妍
  • 1篇朱瑶
  • 1篇潘旸
  • 1篇吕鹏
  • 1篇王世贤
  • 1篇金东
  • 1篇王红剑
  • 1篇蔡丽枫
  • 1篇包靖玲
  • 1篇马明

传媒

  • 14篇编辑学报
  • 5篇中国科技期刊...
  • 2篇数字出版研究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科技与出版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研究发现孤独与更高的卒中和心脏疾病发病风险相关
2016年
一篇综述的现有证据显示,寂寞和孤独可使卒中患病或发展为冠心病的风险增加30%。研究还发现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如焦虑或者一份有压力的工作等有类似的效果。
刘红霞
关键词:心脏病孤独感中风
国家新闻出版署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成立发布会成功举办被引量:1
2021年
6月1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成立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中宣部出版局、中国科协、中国期刊协会、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与会并致辞。随后还举办了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立项的智库项目“学清刊增”分壇一科技期刊新兴信息技术与平台战略研讨会,共邀请重点实验室40余位特聘专家及10余位行业专家共襄盛举,探讨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的未来之路。
刘红霞
关键词:中国科协知识挖掘国家新闻出版署
数字化环境下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模式探析被引量:56
2019年
作为支撑知识创新和知识利用的重要传播载体,科技期刊的发展关乎国家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软实力建设。面临中国正加速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机遇,面向科研人员逐步转变的科研需求,面对知名国外科技出版商技术、服务日趋完善的出版态势,中国科技期刊界亟须从根本上解决期刊的学术质量,高度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创新实现从传统出版向"互联网+知识服务"的快速转型。本文通过文献检索、访谈及经验回顾等方法,总结中国科技期刊现有知识服务的概况,并通过对其进行分类归纳,绘制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思维导图以及知识服务的资源分布及可行性分析量表,探寻当下适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知识服务策略,期冀对国内科技出版界开展知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沈锡宾刘红霞李鹏季媛媛包靖玲王红剑史红刘冰
关键词: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数字出版资源分布
中国医学科技工作者知识服务应用与意愿调研报告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知识服务的现状,以及对于知识服务的需求与意愿,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工作者。本文通过"问卷星"向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其应用知识服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将期刊官网、全文/摘要数据库、微信公众号、在线教育类平台等认作知识服务产品,这充分说明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的知识服务层次绝大多数仍处在信息化服务这一阶段,尚未提供"高阶"的知识服务产品。未来,线上知识服务产品还将趋于专业和细分,并需要解决内容的获取及转化的效率问题。而对于我国广大的科技期刊工作者来说,如何吸引和服务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才是我国科技期刊和知识服务平台应该追求的目标。
袁庆沈锡宾沈锡宾王海娟朱瑶刘红霞王立磊李鹏孙静刘红霞魏均民
关键词:数字出版新媒体知识服务调查问卷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部对知识服务认知及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究科技期刊编辑部对知识服务的知晓度、开展情况、面临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为推动科技期刊的融合出版转型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星向国内科技期刊编辑发放知识服务调查问卷,从对知识服务的理解、开展知识服务相关工作的建设情况、未来开展知识服务的需求与意愿等方面展开调研。【结果】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64份。调查显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自认对知识服务的认识程度较高,也考虑提供知识服务。但由于各编辑部数字出版的程度不同,他们对知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存在差异。大部分期刊虽然开展了类似的工作,但均以信息化服务为主,且规模化、系统性不足,很多编辑部也未将知识服务嵌入到工作流程中。未来,他们期望知识服务模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但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成熟的盈利模式是编辑部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目前中国科技期刊知识服务建设方兴未艾,编辑部应转变思想,科学研判自身优势,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探索知识服务新模式,加快从传统出版商向知识服务商的转型。
朱瑶沈锡宾王海娟袁庆袁庆李鹏王立磊刘红霞孙静
关键词:知识服务知晓度数字出版问卷调查
主题科学传播的选题与渠道分析——以COVID-19疫情情境下我国医学论文传播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主题科学传播在选题策略和传播渠道均存在其特点。选取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学术成果交流平台2020年1月27日至7月19日网络载文作为典型案例,收集单篇论文的阅读量、题目、期刊、作者信息及网页访问量构成,定性分析论文学科属性与传播主题的关联,定量分析全球访问量的国别特征、构成及趋势。高阅读量论文的选题呈现以下3个特点:与中心事件强相关、与关键问题有结合点、研究对象较受关注,单篇阅读量较高的论文类型为论著、指南共识、述评专论。网络传播中以直接访问与外部链接引流为主要渠道,引流来源以自建网络平台、文献数据库、主流搜索产品(如百度学术)为主。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及观察时间窗延长,访问量增幅较大的渠道以微信公众平台及社交媒体为主,新增渠道包括不同出版平台资源中心外链及大众新闻媒介。除我国外,访问量较高的国家为美国、巴西、印度、日本、意大利。主题科学传播中传播迅速且较受关注的论文选题兼顾学科关联性及公众关切,传播渠道以网络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即时通讯及社交媒体传播增速较高,更多境外网络访问、出版机构互链及国际学术组织数据库涉入,科学传播的受众角色更加丰富。中文论文的国际推广应注重传统平台及新兴渠道的均衡发力,凭借国际化资源中心及社交媒体平台主动传播。
李鹏倪婧刘红霞任胜利刘冰魏均民
关键词:选题策划
我国医学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和集约化发展现状调研被引量:24
2020年
为了解中国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以及集约化发展的意向,通过问卷星向国内医学期刊管理者发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集约化发展调研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医学科技期刊在出版传播领域已经完成了除结构化排版外的重大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大部分期刊编辑部认可通过加盟行业联盟或者数据库的方式实现数字出版。在各数字化系统的调研中,愿意加盟和已经加盟的期刊占了绝大多数,其中结构化排版为93.91%,网刊系统为92.07%,App建设为91.46%,采编系统为89.64%;不愿意加盟的期刊占比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期刊出版人已经认识到单一期刊出版模式在期刊规模、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社会分工、商业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短板,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弱,集约化出版平台的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最重要途径。同时,作为集约化平台方,须采取更灵活、平等、便捷的策略供期刊选择加盟。
李鹏沈锡宾刘红霞刘冰魏均民
关键词:数字出版新媒体调查问卷
刍议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7大科技趋势被引量:18
2021年
科技创新与科技革命不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已逐渐成为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变量。科学技术在历史上多次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和变革,也将在未来为科技期刊腾飞带来新动力。我们认为未来科技期刊技术方向有7大发展趋势,分别是以人为中心、开放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获得性、互动性和融合发展。作为科技前沿技术发展的排头兵,科技期刊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兴技术带给我们的助推力,以饱满的热情去开创新的融合出版形态,为读者和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沈锡宾刘红霞王海娟朱瑶袁庆李鹏王立磊朱甦琪刘冰魏均民
关键词:科技期刊人工智能大数据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大模型技术认知及其影响的调研研究
2024年
为全面了解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对大模型技术的认知、应用现状及其他方面的影响,本研究向科技期刊编辑通过问卷星发放调研问卷,问卷包括国内外大模型技术和平台的认知情况、在期刊出版不同流程的应用情况,对大模型技术的需求、期望、风险和担忧,以及对大模型技术的投入意愿。本次问卷共回收450份有效问卷,82.44%的调研对象表示对大模型技术有过了解,但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仅占16.67%。对于大模型平台的认知方面,国外的除ChatGPT外,其他平台/工具认知度非常低;国内的以文心一言、星火大模型为多。在科研型平台方面,国内的Aminer为认识较多的平台。在实践应用阶段,目前在稿件组织和采编、内容传播和知识服务环节相对较好,在编辑和生产出版环节应用相对较少。74.89%的编辑对于大模型技术保持乐观和非常乐观的态度,仅不到2%的编辑表示悲观。在编辑的各环节中,认为相对比较容易被替代的工作环节是排版生产与数据加工,最不易被替换的是同行评议与选题策划,但文字编辑与传播运营方面也有超过60%的认为是可以被大部分替代的。为应对大模型技术的影响,编辑需要在技术应用、政策规范、前沿技术、出版伦理等多方面接受培训,尤其对技术应用方向,9成编辑需要得到相关的信息。编辑对于大模型技术抱有开放拥抱的态度,并亟须获得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机会,以解决他们在应用场景上的困难,以及在政策法规及诚信建设方面的困惑。
袁庆沈锡宾沈锡宾王立磊刘红霞刘爽陈晓峰万贤贤董文杰刘冰贺志阳温文刘冰
关键词:科技期刊
疫情期间学术论文的优先出版与质量控制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1
2020年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席卷中华大地,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作为医学期刊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这次疫情期间带领旗下的140余种学术期刊进行了新冠肺炎相关文章的数字优先出版的尝试和实践。本文总结了疫情期间读者对科研成果及防控诊治规范的迫切需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为满足需要而适时进行的改进与优化出版流程、优化质量控制等具体举措,为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提供参考。
赵巍付辉王海娟蔡丽枫沈锡宾刘红霞李鹏徐妍刘冰魏均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