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鳞癌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增殖
  • 1篇舌鳞癌
  • 1篇舌鳞状细胞癌
  • 1篇受体
  • 1篇顺铂
  • 1篇皮瓣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缺氧
  • 1篇缺氧诱导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缺氧诱导因子...
  • 1篇肿瘤
  • 1篇轴型
  • 1篇轴型皮瓣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季平
  • 3篇王俊
  • 2篇高立娜
  • 2篇管超
  • 1篇时恩来
  • 1篇刘平
  • 1篇张富贵
  • 1篇朱露颖
  • 1篇李显
  • 1篇李立峰
  • 1篇鲁琦
  • 1篇邹四海
  • 1篇曾琳
  • 1篇李林林
  • 1篇李勇

传媒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顺铂调控舌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舌鳞癌细胞(human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s,SCC)经顺铂化疗后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改变,及其对细胞增殖相关Nanog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本文应用5、4、3.5μg/m L顺铂分别作用于舌鳞癌细胞系SCC-15,处理时间分别为24、48、72 h(实验组),未经顺铂处理的细胞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中Nanog的表达情况,划痕实验检测2组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经顺铂处理后细胞凋亡率增加,48 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0)。q RT-PCR结果显示24、48、72 h组的Nanog基因相对表达量在顺铂处理的细胞中逐渐增加,48 h Nanog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顺铂处理的舌鳞癌细胞中Nanog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高(P≤0.001)。划痕实验显示经顺铂作用时间越长的实验组,细胞迁移速率越高。结论:顺铂化疗对舌鳞癌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有调控作用。
王俊季平李立峰高立娜管超苏可欣李林林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NANOG增殖
全文增补中
类肿瘤干细胞标记物及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检测类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like cell,CSC)标记物(CD44、ALDH1、NANOG)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组织、10例癌旁组织、10例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以及10例正常淋巴结组织中CD44、ALDH1、NANOG及HIF-1α的表达,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秩和检验分析这些标记物与HIF-1α之间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CD44、NANOG、HIF-1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_(CD44)=0.000;P_(NANOG)=0.000;P_(HIF-1α)=0.000);(2)HIF-1α与CD44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_s=0.498,P=0.027);(3)CD44、ALDH1、NANOG及HIF-1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NANOG、HIF-1α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中CD44与HIF-1α的表达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CD44、NANOG、HIF-1α可能对口腔鳞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李立峰季平王俊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口腔鳞癌
钙敏感受体在大鼠轴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和意义
2017年
目的:研究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 SR)在轴型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并探讨Ca SR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构建以腹壁下浅动、静脉为蒂的大鼠轴型皮瓣,使用微动脉夹夹闭血管3 h建立轴型皮瓣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随后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通过股静脉给予Ca Cl2、NPS2143+Ca Cl2和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治疗。再灌注2 h和7 d后,采用计算机辅助面积测量法评估皮瓣坏死;HE染色观察皮瓣血管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中Ca SR、Cleaved Casepase-3、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对照组和NPS2143+Ca Cl2组相比,Ca Cl2组皮瓣坏死率增多的同时[(14.87±1.02)%,P=0.000],TUNEL染色阳性细胞增多(2 h:46.960±1.965,7 d:48.855±3.550,P=0.000),Ca SR(2 h:0.157±0.011,7 d:0.129±0.015,PIHC=0.000;PPR-PCR=0.000)、Cleaved Casepase-3(2 h:0.101±0.020,7 d:0.098±0.011,PNS=0.046,PNPS2143+Ca Cl2=0.000)表达升高,并且Bax存在明显棕黄色染色,而Bcl-2几乎无表达。但是NPS2143+Ca Cl2组与NS对照比相比,结果刚好相反。结论:Ca SR在大鼠轴型皮瓣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具有功能性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轴型皮瓣I/R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且抑制Ca SR表达能减轻轴型皮瓣I/R损伤。
高立娜季平王俊管超时恩来黄育萌李勇刘平曾琳李显邹四海鲁琦朱露颖张富贵
关键词:钙敏感受体缺血再灌注损伤轴型皮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