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
- 作品数:12 被引量:89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规范化与精细化:刑事庭审改革的制度解析-以C市法院“三项规程”试点实践为基础被引量:11
- 2018年
- "三项规程"的内容细致,涉及庭审实质化的重点。从实际效果来看,有效的庭前会议确实可以为庭审集中高效进行奠定良好基础,庭前会议可以由法官助理主持,尽量保证被告人参加,辩方应当在庭前展示辩护证据。在排除非法证据方面,应当放宽进入庭前会议的条件,从严把握进入庭审调查的条件,在庭前会议中了解非法证据排除事宜时,可以播放讯问录像,但不应通知侦查人员到会;侦查人员出庭就取证合法性说明情况时,应属于证人并接受控辩双方询问。在法庭调查方面,法官在开庭前阅卷更有利于实现庭审的实质化,庭审中应当对庭前会议的内容进行确认,赋予其效力;鉴定人出庭时,有专门知识的人可以向鉴定人发问,协助质证;在对证人进行询问时,应当由举证方先发问,质证方后发问,并不应绝对禁止诱导性问题,一方发问不当的,对方提出异议的相关制度应当进一步明确。
- 郭彦魏军
-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
- 正本清源:新中华法系视角下人民司法制度再审视
- 2021年
- 人民司法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国情条件下法治的基本性质、功能取向、价值基础、实现机理,充分吸收西方现代法治文明,充分发扬中华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的独特司法制度。从新中华法系视角下再审视人民司法制度,深入分析其经历的萌芽和初创、曲折发展、拨乱反正和完善、逐步成熟和定型四个发展阶段,深刻认识其明显区别于其他司法制度的革命性、政治性、人民性、法治性、传承性、融通性特征,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旗帜鲜明传承和弘扬人民司法制度,推动构建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郭彦
- 走出西方话语体系禁锢:比较法视野中的人民司法制度基本原则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人民司法制度源起于党在领导工农民主革命时期的法治探索,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健全。它根植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土壤,蕴含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因和纹理,是契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回应人民群众需求的司法制度。本文把司法制度基本原则划分为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类,并对比研究人民司法制度与西方现代司法制度的异同。司法制度是多元的,人民司法制度与西方现代司法制度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遵循司法公正、平等保护、独立审判、民主审判等普遍性的司法原则。同时,二者又有着显著区别甚至是根本制度上的区别,体现为特殊性司法原则的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道路具有本质上的不同,用西方国家法治理念来剪裁中国的法治发展模式无异于削足适履,将令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丢失方向、无所适从,因而构建人民司法制度完整的法治话语体系具有极端紧迫性和重要性。
- 郭彦
- 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成都实践
- 2017年
- 2015年2月以来,成都法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截至2017年7月,全市法院共开实质化的试验示范庭630件。其中,律师参与辩护率达100%,召开庭前会议346件,人证出庭作证423件,共计765名人证出庭,当庭认证498件,当庭宣判349件。
- 郭彦
- 关键词:刑事庭审出庭作证律师参与当庭认证
- 内外共治:成都法院推进“诉源治理”的新路径被引量:66
- 2019年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入新时代,国家不仅关注解纷的路径选择,更加关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在解决纠纷领域,只有诉内与诉外双重机制并举,才能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近年来,全国多地积极进行基层治理的本土化探索,人民法院也应当着力于"诉源治理",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郭彦
- 关键词:多元纠纷解决
- 回归审判独立的理性界址:现行法院内设机构运行的问题与思考--以C市两级法院为样本被引量:3
- 2017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法院审判业务部门先后经历了三大审判条线、执行工作分立并行的大调整时期和专业化审判部门职能增设的细化独立时期,相应地,综合部门也经历了大规模的职能增设和职能调整阶段。发展至近几年,人民法院内设机构已进入"相对稳定、局部调整"的状态,而在诉讼大爆炸的背景下,"案多人少"的问题仍然考验着法院司法职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将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审级差异、事务分工、权力运行"三个角度出发,对现行法院内设机构问题进行逻辑化、类型化研究,回应发展情境下法院内设机构的综合性特征、历史性特征,具体分析法院内设机构设置、分工、运行等方面问题的成因,为下一步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 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郭彦林遥李任舟
- “改革+创新” 法治助力谱写成渝“双城记”
- 2020年
-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阐明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都全面增强极核辐射带动能力和探索新时代城市发展路径赋予了历史机遇、明晰了战略指引。
- 郭彦
- 关键词:双城记历史机遇
- 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成都实践被引量:1
- 2017年
- 成都法院于2015年2月开展了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着力构建以繁简分流、轻案快办为前提。以必要充分的庭前准备为基础,以证据“排非”、人证出庭、综合认证为重点,以专业化审判、静默化管控、信息化服务为支撑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操作模式和点上庭审示范、线上类案指导、面上内外协同的改革工作体系,最大限度防范冤假错案,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 郭彦
- 关键词:刑事庭审信息化服务繁简分流庭前准备
-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深化诉源治理的理论创新与应用图景
- 2021年
-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引领,也是指导地方法治实践的理论遵循。2021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诉源治理”正式从地方实践上升为中央顶层制度设计。
- 郭彦
- 关键词:法治实践矛盾纠纷
- 强化非诉解纷引领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
- 2021年
- 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明确提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文章围绕诉源治理的成都实践,就深化诉源治理的四大关键谈几点思考。完善预防性社会治理体系,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 郭彦
- 关键词:非诉社会治理体系解纷矛盾纠纷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