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冰冰

作品数:10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学习记忆
  • 5篇电针
  • 5篇缺血
  • 4篇电针百会
  • 4篇神庭
  • 4篇脑缺血
  • 3篇学习记忆能力
  • 3篇再灌注
  • 3篇神庭穴
  • 3篇受体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记忆能力
  • 3篇灌注
  • 2篇突触
  • 2篇皮层
  • 2篇纹状体
  • 2篇小鼠
  • 2篇磷酸
  • 2篇磷酸化

机构

  • 10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0篇林冰冰
  • 7篇陈立典
  • 7篇黄佳
  • 7篇柳维林
  • 6篇陶静
  • 5篇宋长明
  • 3篇张秀峰
  • 2篇梁胜祥
  • 2篇林晓敏
  • 2篇游小芳
  • 2篇李珑
  • 1篇王志福
  • 1篇王露露
  • 1篇吴洁
  • 1篇王鲜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理论...
  • 3篇康复学报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7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脑白质神经纤维、周细胞变化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与其胼胝体、海马脑区的白质神经纤维和周细胞进行性退变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机制,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可能的预测靶标。方法:选择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大鼠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8、56 d采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采用坚牢蓝(LFB)染色法观察大鼠胼胝体髓鞘脱失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周细胞标志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学习记忆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术后56 d组第3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时间占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左、右侧胼胝体和左、右侧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的MD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胼胝体、海马脑区MD值与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大鼠胼胝体、海马脑区MD值均与穿越平台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832,P<0.01;r=0.777,P<0.01)。(4)大鼠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大鼠胼胝体部位发生髓鞘结构紊乱以及脱失现象,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髓鞘紊乱分级均明显升高(P<0.05)。(5)胼胝体和海马脑区MBP�
黄佳王梦雪倪静蕾梁胜祥林冰冰
关键词:慢性脑缺血学习记忆障碍周细胞
电针百会、神庭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将36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其中12只仅分离血管作为假手术组,其余24只运用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缺血时间为2 h。造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大鼠给予电针百会、神庭穴,1次/d,持续7 d;其余2组同等条件抓取,不予干预。各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试验共持续5 d;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和突触囊泡膜蛋白-突触素(SYN)的表达。结果:水迷宫测试中,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第5天的穿越平台轨迹较集中于平台附近,而模型组则较分散和不规则。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突触数量显著减少(P<0.001);电针组比模型组海马CA1区突触的结构更加清晰和完整,数量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发现假手术组比模型组海马区PSD-95及SYN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海马区的PSD-95表达明显增高(P<0.001),SYN表达也显著增高(P<0.01)。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突触可塑性,包括促进突触结构的完整,增加PSD-95和SYN的表达有关。
林晓敏黄佳游小芳林冰冰陈立典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学习记忆突触可塑性
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纹状体DARPP-32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及多巴胺和环磷酸腺苷调节的蛋白(DARPP-3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手术组(19只)。手术组采用Longa线拴法制备左侧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符合纳入标准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取"曲池"和"足三里"穴,电针干预1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同等条件下抓取及固定,不予任何干预。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判断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小动物磁共振仪(MRI)扫描观察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纹状体DARPP-32、p-Thr75-DARPP-3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纹状体p-DARPP-32-Thr75/DARPP-32比值增高(P<0.05)。结论电针"曲池"和"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缺血纹状体的DARPP-32在Thr75位点的磷酸化有关。
林云娇王露露吴洁黄佳宋长明林冰冰柳维林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电针DARPP-32
特异性敲除兴奋性神经元AMPKα1基因对小鼠大脑能量代谢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的兴奋性神经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基因特异性敲除模型小鼠大脑能量代谢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将杂交繁育获得的16只基因型为AMPKα1^(flox/flox)/Camk2a-Cre/ERT2的6月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MPKα1敲除组(n=8)与AMPKα1野生组(n=8),AMPKα1敲除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0.1 mL他莫昔芬(20 mg/mL,溶于玉米油)以控制AMPKα1基因在兴奋性神经元中的敲除,AMPKα1野生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玉米油以作对照。连续注射5d,并等待7d后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和T迷宫实验检测2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及空间工作记忆能力.采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EST)观察2组小鼠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葡萄糖代谢情况,采用Westerm bloting实验检测2组小鼠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AMPKα1、谷氨酸受体1(Glu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AMPKα1野生组比较,AMPKα1敲除组小鼠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13.90±3.72)s vs.(22.40±6.28)s(1195±3.86)s vs.(22.39±9.77)s],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5.25±1.83)次vs.(1.75±1.28)次],自由交替率明显降低[(73.21±9.16)%vs.(48.21±11.29)%],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降低(2.77±0.67 vs.1.51±0.81;2.42±0.95 vs.1.31±0.83),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AMPKα1、Glu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MPKα1:0.70±0.05 vs.0.49±0.03,0.98±0.04 vs.0.64±0.06;GluR1:1.22±0.18 vs.0.60+0.11,0.96±0.08 vs.0.79±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异性敲除兴奋性神经元AMPKα1基因可导致小鼠大脑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其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引起兴奋性突触障碍有关。
贾微微林冰冰陈乐文戴雅玲林华伟何肖君梁胜祥王志福柳维林
关键词:能量代谢
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只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为AD组,12只同窝阴性小鼠为野生组。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卢卡斯快蓝染色观察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胼胝体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硫黄素S染色观察淀粉样斑块在胼胝体的沉积情况。结果与野生组相比,A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Z>2.873,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t=-7.339,P<0.001)。AD组胼胝体神经纤维髓鞘稀疏,排列紊乱,出现较多空洞;MBP含量较野生组显著降低(t=-4.481,P<0.001);胼胝体区出现淀粉样斑块沉积。结论 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淀粉样斑块在胼胝体的沉积引起胼胝体神经纤维脱髓鞘损伤有关。
张秀峰金昊林冰冰李珑宋长明李钻芳梁胜祥毛敬洁柳维林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胼胝体脱髓鞘小鼠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5-羟色胺1A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手术组(n=72)。手术组参照线栓法制备MCAO/R大鼠模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只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电针组(n=18)和非穴组(n=18)。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共14 d。小动物磁共振扫描检测脑梗死体积;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5-羟色胺1A(5-HT_(1A))受体的定位和表达。结果干预前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F=1.678,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非穴组相比,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01)。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电针组较模型组和非穴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5-HT_(1A)受体在缺血侧海马CA1、CA3和DG区均出现表达,电针组表达量较模型组和非穴组均降低(P<0.05)。非穴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可有效改善MCAO/R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区5-HT_(1A)受体表达有关。
金昊柳维林林冰冰李珑彭洪卫张秀峰宋长明黄佳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学习记忆5-羟色胺1A受体
P301L-Tau模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神经纤维变化与记忆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P301L-Tau模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神经纤维改变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及相关分子机制,为AD患者Tau蛋白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6只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载病毒对照组(对照组)和P301L-Tau模型组(模型组),每组8只。麻醉后,对照组小鼠双侧内嗅皮层注射空载病毒;模型组小鼠双侧内嗅皮层注射AAV-P301L-Tau病毒。注射完成后常规饲养至12月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9.4 T磁共振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测小鼠双侧内嗅皮层和海马的神经纤维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t-Tau、p-Tau(Ser262)和糖元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小鼠内嗅皮层、海马各向异性分数(FA)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①学习记忆功能测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占比明显降低(P<0.05)。②小鼠内嗅皮层和海马脑区中神经纤维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内嗅皮层和海马FA值均明显下降,内嗅皮层平均弥散率(MD)明显增加(P<0.05),而海马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小鼠内嗅皮层、海马脑区FA值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分析:2组小鼠内嗅皮层、海马FA值与穿越平台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r=0.76,P<0.05;r=0.62,P<0.05)。④小鼠内嗅皮层、海马脑区t-Tau、Ser262和GSK3β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嗅皮层和海马t-Tau、p-Tau(Ser262)和GSK3β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P301L-Tau模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脑区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小鼠内嗅皮层、海马脑区神经纤维结构遭受破坏和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其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程度与内嗅皮层、海马神经纤维受损程度呈正相关。
陈晓程梁胜祥林冰冰柳维林黄佳
关键词:磷酸化TAU蛋白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嘌呤受体P2X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嘌呤受体P2X7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电针组,另设假手术组。电针组大鼠取穴百会、神庭,治疗7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ED1与嘌呤受体P2X7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较模型组改善(P<0.05),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区ED1、P2X7受体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电针组表达则少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及P2X7受体表达有关。
游小芳黄佳林晓敏宋长明林冰冰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电针学习记忆功能P2X7受体
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运用小动物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大脑中动脉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后两组线栓法制备缺血2 h再灌注模型。术后24 h,电针组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每天1次,连续14 d。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转棒测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行T2加权成像(T2WI)、DTI扫描,测量脑梗死体积,运动皮层、纹状体区神经传导束相对各向异性分数(r FA)和相对神经纤维数。结果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较假手术组m NSS评分显著增加;干预7 d、14 d后,电针组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转棒测试电针组较模型组转棒上停留时间延长(P<0.05)。T2WI成像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DTI成像发现,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r FA增加,运动皮层相对纤维束数增多(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与促进缺血侧运动皮层-纹状体神经传导束损伤的修复相关。
林冰冰王鲜柳维林梁胜祥杨敏光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弥散张量成像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手术组(n=19)。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后再灌注模型,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1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7 d。采用Longa评分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小动物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T2加权成像观察脑梗死体积;Barnes迷宫测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Barnes迷宫测试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均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突触结构溶解,数量减少,囊泡稀疏、破坏;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突触结构较清晰,突触数量较多,突触囊泡较多。结论电针百会、神庭能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海马CA1区突触的超微结构,提高突触可塑性有关。
宋长明黄佳林冰冰杨敏光张秀峰柳维林陶静陈立典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突触超微结构学习记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