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佳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触发点
  • 2篇疗效
  • 1篇电刺激
  • 1篇电信号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痛经
  • 1篇运动性
  • 1篇针刺
  • 1篇刃针
  • 1篇疼痛
  • 1篇疼痛综合征
  • 1篇痛经
  • 1篇牵张
  • 1篇膝关节
  • 1篇膝关节痛
  • 1篇疗效评价
  • 1篇筋膜
  • 1篇肌电信号
  • 1篇肌筋膜
  • 1篇肌筋膜触发点

机构

  • 4篇上海体育学院

作者

  • 4篇赵佳敏
  • 3篇黄强民
  • 3篇刘庆广
  • 2篇李丽辉
  • 2篇刘琳
  • 1篇丁晨莉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肌肉触发点理论治疗运动性膝关节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评估触发点刃针针刺肌肉触发点,治疗运动性膝关节痛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对象与方法:56名存在运动性膝关节痛的在校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员,利用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和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并比较临床疗效....
马彦韬赵佳敏李丽辉黄强民
关键词:疗效评价
针刺腹肌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针刺腹肌肌筋膜触发点(MTrPs)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65例,在腹肌肌筋膜定位MTrPs,并在月经中期对MTrPs进行针刺并注射1%利多卡因治疗,针刺时需引出腹肌局部跳动,反复针刺直至跳动消失。每次针刺结束后指导患者行腹肌牵张锻炼,保持0.5-1.0mini次,3-5次,d。于每次治疗后的下一次月经期及最后一次治疗的1年后,评估VAS及疗效。当VAS〈3时,结束针刺治疗。结果第1、2次治疗后及1年后随访有效率分别为63%(41/65例),100%(65/65例)和100%(65/65例)。结论针刺腹肌MTrPs结合腹肌牵张锻炼可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
刘琳黄强民刘庆广马彦韬赵佳敏
关键词:痛经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触发点
利用样本熵分析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疗效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建立表征触发点活性的客观性量化指标,并尝试利用该指标实现干针和被动牵张疗法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效的定量评价。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干针组、牵张组和干针牵张组,每组6只。采用打击结合离心运动方法对大鼠左下肢腓肠肌部位进行触发点造模,造模8周,自然恢复4周,定位触发点位置并记录肌电信号。第13周进行1次治疗,记录治疗后6min触发点的肌电信号。干针组进行干针治疗,牵张组对其左侧腓肠肌进行被动缓慢牵张,干针牵张组先进行干针治疗随后进行被动牵张锻炼。采用肌电信号序列的样本熵估计触发点活性,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造模周期结束后,空白组肌电信号样本熵均值(0.985±0.196)高于干针组(0.034±0.010)、牵张组(0.045±0.023)和干针牵张组(0.047±0.034)均(P<0.01)。(2)治疗后干针组(0.819±0.088)、牵张组(0.532±0.205)、干针牵张组(0.810±0.117)肌电信号样本熵估计均上升(均P<0.01)。(3)牵张组治疗后样本熵估计低于干针组和干针牵张组(P<0.01)。结论:肌电信号样本熵作为触发点活性评价的客观性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灵敏度;干针、牵张、干针结合牵张对大鼠触发点均有一定疗效,干针治疗短期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一被动牵张治疗,能迅速降低大鼠肌筋膜触发点活性。
丁晨莉马彦韬黄强民刘庆广赵佳敏
关键词:触发点肌电信号
基于电刺激的大鼠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发生机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电刺激下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肌纤维的兴奋性和耐疲劳表现。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1、CG2、CG3)和触发点组(TG1、TG2、TG3)。CG1和TG1测试刺激阈值强度和最大收缩力量(MCF)以及其最适刺激强度;CG2和TG2测试不同刺激强度下MCF的变化;CG3和TG3测试不同刺激频率下MCF的变化。钝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造模8周,恢复4周后将大鼠接入生物机能测试系统,给予肌纤维一系列电刺激,测量比较各组引起肌肉收缩的阈值强度、MCF、刺激强度和频率诱导的肌肉疲劳等指标。结果:TG1组引起肌肉开始收缩的阈值强度和最大收缩力量(MCF)的最适刺激强度比CG1组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G1组与CG1组的MCF无显著性差异(P>0.05)。TG2组电刺激引起的MCF第15、20次增量电刺激低于第1、5、10次增量,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TG2组电刺激引起的MCF第10、15、20次增量CG2组,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TG2组电刺激引起的MCF第1、5、10次增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TG2组电刺激引起的MCF第1、5次增量与CG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G3组电刺激引起MCF所需的刺激频率比CG3组低,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TG3组电刺激引起的MCF比CG3组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正常肌纤维相比,触发点肌纤维对电刺激反应更敏感,受到连续电刺激时更易疲劳。
薄成志赵佳敏李丽辉刘庆广黄强民刘琳
关键词:肌肉疲劳电刺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