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海燕

作品数:17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近思录
  • 6篇《近思录》
  • 5篇儒家
  • 5篇思想史
  • 4篇心学
  • 3篇哲学
  • 2篇儒学
  • 2篇圣人
  • 1篇道经
  • 1篇道问学
  • 1篇德性
  • 1篇新儒家
  • 1篇心即理
  • 1篇心灵
  • 1篇心灵世界
  • 1篇信仰
  • 1篇虚无
  • 1篇徐复观
  • 1篇学术范式
  • 1篇学系

机构

  • 17篇广东省社会科...
  • 1篇美国夏威夷大...

作者

  • 17篇孙海燕
  • 1篇成中英

传媒

  • 6篇走进孔子
  • 1篇决策探索
  • 1篇人文杂志
  • 1篇现代哲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天中学刊
  • 1篇民主
  • 1篇哲学分析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孔学堂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发明实推内圣功——思想史上的《近思录》系列之四
2022年
人的思想,大抵是对自身生存状况的觉解,以及对生命理想的表达。一种学说,无论产生的机缘如何特殊,既能在思想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必有其自身的价值,适应了人类的某些渴望。此学说若能可大可久,教导大众走一条自利利他的道路,无疑是一种“好学说”。
孙海燕
关键词:《近思录》生命理想觉解思想史
论儒学“天本体”向“心本体”的内在嬗变——以禅宗对儒家心学形成的影响为线索
2020年
将传统儒学的“天本体”转化为“心本体”,是儒家心学的一大趋向。这一重大转变与宋明新儒家自觉不自觉的援禅入儒有关。禅宗的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思想,是心学家借以诠解孟子“本心”思想的重要资源。其中的关键是,禅宗静坐内观、明心见性的禅定之学,促成了心学家“体验未发”“发明本心”的心性工夫论,使他们在静坐体悟的神秘体验中领悟孟子“尽心知性知天”“万物皆备于我”之旨,进而影响到他们对宇宙本体的看法。儒家心学这一由“天本体”向“心本体”的内在嬗变,高扬了人心自觉自足的主体性,弱化了天地的客观实在性;彰显了儒学的内圣面,削减儒学的外王面;加强了儒学的宗教性,降低了儒学的智识性。
孙海燕Wang Xiaonong(译)
关键词:儒家心学禅宗
习近平与儒家文明的复兴--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基
在中共历史上,习近平堪称是第一位高度肯定儒学正面价值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他不但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而且将中国文化放置在人类文明的坐标系中,指出其普世意义。尤为重要的是,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还自觉地...
孙海燕
关键词:儒家思想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逻辑清晰”中“证取价值”——论冯达文教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色与贡献
2021年
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先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50年来,在中国哲学的发源、孔孟的“世间情”、老庄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反省、汉唐宇宙论的现代意义、宋明理学开出的“情本体”等诸多方面皆有独到的理论阐述。先生之治学,乃以“逻辑清晰”和“价值证取”为宗旨:前者重在以理性化的论说,彰显中国哲学演变的内在逻辑,勾勒古典智慧的发展线路;后者旨在回归中国哲学的本来面目,揭示不同思想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在冯先生看来,中国哲学是沿着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寻求平衡与维系张力的致思路径发展起来的,这一独特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调,至今对引领人类走出现代文明的困境仍有着重大启发意义。
孙海燕
关键词:中国哲学
阳明心学的深度犁耕——《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述评
2019年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①(以下简称《入圣之机》)一书,是陈立胜先生近年来研读王阳明《传习录》等文本所撰论文的结集,全书除“导论”之外,共13 章,每章各由一篇论文组成。书中的多数文章曾在不同会议、期刊或文集中发表过,结集成书时,作者又对其加以修订,因不再受论文的字数、注释等方面限制,该书内容也更加丰富翔实。
孙海燕
关键词:工夫论致良知阳明心学《传习录》三联书店
水调歌头 中国民主促进会
2018年
身逐红旗走,踪影遍山河。当年抗战御侮,浩气扫残倭。大义申明沪上,忍见下关喋血,海内又干戈。政治协商后,参政辅共和。荣辱观,民主志,岂消磨。卌年改革开放,华夏渐巍峨。不忘初心使命,积极建言献策,肝胆照人多。愿筑中国梦,齐唱大同歌。
孙海燕
关键词:中国民主促进会水调歌头政治协商建言献策荣辱观中国梦
明明直照吾家路——思想史上的《近思录》系列之五
2022年
本系列文章,旨在论说《近思录》一书在思想史上的特色与地位。做了上面四节叙述之后,在此要宕开一笔,插入一节与《近思录》并不直接相关,却与儒家“圣人之道”关系密切的内容。此是笔者多年思考儒学与人性问题的一孔之见,甚盼得到学界同仁的教正,亦要为分析宋明心学、理学的渊源异同与尺短寸长做一些理论预设。
孙海燕
关键词:《近思录》圣人之道人性问题思想史理论预设
道经伊洛分朱陆——思想史上的《近思录》系列之六
2022年
程颢与程颐是《近思录》的核心人物,但二程思想差异很大,冯友兰将两人分别视为心学、理学的开山。朱子主要继承了程颐,受其里里外外的影响,《近思录》偏于理学,且多少遮蔽了其他三人的学问特色。本文将结合上节有关人性与圣人的论说,以二程思想的差异为线索,略述理学与心学两大儒家派别的分化及特色,算作是《近思录》的“后传”与反响。
孙海燕
关键词:《近思录》冯友兰心学道经
论儒家现世精神的起源
2023年
现世精神作为儒家的一大思想性格,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地理环境看,黄河中下游地区悠久早熟的农业文明,孕育了中华先民对大自然的“诚信感”以及对自身力量的自信。从社会组织看,农业文明中的家庭—家族生活方式在维系经济社会秩序的同时,其所孕育的祖先崇拜、亲情伦理和“乐感文化”,本身有着“安身立命”的宗教意义。从历史事件与政治制度看,“三代”以来的“巫史文化”传统,尤其是周初统治者推行的德礼之制,在国家政治层面加剧了人文精神对宗教信仰的超越,一种基于历史经验的理性精神得以蓬勃发展。从思想与人物看,孔子等经典儒家阐明“仁道”,强调“为仁由己”“敬鬼神而远之”,为儒家的现世拯救找到了内在的人性根基,天道、人心由此成为国人的基本信仰。儒学在成为国家主导思想之后,又反过来陶冶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现世精神从此在本民族心理中积淀下来。
孙海燕
关键词:儒家宗教信仰历史理性
杨慈湖对儒家圣人的禅学化诠释及其因缘被引量:1
2020年
宋儒杨慈湖对儒家圣人观的禅学化诠解,是宋明理学家"援禅入儒"的著名案例。受佛禅"即心是佛""无念为宗"等观念的影响,慈湖拈出《孔丛子》中"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强调了本心的"虚明无体""自灵自神""光明神妙"等体性,并将"不起意"作为成圣功夫,将"静坐反观"中的"见道"体验视为"成圣"端倪。以此为基础,他将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历程,解释为依照"不起意"功夫不断超越,终至"无思无为"圣境的觉悟过程。这一具有浓郁禅学化色彩的圣人观,与先秦儒学的圣人观形成了巨大反差。此禅学化倾向,与宋明理学"援禅入儒"的思想文化大背景,尤其与当时心学一脉的"圣人可学""以觉训仁""静坐体悟""六经注我"等学思风尚息息相关。
孙海燕
关键词:佛禅觉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