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剑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尿酸、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 Alb)与尿酸(UA)及血清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8月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m Alb和血清Cys-C、采用磷钨酸还原法检测UA。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尿m Alb平均值分别为(53.17±11.78)mg/L、(3.76±1.42)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UA平均值分别为(593.1±23.21)μmo1/L、(78.34±16.45)μmo1/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ys-C分别为(9.14±0.49)mg/L、(1.33±0.23)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尿m Alb和UA呈低度正相关(r=0.279,P=0.145),尿m Alb和血清Cys-C呈高度正相关(r=0.773,P=0.413)。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m Alb与UA、血清Cys-C均有一定相关性,且与血清Cys-C相关性更好,三者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方面有重要意义。
- 郝剑贺杰
- 关键词: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尿酸糖尿病肾病
- 长链非编码RNA CASC2调节HepG2肝癌细胞的炎症因子分泌并诱导细胞凋亡和生长阻滞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癌症易感候选物2(CASC2)对肝癌细胞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和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RT-qPCR检测肝癌组织和细胞中LncRNA CASC2的表达。运用Lipofectamine 2000将LV-scramble和LV-CASC2质粒分别转染到肝癌HepG2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IL-10、IL-4和IL-1β的含量,评估肝癌细胞肿瘤免疫微环境;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裂解液中p65的磷酸化和增殖相关蛋白p21,Ki67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LncRNA CASC2在肝癌组织中下调(P<0.05);与Control组相比,LV-CASC2转染组HepG2细胞中IL-6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IL-10和IL-4水平显著降低,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 LncRNA CASC2可通过改变HepG2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阻止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来实现肝癌肿瘤的生长阻滞。
- 郝剑苏华贺杰马俊帅韩磊
- 关键词:HEPG2细胞肝癌P21
-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3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66)和对照组(n=64).统计并比较术前3 d、术后1、3d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积(HCT)、全血黏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水平;术前3 d及术后1、3、7 d下肢股静脉直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比较下肢DVT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APTT短于术前3 d,PT、Fib和D-D水平高于术前3 d;术后1 d,观察组患者APTT和PT长于对照组患者,Fib和D-D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 d,APTT长于对照组患者,Fib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长于术前3 d,且观察组患者HCT、Nbl、Nbh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股静脉直径低于术前3 d;观察组患者股静脉直径宽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7 d,观察组患者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量高于术前3 d;术后1 d,对照组患者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量低于术前3 d;术后1和3 d,观察组患者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应用IPC联合低分子肝素能够加快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速度,可降低患者高凝状态、血液黏度,有效减少下肢DVT发生.
- 韩磊武雪亮薛军屈明郭飞孙弟波马力丰郝剑章燕
- 关键词:结直肠癌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
- 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A评估早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入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检测其CRP和SAA水平。比较2组CRP和SAA水平,对比单独血清CRP水平检测、血清SAA水平检测及2种方法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CRP和血清SA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以病原体检测的结果为金标准,血清CRP检测检查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患者50例,阴性患者70例;血清SAA检测检查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患者55例,阴性患者65例;血清CRP和SAA联合检测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阳性患者57例,阴性患者63例。单独血清CRP、单独血清SAA及联合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86.67%、91.66%,特异度分别为91.67%、95.00%、96.67%,Kappa值分别为0.833、0.908、0.942。血清CRP和SAA联合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单独血清CRP、单独血清SAA检测高。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血清CRP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AUC值为0.835(95%CI:0.718~0.880),截断值为11.55 mg·L^(-1),单独血清SAA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AUC值为0.895(95%CI:0.832~0.958),截断值为30.45 mg·L^(-1),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65(95%CI:0.933~0.998)(P<0.05)。结论CRP、SAA水平针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价值较高,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佳,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表现为较高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提供参考。
- 荣伟强左路广段娜娜郝剑戚颖
- 关键词: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A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标志物
- 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和血清SAA变化对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预测
- 2024年
- 目的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60例为观察组,轻症肺炎50例为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8例为健康组。检测心肌损伤指标、免疫球蛋白(Ig)、淋巴细胞亚群(CD^(+))、动脉血气及乳酸清除率。分析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以及各指标对急性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CD3^(+)、CD4^(+)、Th1/Th2、IgA、IgM、IgG、氧分压(PaO 2)低于健康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AA、CD8^(+)、CD19^(+)、CD23^(+)、CD40^(+)、乳酸清除率高于健康组,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SAA、CD8^(+)、CD3^(+)、CD4^(+)、Th1/Th2是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和SAA联合预测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和血清SAA对急诊儿童急性重症肺炎心肌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郝剑温雪丽荣伟强张斌苏华
-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SAA
- 血清外泌体microRNAs单一及组合panel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检测血清外泌体miR-15b、miR-16、miR-21和miR-3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评估其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3例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及117例大肠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直肠癌组),并纳入1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提取血清外泌体中miR-15b、miR-16、miR-21和miR-31,qRT-PCR比较4种miRNA在各组中表达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4种miRNA单一及组合panel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血清miR-15b、miR-16、miR-21和miR-3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且miR-15b、miR-21和miR-31水平高于结直肠腺瘤组(P <0.05)。Ⅲ-Ⅳ期、伴淋巴结浸润、低分化程度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miR-15b、miR-21和miR-31水平分别高于Ⅰ-Ⅱ期、不伴淋巴结浸润、中-高分化程度患者,miR-15b、miR-21和miR-31水平与临床TNM分期、伴淋巴结浸润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4种miRNA中诊断价值最高的指标是miR-15b,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3%和91.80%(P <0.05);且miR-15b、miR-21和miR-31的组合panel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6%和94.44%(P <0.05)。结论 miR-15b、miR-16、miR-21和miR-31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异常表达,miR-15b、miR-21和miR-31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且miR-15b、miR-21和miR-31组合panel具有作为结直肠癌的新型诊断模型的潜力。
- 郝剑韩磊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2,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组(n=60,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3 d及术后1、3 d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术前1 d及术后1、3、7 d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有无LEDVT。结果 术后1、3 d,腹腔镜组患者的APTT均短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腹腔镜组患者的PT、TT均长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患者术后1、3d的Fib水平均高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d的D-D水平高于腹腔镜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腹腔镜组患者的α角和MA值均低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LEDVT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均会对结直肠癌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造成影响,均存在导致术后发生LEDVT的风险,但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且不会提高LEDVT的发生率。
- 韩磊武雪亮薛军屈明郭飞孙弟波马力丰郝剑章燕
- 关键词:结直肠癌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弹力图开腹手术
- 外周血CTLA4、TIM3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08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根据研究组30 d转归情况不同分为存活组(n=77)和死亡组(n=31)两个亚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上CTLA4、TIM3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TLA4、TIM3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外周血T细胞上CTLA4、TIM3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外周血T细胞上CTLA4、TIM3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LA4、TIM3预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95%CI)分别为0.779(95%CI:0.728~0.828)、0.842(95%CI:0.791~0.89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67%、49.22%,特异度分别为57.14%、62.34%,灵敏度分别为90.32%、90.32%,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929(0.888~0.970),特异度为85.71%,灵敏度为87.10%。存活组年龄、出生体质量、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合并低氧血症、合并高碳酸血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18分(OR=2.143,95%CI:1.503~3.055)、CTLA4≥9.67%(OR=2.497,95%CI:1.658~3.761)、TIM3≥49.22%(OR=3.025,95%CI:1.943~4.711)是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外周血T细胞上CTLA4、TIM3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患儿病情变化的生物学指标。
- 郝剑贺杰马俊帅张斌温翠玲
-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重症肺炎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