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原体
  • 2篇鼠类
  • 2篇携带病原体
  • 2篇病毒
  • 2篇病原体
  • 1篇医学媒介
  • 1篇医学媒介生物
  • 1篇鼠密度
  • 1篇鼠形动物
  • 1篇种群构成
  • 1篇蚊媒
  • 1篇蚊媒传染病
  • 1篇流行性
  • 1篇流行性出血热
  • 1篇媒介生物
  • 1篇黄病
  • 1篇黄病毒
  • 1篇黄病毒属
  • 1篇机场
  • 1篇姬鼠

机构

  • 4篇吉林出入境检...

作者

  • 4篇刘阳
  • 4篇郑璐
  • 3篇王玮琳
  • 3篇邵丽筠
  • 3篇金红爱
  • 2篇冯华
  • 2篇孙博
  • 1篇刘韬
  • 1篇聂丹丹
  • 1篇李冰心
  • 1篇孙舒
  • 1篇王军波
  • 1篇郑义
  • 1篇张吉
  • 1篇赵娜
  • 1篇王准

传媒

  • 4篇中国国境卫生...

年份

  • 4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类监测及携带病原体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掌握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类本底情况及鼠类携带病原体的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媒介生物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2015年4月采用夹夜法捕捉鼠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汉坦病毒、鼠疫菌、伯氏疏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试剂盒法检测抗汉坦病毒Ig G抗体。结果共捕获鼠9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3科4属7种,年平均鼠密度0.86%,检测出汉坦病毒阳性鼠1只,平均带毒率为1.08%,抗汉坦病毒Ig G抗体阳性鼠12只,阳性率为12.90%,鼠疫菌、伯氏疏螺旋体未检出。结论本次调查显示,长春龙嘉机场口岸鼠密度未超过国家标准,但鼠类感染汉坦病毒率较高,因此,应加强防鼠灭鼠和鼠类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有效防止其在口岸地区的发生与流行。
金红爱郑璐冯华孙博王准王玮琳刘阳邵丽筠
关键词:鼠类病原体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成蚊监测及携带病原体情况调查
2015年
目的掌握长春龙嘉机场口岸蚊类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及常见病原体携带情况,制定有效的蚊类防治措施。方法在2014年5月—10月期间,采用CO_2诱蚊灯法,分类鉴定后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黄病毒属检测。结果共捕获成蚊57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属3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7月下旬为蚊密度高峰。对518只成蚊进行黄病毒属病原体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结论应在蚊密度高峰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灭蚊工作,防止成蚊对人类生活的骚扰及蚊媒传染病的传入传出。
郑璐金红爱冯华孙博王玮琳刘阳邵丽筠
关键词:种群构成蚊媒传染病黄病毒属常见病原体
2013—2014年长春龙嘉机场鼠类流行性出血热检测及结果分析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2013-2014年长春龙嘉机场送检的鼠类样本,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制定鼠类监测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关于开展全国口岸及相邻边境线医学媒介生物本地调查和监测专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用PCR技术和ELISA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Ig G抗体。结果共检测85只鼠样本,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阳性4例,阳性率为4.7%;流行性出血热Ig G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为14.0%。结论长春龙嘉机场存在鼠媒携带及传播的流行病的潜在风险,要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
王玮琳刘韬孙舒聂丹丹金红爱郑璐刘阳
关键词:医学媒介生物
2014—2015年吉林口岸鼠形动物监测报告
2015年
目的为掌握吉林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媒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ton夹夜法,每日1次,每次3 d,连续12个月。结果本次监测共计捕获鼠形动物657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3科7属13种,黑线姬鼠占总数的56.17%;图们江区域鼠密度高峰期在7月,鸭绿江区域鼠密度高峰期在9、10月,长春机场口岸鼠密度高峰期在8月。三地区均在高峰期后逐渐下降,12月后接近平缓;实验室检测出汉坦病毒抗体阳性11只,其中图们江区域8只,长春机场口岸3只。结论吉林口岸鼠形动物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种;鼠密度高峰期集中在7、8、9、10月;图们江区域和长春机场口岸鼠媒传染病风险高于鸭绿江区域,应该加强鼠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郑义刘阳郑璐王军波赵娜张杉宁李冰心张吉邵丽筠
关键词:鼠形动物鼠密度传染病防控传染病监测黑线姬鼠汉坦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