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
- 作品数:22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4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隐匿性胆总管结石行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2012年5月对27例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采用微创治疗。胆囊管内径>5 mm者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内径>6 mm者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或留置造影管;胆囊管内径≤5 mm、胆总管内径≤6 mm者直接留置造影管,术后再次造影,必要时行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取石。结果手术均获成功。8例直接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11例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后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7例,留置造影管4例,1周后造影均阴性;8例直接留置造影管,1例术后36 h滑出,1周后ERCP造影胆囊管残端无渗漏,EST取石,术后1周再次造影3例结石消失,4例仍有结石,均经EST取出。无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24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6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熟练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技术,对LC术中发现的隐匿性胆总管结石实施微创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邓小明杨星陈焱吴国栋孙海张丰深
-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结石胆道探查术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胆汁淀粉酶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患者胆汁淀粉酶值的变化,探讨ABP时胰胆返流的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我院109例ABP患者临床资料,对ERCP术中胆管胆汁淀粉酶值(α值)、术后3 h血清淀粉酶值(β值)以及同时期16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中胆管胆汁淀粉酶值(α值)进行前瞻性分析。按ERCP治疗时总胆红素值将ABP组患者细分为黄疸组(64例,总胆红素≥34.2μmol/L)和非黄疸组(45例,总胆红素<34.2μmol/L)。按ABP发作至ERCP治疗时间将ABP组细分为72 h内组(61例)和72 h后组(48例);72 h内组又按ABP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29例)和重型组(32例)。结果胆总管结石组与ABP组的α值存在统计学差异(U=4659.5;P<0.001);但黄疸组和非黄疸组(P=0.431)、72 h内组与72 h后组(P=0.475)、72 h内轻型组与重型组(P=0.823)各组间的α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72 h内组和72 h后组,72 h内轻型和重型组的α值显著高于β值(P<0.05)。结论ABP患者存在明显且持续(超过72 h)的胰胆返流,可能与胰腺高分泌导致的胰管高压,以及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有关,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无关。而早期的内镜治疗有利解除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缓解胰管高压。
- 吴国栋张丰深孙海邓小明李志强陈焱
-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胆汁
- 术前MRCP与LC术中胆道造影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比较被引量:32
- 2016年
- 目的比较术前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胆道造影(IOC)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对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272例患者MRCP及LC-IOC的临床资料。结果 MRCP与LC-IOC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7);与LC-IOC比较,MRCP诊断胆囊结石合并可疑胆总管结石的一致率为95.22%、敏感性为89.41%、特异性为97.86%;两种方法的吻合系数为Kappa=0.8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吻合度强。结论 MRCP能在术前简便、准确、无创地诊断胆囊结石患者是否合并胆总管结石,从而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 杨星刘巍邓小明孙海陈焱张丰深
- 关键词:胆管造影术胆囊结石病
- 新型射频消融肝组织凝胶模型的构建
- 2014年
-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的能应用于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并且与人肝组织特征相似的仿真模型。方法用新鲜动物离体肝组织匀浆、琼脂糖凝胶、脱气水制成仿正常肝组织的固体模型,测定其物理特性,并对模型进行RFA操作,测量单次RFA的消融体积,评估模型行RFA的生物特性。结果肝组织凝胶模型密度为(1 055.75±9.29)kg/m3,比热容为(3 446±137)J/(kg·℃),导电率为(0.123±0.004)s/m(470 kHz),CT值为(25.68±5.85)HU,与人体肝脏的物理特征类似;单次RFA后剖开模型可见清晰消融灶,肉眼或CT扫描下均可测量毁损灶大小。结论新型肝组织凝胶模型具有较好的仿人肝组织的特点。
- 孙海吴国栋张丰深马宽生陈焱邓小明李志强杨星
- 关键词:射频消融
- 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对74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同时术中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完成腹腔镜手术,6例中转开腹;72例造影成功,成功率为97.3%;造影前行胆道冲洗14例,造影发现胆囊管残石2例,Mirizzi综合征5例,胆总管结石6例,造影后留置造影管减压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侧壁撕裂伤1例,造影提示胆总管-门静脉瘘1例。并发胆总管撕裂伤和胆总管-门静脉瘘各1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过程中,胆道造影有助于了解胆囊管的走向和残端长度,明确Mirizzi综合征或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术中可经造影管冲洗胆道,术后留置造影管行胆道减压或为二期取石ERCP插管提供引导。
- 邓小明陈焱孙海张丰深吴国栋李志强陈宇欣
- 关键词:胆囊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胆道造影
- 良性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良性胆系疾病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169例良性胆系疾病ERCP诊疗患者从临床病理和技术操作分析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危险因素。结果169例患者出现11例PEP,发生率6.5%;43例诊断性ERCP中PEP 3例,发生率7.0%;126例治疗性ERCP中PEP 8例,发生率6.3%,两组PEP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胆总管直径<10 mm、Oddis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s dysfunction,SOD)、多次胰管插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对PEP有预防作用(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OD、多次胰管插管是PE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227、20.100);鼻胆管引流是PEP的保护因素(OR值为0.192)。结论SOD患者是PEP的危险人群,胆总管直径正常患者也应警惕,多次胰管插管是PEP的危险因素。鼻胆管引流和避免不必要的胰管插管是预防PEP的有效措施。
- 孙海张丰深邓小明杨琳杨星
- 关键词:逆行胆胰管造影胰腺炎鼻胆管引流
- 导向型针形刀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导向型针形刀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中应用技巧和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EST困难的34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导向型针形刀切开,观察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34例均顺利完成有效切开,切开时间5~10 min,平均6.8 min。术中2例出现少量渗血,经电凝止血后效果好。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术后出血、胰腺炎、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导向型针形刀作为弓形刀的补充工具,降低了EST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邓小明张丰深孙海杨星吴国栋李志强唐军
- 关键词: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导向型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经皮射频治疗老年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老年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TACE联合RFA治疗组(观察组)和RFA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肿瘤瘤体缩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胎蛋白下降超过50%者,观察组(85.7%)与对照组(55.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观察组生存率27例(67.5%),对照组生存率17例(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患者对TACE联合RFA治疗的耐受性较好,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好。
- 李志强孙海邓小明张丰深
-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
- 射频消融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肝癌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90例≥70岁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例,进行随访观察,评价其疗效,统计初次RFA术后1、2、3、4、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同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90例病例纳入本研究。术后出现并发症31例(34.44%),无严重并发症病例及死亡病例。RFA术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1个月,1、2、3、4、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56%、46.67%、33.33%、24.44%、17.78%。中位总生存时间49个月,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11%、80.00%、67.78%、52.22%、35.56%。在多因素分析中长期饮酒史、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Child-Pugh B级、AFP>20 ng/mL、HBV-DNA>1 000 cps/mL、Cr>88.4μmol/L、合并症是影响生存率的显著危险因素。对于单发病灶,病灶直径大于3 cm者,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较低。结论 RFA治疗符合米兰标准的老年肝癌患者,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肝癌直径大于3 cm者行RFA治疗预后较差;但RFA仍是老年早期肝癌患者较好的选择。
- 张丰深吴国栋孙海陈焱马宽生刘念洲王迪
- 关键词:肝细胞癌射频消融米兰标准生存率
-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毒素和TNF—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浆内毒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急性胰腺炎的潜在临床意义。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比色法和ELISA法测定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7和14天的外周血浆中内毒素和TNF-α水平改变,并设2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 入院第1、7天急性胰腺炎血浆中内毒素和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MAP),伴有脏器功能障碍的SAP高于MAP。结论 内毒素和细胞因子TNF-α参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病变过程,且与急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和脏器功能损害一致。早期测定ET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急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 孙海谢晓玲等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