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雷
- 作品数:142 被引量:39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青年文艺论坛第二十期 当前文化语境中的文风问题
- <正>时间:2013年1月24日(周四)下午2:30-6:00地点:中国艺术研究院334会议室李云雷: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当前文化语境中的文风问题','文风问题'现在大家讨论的比较多。从五四以来,文风问题一直是一个很大问题...
- 李云雷
- 文献传递
- 主持人的话被引量:1
- 2006年
- 李云雷
- 关键词:中国作协底层写作左翼文学文艺理论
- 青春的剩余价值
- 2009年
-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青春、剩余价值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小说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在1980年代中后期,中国最初的市场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而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年人又经历了怎样的情感、精神上的波折,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物的观察与描绘,从一个宽广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市场最初兴起时的无序及其"生态"。
- 李云雷
- 关键词:人物命运心灵史东北人艺术层面万峰
- 全文增补中
- 底层写作的误区与新“左翼文艺”的可能性——以《那儿》为中心的思考被引量:33
- 2006年
- 论文分析了近来底层写作两种倾向:“美学脱身术”和“苦难叠加”,认为这两种倾向都并不能真正表述底层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那儿》在“底层写作”中的独特性及其现实、思想背景,并将其与“左翼文学”的传统相联系,认为“左翼文学”在历史实践中虽有诸多失误,却是当下理论与创作界值得重视、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
- 李云雷
- 关键词:底层写作《那儿》
- 如何扬弃“纯文学”与“左翼文学”?——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被引量:32
- 2006年
- 针对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辨析底层写作与“纯文学”思潮的关系,它们虽然取向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底层写作不能无视“纯文学”在形式探索等方面的成就;底层写作与“左翼文学”传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只有充分借鉴“左翼文学”的经验与教训,底层写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 李云雷
- 关键词:底层写作现实主义
- 移时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主体”
- 2014年
-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始以来,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引发了种种新的文化现象,移动互联网正在对现有文化格局进行重构和变革,其中凸显出的根本问题,尚未被充分触及与讨论。因此,如何解读、阐释移动互联网引发的种种现象和症候,对于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及其远景,有着十分长远的现实意义。本期所刊发的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移动互联网对当代文化与文学的影响。这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相信他们的思考会给读者以启发。
- 李云雷
- 关键词:文化现象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当代文化
- 赛珍珠:如何讲述中国故事?被引量:1
- 2015年
- 《大地》是最早为赛珍珠赢得名声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她讲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一生,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内心世界。在我们今天看来,《大地》的故事有些奇怪,因为它所讲述的是一个农民如何变成“地主”的故事,也即是说,赛珍珠所展示的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一种常态:一个贫苦的农民如何创业,如何买地,如何娶妻娶妾,最后如何成为了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以及当地有名望的地主。
- 李云雷
- 关键词:中国故事中国农民传统中国社会内心世界中国人
- 新世纪德国电影中的“柏林墙”被引量:4
- 2008年
- 本文以批判的眼光对当代德国电影影像中渗透的所谓"民主"与"自由"进行了冷静、客观地分析,并以学术的角度揭示了在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以后,在当代德国民众心中却依然矗立着一座不可逾越的"柏林墙"。正是这面隐形的"柏林墙",阻碍了德国真正"民主"与"自由"的发展。
- 李云雷
- 关键词:电影影像柏林墙
- “底层”、魅惑与小说的可能性——读鲁敏的中短篇小说被引量:5
- 2008年
- 本文通过对鲁敏城市、农村等不同题材小说的分析,认为她继承了先锋小说的遗绪,但并不仅限于在语言、形式上创新;她注重对"人性善"的发掘,但将抽象的探索与现实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她多取材于城乡中下层人群的生活,但又与一般"底层文学"不同,她的特色在于注重从精神方面考察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并以散文式的语言、结构加以表达,因而认为她的创作是对"底层文学"的一种丰富与发展。
- 李云雷
- 我们为什么而讲故事?——从《疯狂的赛车》说起被引量:5
- 2009年
- 近年的中国电影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部影片无法讲述一个完整精彩的故事,在《英雄》、《无极》等“中国式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的破碎与不知所云。之所以如此,不仅在于创作者对“现代主义”艺术方式的迷恋,而且在于他们没有办法讲述一个完整的中国故事,
- 李云雷
- 关键词:讲故事《英雄》《无极》艺术方式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