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琼玲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赣南畲族“头牲”崇拜的人观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关注日常行为、民俗事象、人生态度是人观研究的有效向度。畲族是南方一山地民族,"头牲"在赣南畲人观念中地位特殊,有着特别的文化象征意义,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和人生仪礼中。通过仪式展演和民俗实践,"头牲"又不断地丰富赣南畲人的人观内涵,并建构着赣南畲人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
- 蓝希瑜朱琼玲
- 关键词:人观鬼神观
- 刍议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被引量:7
- 2013年
- 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囿于传统思维和一贯做法,当前我国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师资人员队伍不齐,知识、年龄结构欠合理,整体专业化水平不高,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稳定。鉴于此,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师资队伍的准入、考核、培训机制,从而改进和提高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蓝贤发朱琼玲
-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刍议魂瓶中的儒释道信仰被引量:1
- 2016年
- 魂瓶源自汉代的五联罐,是三国至宋元时期主要流行于浙东、浙北和皖东南、苏西南地区的随葬明器。作为一种民俗器物,魂瓶蕴含了当地时人丰富的宗教信仰内容。魂瓶中随葬的谷物、供灵魂出入的小孔揭示了古人"灵魂不灭"的思想,而魂瓶上鸡、狗、猪、羊、鱼等现实生活题材的堆塑以及放置陪葬钱币,则是儒家"事死如生"思想的直接表达,魂瓶堆塑的飞鸟瑞兽、神仙等形象则反映了道教"飞升仙界"的愿望,魂瓶上佛像、佛僧等堆塑与丧葬场景现于一处,表明佛教初传时为了传播、发展而依附于道教,并与当时俗信相结合的客观事实。
- 朱琼玲
- 关键词:魂瓶宗教信仰儒家道教
- 中国古代五通神信仰与五通神故事研究
- 五通神是唐宋时期兴起于江南民间的俗神。有明确记载时间的五通神信仰出现在唐末,此后历经千年的发展,其庙宇遍布长江以南的各个省市,成为古代民众普遍祀奉的神祇之一。其信仰以婺源地区为原点,不断地借助各种力量向往传播,如朝廷的多...
- 朱琼玲
- 关键词:人神关系文学意义
- 朱淑真《断肠集》人权思想探析
- 2014年
- 随着宋代理学的盛行,对妇女的桎梏日趋严重。在封建礼教的重重藩篱中,朱淑真只有在诗词创作中张扬其追求人权的意识。在《断肠集》中,朱淑真用诗词谱写了一曲曲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追求男女平等受教育权、社交权以及争取婚姻自主等方面人权的动人篇章。
- 朱琼玲
- 关键词:《断肠集》婚姻自主
- 爱·情·愁·怨:从《断肠集》探朱淑真的情感历程
- 2011年
- 针对前人对朱淑真"不贞"的误解,文章爰依朱淑真的情感历程为线,认为朱淑真的情感先后经历了少女时期的欢恋、新婚初期的缠绵、与夫离别的愁思、遭夫冷落的怨恨四个阶段。通过对《断肠集》中有关作品的分析与解读,可知朱淑真是一个情感专一的历史悲剧性人物。
- 朱琼玲
- 关键词:《断肠集》南宋
- 畲族民歌社会功能探析——以畲歌歌词为切入点
- 2015年
- 畲族民歌是畲族独特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在畲族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畲歌是畲民娱乐自己、娱乐他人、与神共娱的主要方式,是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寻觅伴侣的重要媒介,也是畲民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百科全书",更是畲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时期,畲族民歌在凝聚畲族民众、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仍将发挥特殊作用。
- 朱琼玲
- 关键词:畲族民歌社会功能
- 论地域文化对朱淑真诗词创作的影响
- 2016年
- 文学具有地域性特点,呈现地方色彩。朱淑真的诗词创作深受南宋钱塘自然环境、时代风气、历史典故和风土人情的影响。其对四时景物的描绘及对美好爱情的抒写,显示了江南文化的柔美清雅风格和独立自由的精神特质;在诗词意象的选取方面,借梅竹以表心志,则是南宋文人共同的审美取向;书写江南名胜、化用前人典故,描写钱塘异彩纷呈的节日习俗,亦显示了对江南文化特质的诗性诠释。
- 朱琼玲
- 关键词:诗词创作地域文化
- 朱淑真《断肠集》创作心旅探微
- 2014年
- 朱淑真的《断肠集》以作者的情感发展脉络为经,描写了一个向往自由与追求美好爱情的"本我",恪守礼教又大胆反抗的"自我",以及关注民生、蜕变重生的"超我",呈现出一个享受欢乐、经历痛苦,最后蜕变超越的女主人公形象。
- 朱琼玲
- 关键词:《断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