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水静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委党校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新农村建设中实用人才的现状及培养对策被引量:2
- 2012年
- 文章以马鞍山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为例,分析了目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苏平姜水静孙文柱
-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
-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分析了制约"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成效的原因,探讨了采用"移动+IPTV"模式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的可行性,搭建了基于"移动+IPTV"模式的远程教育平台模型,提出了"移动+IPTV"模式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 孙文柱郭庆生姜水静
- 关键词:远程教育IPTV
- 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2022年
-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是全面依法治国指导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必然要求。分析法治护航乡村振兴取得的主要成就、马鞍山市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推进中存在的主要短板,并提出推进我市乡村振兴法治保障的对策建议。
- 陶琼万师姜水静
- 关键词:法治保障
- 牢牢把握“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环节
- 2023年
- 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在“简政放权”上做减法、“强化监管”上做加法、“优化服务”上做乘法,以政务服务“小切口”推动政府职能“大转变”,为地方创新政府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改革在纵深推进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呕需我们找准目标、把握关键、精准施策,以更高起点、更大勇气、更实招数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全速全力推动“放管服”改革选代升级。
- 姜水静
- 关键词: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政务服务
- 清末宪政改革中的地方自治法律实践
- 2014年
- 清末宪政改革中,在中央政府颁布各自治章程后,地方精英发动了一场"自下而上"的地方自治法律实践。这一制度和现实脱节的运动虽没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面临的困境,然而,作为早期资产阶级的宪政改革成就,清末地方自治法律实践显示了地方自治作为国家权力架构的价值。
- 姜水静
- 关键词:清末地方自治宪政改革法律实践
- 提高司法公信力之三维考量——以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为视角
- 2016年
- 司法公信力是对司法活动本身的一种价值分析。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稳定的减压阀,同时也是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当前,"信访不信法"、"同案不同判"、"暴力袭击裁判"等现象的存在,折射出司法权的内在运行和社会公众的心理认同尚未达到高度契合。加快推进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深化独立司法、严格司法、民主司法的制度设计,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核心与关键。
- 姜水静
- 关键词:司法司法改革公信力
- 统计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 2006年
- 一、统计法的正确实施。需要完善的法律解释。
到目前为止,《统计法》还没有正式的法律解释,虽然曾出台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释义》,但那只是一个非正式的法律解释,属于学理解释的范畴。简单和笼统的缺陷,给统计法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例如在《统计法》第二十七条中有一个“情节较重”的规定,哪些具体表现称之为“情节较重”?由于所处的角度和利益关系的不同,在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上产生了很大的歧义。
- 姜水静
- 关键词:《统计法》法治化法律解释学理解释
- 我市城乡一体化之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优化的战略思考
- 2011年
-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力军”,是农民致富的“领头雁”、科技应用创新的“接力棒”。优化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引导和组织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
- 苏平姜水静孙文柱
-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优化统筹城乡发展农民致富传统农业
- 典权制度重建之法律思考被引量:2
- 2006年
- 典权制度是我国特有的法律制度。在民法典制定的过程中,对典权制度的存废存在诸多争论。新形势下,重建典权制度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也是完善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的需要。
- 姜水静
- 关键词:典权制度
- 设区市地方立法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设区市地方立法权是中国加强法治建设、处理日益复杂的地方性事务及促使地方政府科学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措施。由于中国设区市立法权问题研究时间较晚,现有的设区市立法文件较少、立法内容不完整,立法队伍专业化程度低,部分立法部门参与立法时行政化严重,导致法案脱离群众需求,缺乏科学性。设区市地方立法惟有梳理立法流程、法案内容和立法队伍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科学立法,合理配置立法队伍,落实立法第三方评估监督机制,提升民众立法参与意识,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设区市立法制度改革,方可为地方依法行政提供有效保障。
- 姜水静
- 关键词:设区市立法权法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