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唯仪 作品数:15 被引量:53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与方法,探讨黄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和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精的有效成分,通过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中检索AD相关疾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黄精-成分-靶点”网络,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PPI网络,并通过“CytoHubba”功能筛选关键基因,并进行GO生物进程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黄精中β-谷甾醇、黄芩甙元、薯蓣皂苷元有效成分份可能通过AKT1,CASP3,TP53,VEGFA,HIF1,mTOR等关键基因靶点调控神经退行性变途径-多种疾病、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等通路发挥防治AD的作用。结论:黄精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整合调节防治AD。 马唯 尹昀东 张颢龄 曹唯仪 高蕊关键词:黄精 阿尔茨海默病 网络药理学 银杏叶制剂治疗抑郁症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银杏叶制剂联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CBM,Pubmed等6个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与银杏叶制剂治疗抑郁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检索到文献242篇,最终筛选到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共12篇。然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银杏叶制剂联合西药治疗抑郁症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叶制剂联合西药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OR=2.48,95%CI(1.77,3.45),P<0.00001。同时,联合应用银杏叶制剂可降低HAMD量表评分,改善抑郁症状,MD=-3.22,95%CI(-4.25,-2.19),P<0.00001。结论:银杏叶制剂治疗组与西药常规治疗组比较,可提高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改善抑郁症状,降低HAMD评分,并可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 高洪阳 陆芳 赵阳 李庆娜 曹唯仪 孙明月关键词:抑郁症 银杏叶制剂 META分析 基于UPLC-Q-TOF-MS^(E)技术分析栀子-川芎药对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E))技术对栀子-川芎药对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识别,初步阐明其可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E)技术进行分析,结合Progenesis QI和Progenesis SDF Studio软件,根据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及对照品,鉴定和表征栀子-川芎药对体内外成分。结果:在栀子-川芎药对样品溶液中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其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4种,二萜类化合物4种,有机酸类化合物5种,苯酞类化合物4种,内酯类化合物3种。在给药小鼠血浆样品中鉴定出18种原型成分,7种成分来源于栀子,10种成分来源于川芎,1种栀子、川芎共有成分。结论:该研究对栀子-川芎药对水煎液及其入血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初步阐明了栀子-川芎药对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其后续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张艳 曹唯仪 张艳虹 张国瑗 周庆兵 贾子君 徐凤芹关键词:化学成分 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菊花舒心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靶点预测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菊花舒心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靶点。方法综合利用Drugbank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及idTarget服务器的数据信息,Cytoscape3.2.1软件、ClueGO软件的分析功能,构建稳定型心绞痛的分子生物网络、菊花舒心片的成分-靶点网络及菊花舒心片成分-稳定型心绞痛靶点网络,从多个角度探索菊花舒心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菊花舒心片可直接作用于12个稳定型心绞痛靶点及83个与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的靶点,这些靶点可通过抗氧化损伤、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等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结论菊花舒心片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直接或间接的发挥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孙明月 陆芳 李睿 曹唯仪 高蕊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 网络药理学 心痛 Ⅰ期药物临床试验电子化管理系统刍议 被引量:8 2019年 随着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不断深化,2017年我国成为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Use,ICH)的正式成员。作为药物临床试验研究的"第一道门槛",Ⅰ期临床试验中电子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将对试验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总结了Ⅰ期药物临床试验的自身特点,据此对适用于该阶段的临床试验电子化管理系统需求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电子化管理系统应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姚贺之 李睿 高蕊 曹唯仪 王淑阁一种血浆中丹酚酸B、阿司匹林、水杨酸的联合定量测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浆中丹酚酸B、阿司匹林、水杨酸的联合定量测定方法,包括分别绘制丹酚酸B、阿司匹林、水杨酸的标准曲线,然后采用UPLC‑MS/MS分析测定待测血浆中丹酚酸B、阿司匹林、水杨酸、内标物质的色谱图、色谱峰面积... 曹唯仪 李睿 高蕊文献传递 丹酚酸B、芍药苷和甘草酸复配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建立血浆中丹酚酸B、芍药苷和甘草酸的HPLC-MS检测方法,研究3种成分复配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特征。方法尾静脉给予大鼠3种成分复配混合液,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法处理,并以氯霉素为内标、用HPLC-MS法测定血浆中3种成分的质量浓度。血药质量浓度数据用WinNonlin 7.0软件按照非房室模型处理,计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2种离子模式下同时检测3种成分的HPLC-MS方法,丹酚酸B、芍药苷和甘草酸分别在0.02~6.25,0.01~4.38和0.04~12.5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在85%~115%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稳定性符合要求。丹酚酸B和甘草酸的血药质量浓度-时间曲线分别显示1和2个吸收峰。大鼠体内丹酚酸B、芍药苷和甘草酸的t1/2分别为23.11±6.57,2.85±0.83和6.71±1.63min,AUC0~t分别为0.86±0.05,9.84±0.46和27.31±1.68mg·L^(-1)·h。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3种成分联合用药的含量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杨春梅 杨春梅 曹唯仪 侯俊玲 施露关键词:丹酚酸B 芍药苷 甘草酸 药动学 附杞固本膏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连续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分析 2024年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对附杞固本膏的耐受程度,探索附杞固本膏主要活性成分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及治疗肾阳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连续给药、安慰剂对照设计。共纳入健康受试者24例,设置75 g和100 g 2个剂量组,每剂量组12例受试者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组按剂量给予药物或安慰剂,连续给药14 d,期间记录受试者体征以进行安全性评估。按方案规定的时间点采集生物样本,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UPLCQqQ-MS/MS)检测生物样本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血药浓度,通过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血浆和尿液样本中内源代谢物的相对含量,使用EZinfo 3.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利用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和t检验P<0.05筛选差异代谢物,并利用代谢物分析平台MetaboAnalyst 6.0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安全性评价中,未观察到不良事件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的趋势。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血浆浓度多数低于定量下限,苯甲酰乌头原碱首次给药后71%的血药浓度低于定量下限。75 g组和100 g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连续给药12 d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末次给药后体内药物浓度及整体暴露较首次给药有所增加,但未出现安全性相关的药物蓄积。血中鉴定出附杞固本膏诱导的差异代谢物45个,包括酰基肉碱11种、脂肪酸10种、氨基酸4种、脂质20种,富集到α-亚麻酸与亚油酸代谢、支链脂肪酸氧化、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等通路。尿中鉴定出差异代谢物22种,主要包括氨 刘峻宇 曹唯仪 孙敏 陆芳 杨巧宁 张菀桐 曲华 王淑阁 李睿 高蕊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代谢组学 安全性 耐受性 天麻提取物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人体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人体对天麻提取物的耐受程度和安全性,为制定Ⅱ期临床研究方案提供安全有效的给药剂量及依据。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开放、空白对照的研究设计,单次给药入组4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28 d连续给药入组24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于入组前、给药后若干时点以及出组时进行实验室安全性指标的检查。结果:单次给药确定的最大耐受量为140 mg·d-1,连续给药确定的临床推荐剂量为84 mg·d-1,试验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17例次。经研究者综合判定,该药的不良反应为尿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升高、低血压和腹泻。结论:试验同时观察到该药的可疑不良反应包括:QT间期延长、ALT升高、牙痛、窦性心动过速、尿微量白蛋白升高,建议进一步在扩大的人群样本中观察确认。 李睿 赵迎盼 高洪阳 王淑阁 李博 訾明杰 侯金茹 赵阳 李庆娜 曹唯仪 高蕊关键词:天麻提取物 中药新药早期临床安全性评价思路初探 被引量:6 2016年 近年来,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药具有多组分、复方配伍的特点,且作用物质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这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作者基于网络药理学、药动学以及组学技术构建药物分子-作用靶点-内源性物质的安全性评价模式,为中药新药早期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睿 曹唯仪 唐旭东 孙明月 陆芳 高蕊关键词:安全性评价 代谢组学 网络药理学 药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