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主题

  • 1篇碘代苯
  • 1篇氢键
  • 1篇吡啶
  • 1篇酰胺
  • 1篇戊二酮
  • 1篇物理性质
  • 1篇晶体
  • 1篇晶体结构
  • 1篇光物理
  • 1篇光物理性质
  • 1篇二酮
  • 1篇发光
  • 1篇分子
  • 1篇分子间
  • 1篇分子间氢键
  • 1篇2,4-戊二...
  • 1篇C^N

机构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2篇骆开均
  • 2篇李权
  • 2篇张仕林
  • 1篇郭清
  • 1篇苏祎伟
  • 1篇耿浩

传媒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含两个酰胺基团的卟啉二聚体分子间氢键引起的发光光谱红移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5-(4-甲酸基苯基)-10,15,20-三(4-十二烷氧基苯基)卟啉(HAc TPP)与乙二胺,丙二胺和丁二胺反应,制备了一类含2个酰胺基团的卟啉二聚体C2(Am TPP)2、C3(Am TPP)2和C4(Am TPP)2以及相应的配合物Pt2C2(Am TPP)2、Pt2C3(Am TPP)2和Pt2C4(Am TPP)2。采用1H NMR、13C NMR、质谱、元素分析、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对二聚体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电化学和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二聚体和相应的铂配合物的光致发光(PL)光谱性质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在10-7mol·L-1THF稀溶液中,二聚体与单羧基卟啉的PL光谱基本一致。当浓度增加到10-3 mol·L-1 THF溶液时,二聚体的光致发光光谱最大值从657 nm红移到675 nm,比单羧基卟啉红移了18 nm。当与金属铂配位后,这种发射光谱随浓度增加而变化的特性更加明显。二聚体配合物在10-7 mol·L-1 THF稀溶液中PL光谱就产生了红移现象,最大发射峰λmax为673 nm,比单羧基卟啉红移16 nm。在高浓度10-4 mol·L-1 THF溶液和升华薄膜中的PL最大发射峰进一步红移到727 nm的近红外区。进一步,为了证实二聚体配合物分子间的π-π和Pt-Pt相互作用,我们以配合物Pt2C3(Am TPP)2为例,对二聚体配合物固体在常温和低温77K的PL光谱进行了测试,发现固体配合物表现出与温度相关的PL性质。当温度降到77 K时,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从658 nm红移到674 nm,红移了16 nm。实验表明,卟啉二聚体和相应的配合物的红移现象与二聚体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卟啉二聚体中的两个酰胺基团能够产生较强的分子间氢键,导致二聚体分子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π-π和Pt-Pt相互作用,使得二聚体PL光谱产生红移。
骆开均张仕林苏祎伟李权
关键词:氢键酰胺
室温发光的[2-(3-碘代苯基)吡啶-C^N][2,4-戊二酮]钯(Ⅱ):合成、晶体结构及其光物理性质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以2-(3-碘苯基)吡啶(HIppy)为主配体,乙酰丙酮(acac)为辅助配体合成了[2-(3-碘代苯基)吡啶-C^N][2,4-戊二酮-O^O]钯(Ⅱ)[(Ippy)Pd(acac)]配合物,通过核磁、质谱、单晶衍射等数据确定其结构.为了考察碘原子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影响,合成了非碘代的配合物[(ppy)Pd(acac)].单晶结构表明,金属钯与配体形成变形的平面正方形结构,螯合平面C007Pd01N005与O003Pd01O004之间的二面角为3.72°.室温下,配合物(Ippy)Pd(acac)和(ppy)Pd(acac)都具有明显的光致发光(PL)光谱,在四氢呋喃(THF)溶液中两个配合物最大PL光谱在400 nm处,伴随着一个422 nm的肩峰.发光寿命分别为14.9和18.5 ns,我们将室温发光归属于金属微扰配体的单线态(^1LC)荧光.(ppy)Pd(acac)和(Ippy)Pd(acac)在THF溶液中PL量子效率为0.012和0.18,含碘的配合物和不含碘的配合物量子效率相差15倍.可见在配体中的苯环上引入碘原子有效降低了激发态非辐射衰减,从而显著提升了配合物的PL量子效率.相反,在低温77 K下,两个配合物呈现出相同的具有精细结构的PL光谱,发射峰分别在460、484、495和521 nm处,配合物的寿命分别为0.138和0.162 ms,配合物在低温下的发射光谱归属于^3MLCT和^3LC三线态混合的磷光.(Ippy)Pd(acac)在室温时,PL发射光谱的CIE坐标值为(0.169,0.091),是一种色纯度较高的蓝光配合物.
骆开均耿浩郭清张仕林李权
关键词:晶体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