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春胜 作品数:12 被引量:132 H指数:6 供职机构: 邢台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三通道单孔穿刺器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研究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对不同类型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三通道组(67例)和常规组(74例),结合阑尾炎类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监护人对腹壁切口的满意程度。结果三通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其中复杂性阑尾炎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性阑尾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7/67)、18.9%(1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6%)显著低于复杂性阑尾炎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1,P=0.005)。三通道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腹壁切口感染率为1.5%,显著低于常规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应用于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尤其是对于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可减少其腹壁切口感染可能。 段春胜 周丽霞 朱旭光 李媛 王淼关键词:小儿 阑尾切除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病原菌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EC患儿95例,检测患儿粪便标本及血液标本病原菌情况,根据患儿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51例、晚期手术组44例,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瘘或腹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95例患儿共分离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56.16%,以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占39.73%,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1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0%;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链霉素和利奈唑胺较敏感(耐药率<16%)。早期手术组患儿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优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治愈率为80.39%(41/51)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尽早进行手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愈率。 朱旭光 朱君丽 周丽霞 段春胜 李媛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病原菌 手术治疗 疗效 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253例体会 2016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及双沟疝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53例。结果25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约10~35 min,平均23 min,手术时间短,局部水肿轻,切口小,无需缝合,且术中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本组21.3%),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粘连,得以一并手术。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6个月,2例复发病例(0.79%)。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可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 段春胜 朱旭光 李媛 周丽霞关键词:腹腔镜 小儿腹股沟疝 手术治疗 TRIM59通过结合BCLAF1调控人皮肤黑色素瘤SK-MEL-2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2022年 目的:探究三结构域蛋白59(TRIM59)调控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SK-MEL-2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迁移侵袭的作用机制,及其与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之间的关系。方法:qPCR和WB法检测人表皮黑色素细胞HEMn-LP、人皮肤黑色素瘤细胞SK-MEL-2、UACC903、A375及36例邢台市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收集的皮肤黑色素瘤组织中TRIM59的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脂质体将si-con、si-TRIM59转染至SK-MEL-2细胞中,WB法检测干扰TRIM59表达对细胞中周期蛋白D1(CC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肿瘤抑制蛋白基因(TP53)和BCLAF1蛋白表达的影响,CCK-8法、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的活性、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检测对细胞中TRIM59蛋白与BCLAF1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与HEMn-LP细胞相比,SK-MEL-2、UACC903、A375细胞中TRIM59 mRNA和TRIM59、BCLAF1蛋白均呈高表达(均P<0.05),SK-MEL-2细胞中TRIM59表达水平最高。相较于si-con组和Normal组,沉默TRIM59后,SK-MEL-2细胞的活性显著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2期,CCND1、CDK2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P53蛋白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划痕抑制率明显升高,迁移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均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TRIM59与BCLAF1之间存在蛋白结合关系。TRIM59与BCLAF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8,P<0.001)。结论:干扰TRIM59表达能够抑制人皮肤黑色素瘤SK-MEL-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促进凋亡,抑制SK-MEL-2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TRIM59结合BCLAF1有关。 刘建敏 周亚净 何润之 段春胜关键词:皮肤黑色素瘤 蛋白结合 恶性生物学行为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69例患儿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为12.64%;切口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革兰阳性菌19株;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岁、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h、自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12h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与患儿年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自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密切相关。 朱旭光 周丽霞 段春胜 李媛 王伟关键词:小儿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术后感染 单孔腹腔镜结合阑尾悬吊治疗小儿阑尾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结合阑尾悬吊治疗小儿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230例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单孔腹腔镜结合阑尾悬吊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后12、24、36、72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并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7 d时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24、36、72 h时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7 d低于术前及术后1 d,且观察组术后1、7 d血清IL-8、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下气肿、腹腔残余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脐疝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单孔腹腔镜结合阑尾悬吊治疗小儿阑尾炎能明显减轻患儿机体炎症应激反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相对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具美观价值。 段春胜 赵俊卿 朱旭光 李媛 周丽霞关键词:腹腔镜检查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MAPK通路和激活Nrf2通路实现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脊髓损伤(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SCI通常会引发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继发性组织损伤和进一步的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除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SCI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是治疗SCI的策略.目的是研究红景天苷(SAD)是否分别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和激活Nrf2通路对SCI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在体外实验中,使用q 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SAD对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以及不同浓度SAD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各组细胞中MDA含量、ROS水平、SOD和GSH-Px活力;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S中P38、p-P38、JNK、p-JNK、ERK、p-ERK以及Nrf2、HO-1和NQO-1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D抑制了对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和释放.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能够通过减少MDA含量和ROS水平同时提高SOD和GSH-Px活力.此外,通过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发现SAD抑制了P38、JN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并上调了Nrf2、HO-1、NQO-1的表达.结论是SAD可以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JNK和ERK磷酸化,减少SCI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并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中Nrf2、HO-1、NQO-1减轻H_(2)O_(2)诱导的AS氧化损伤. 周亚净 段春胜 何润之 程芳 刘建敏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 红景天苷 脊髓损伤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bis,NEC)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出生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条件的新生儿50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新生儿是否发生NEC对全部病例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式,筛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可能的预防对策进行探讨。结果2019年1月~2019年9月有38例新生儿发生NEC,被研究新生儿的NEC的患病率为7.60%,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缺氧窒息、肺部感染、败血症、母乳喂养、使用益生菌、维生素A水平均成为新生儿发生NEC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16,0.886,10.114,9.034,8.610,5.376,7.729,0.096,0.121,0.888,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新生儿罹患NEC,需要进行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朱君丽 朱旭光 马丽媛 周丽霞 段春胜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炎性反应 早产儿 胎龄 高龄产妇 腹腔镜治疗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血清slCAM-1与IL-8和TNF-α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4 2017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感染阑尾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lCAM-1)、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和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感染的阑尾炎患儿213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10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10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血清slCAM-1、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指标和免疫细胞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血清slCAM-1为181.62±26.51ng/mL、IL-8为112.04±12.38pg/mL及TNF-α为51.72±3.25pg/mL,与对照组血清炎性指标值比较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指标WBC为9.02±2.15×10~9/L、NEUT为6.04±2.46×10~9/L、LY为1.78±0.35×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感染的阑尾炎,对患儿的血清slCAM-1、IL-8以及TNF-α指标水平有显著改善,并且对患者相关的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对阑尾炎急性化脓感染治疗的高效、理想的术式方法。 段春胜 周丽霞 王军辉 朱旭光 李媛关键词:腹腔镜 阑尾炎 IL-8 TNF-Α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GEO差异基因芯片数据探讨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2024年 为了探究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GEO差异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结合体内实验,筛选芦丁对脊髓损伤的作用靶点.首先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uperPred数据库获得芦丁的作用靶点,同时采用GEO差异基因、CTD、OMIM、PharmGkb疾病数据库获取脊髓损伤的疾病靶点;然后应用Cytoscape软件采用蛋白互作的方式筛选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的核心靶点,并采用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Rutgers MASCIS脊髓损伤撞击器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芦丁干预3 d后采用BBB运动评分法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脊髓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NF-κB的表达水平以及ROS和MDA含量.结果发现:(1)芦丁共有56个对应的蛋白靶点,脊髓损伤筛选到4 624个疾病靶点,合并后得到5个核心靶点,即CASP3、ESR1、GSK3B、IL-6、MTOR;(2) GO功能主要集中在对氧化应激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NF-κB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3)分子对接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芦丁与5个核心靶点均有良好且稳定的结合;(4)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使用芦丁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可以降低脊髓的含水量,减少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的产生.上述结果证实,芦丁可以通过多个靶点以及多条通路在治疗脊髓损伤中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周亚净 段春胜 何润之 程芳 吴黎莉 刘建敏关键词:芦丁 脊髓损伤 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