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旭

作品数:24 被引量:207H指数:8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高粱
  • 7篇小麦
  • 7篇基因
  • 5篇酒用
  • 4篇性状
  • 4篇糯高粱
  • 4篇抗旱
  • 4篇抗旱性
  • 4篇抗旱性鉴定
  • 4篇抗旱指标
  • 3篇锈病
  • 3篇育种
  • 3篇条锈病
  • 3篇普通小麦
  • 3篇种质
  • 3篇种质资源
  • 3篇综合评价
  • 3篇薏苡
  • 3篇QTL定位
  • 3篇成株

机构

  • 24篇贵州省农业科...
  • 9篇贵州大学
  • 3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安顺学院
  • 1篇漯河市农业科...

作者

  • 24篇张立异
  • 24篇高旭
  • 10篇汪灿
  • 9篇周棱波
  • 6篇徐燕
  • 6篇张国兵
  • 5篇邵明波
  • 4篇辛智海
  • 3篇邹桂花
  • 3篇何庆才
  • 3篇陈天青
  • 2篇邵明波
  • 2篇隋建枢
  • 1篇张庆勤
  • 1篇彭秋
  • 1篇王林
  • 1篇贾秋珍
  • 1篇李文贞
  • 1篇高杰

传媒

  • 4篇种子
  • 4篇农技服务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薏苡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被引量:54
2017年
【目的】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确定抗旱指标,筛选抗旱种质,促进薏苡产业发展。【方法】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反复干旱2个处理,在旱棚内进行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幼苗存活率、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影响;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干旱胁迫对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干旱存活率与茎粗、叶宽和根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不显著的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根干重、根鲜重、叶宽、根粗、根长、幼苗干旱存活率、地上部干重、茎粗、地上部鲜重、叶长和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6个主成分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1.4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根干重、叶宽、根鲜重、茎粗、根粗、幼苗干旱存活率、根长、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长,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吻合。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薏苡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级别,其中Ⅰ级3份、Ⅱ级17份、Ⅲ级9份、Ⅳ级20份、Ⅴ级1份。除叶长、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CDC值、D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D值密切相关的指标有幼苗干旱存活�
汪灿周棱波张国兵张立异徐燕高旭姜讷邵明波
关键词:薏苡苗期抗旱性抗旱指标综合评价
薏苡种质资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被引量:34
2017年
干旱是影响薏苡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薏苡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培育抗旱品种,对薏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以抗旱性不同的6份薏苡种质为材料,通过调查5个不同浓度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确定了薏苡萌发期模拟干旱胁迫的最适PEG-6000水溶液渗透势为-0.1 MPa。然后以-0.1 MPa的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探讨50份薏苡种质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芽长、芽粗、芽鲜重、芽干重、根长、根粗、根鲜重和根干重的变化,利用综合评价法对50份薏苡种质进行萌发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薏苡萌发期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分别为yy18-1、yy14-3和yy13-1,可为薏苡抗旱育种、抗旱机理及干旱调控缓解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芽长、芽干重、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可作为薏苡种质资源萌发期简单、直观的抗旱性评价指标。
汪灿周棱波周棱波张立异张国兵高旭张立异徐燕
关键词:薏苡萌发期抗旱性抗旱指标综合评价
小麦贵协3号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定位
2022年
贵协3号对当前的条锈病流行小种表现为近免疫或高抗。为更好地利用贵协3号,拓宽小麦抗性育种资源,以Avocet S(来自澳大利亚的高感条锈病小麦品种)为母本、贵协3号为父本构建的F_(2:7)代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运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并结合转录组测序(BSR-Seq)和小麦55K SNP芯片技术对抗条锈病QTL进行遗传定位。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有7个抗条锈病QTL,分别位于小麦1B(1)、2A(2)、2D(1)、5A(2)和6B(1)染色体上。其中位于2AS染色体上的Qyr.gaas.2A在三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置信区间为AX-108824773~AX-111675237(0~2.5 cM),对应的物理区间为15.87~31.89 Mb(16.02 Mb),可解释17.07%~34.59%的表型变异。为了进一步提高该QTL的定位精度,在2AS染色体目标区段内设计了103对SSR标记引物,并选择2AS染色体上已报道的22个SSR标记,在双亲、抗感池和RIL群体中进行筛选和验证。最终筛选出6个多态性标记(Xcfd36、Xwmc382、hls-2A-04、hls-2A-17、hls-2A-18和hls-2A-103)可将Qyr.gaas.2A缩小到3.04 Mb的物理区间(15.87~18.91 Mb)内。在该目标区间共预测到13个候选基因,将在下一步的研究中进行分析验证。
高旭程斌高煜葛昌斌丁延庆曹宁辛智海张立异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基因定位
257份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明来自中国的257份高粱种质资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贵州酒用高粱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57份高粱种质资源的15个数值型性状和3个描述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评估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15个数值型农艺性状中,平均变异系数为19.83%,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04,变异系数以最长一级枝梗最大(33.16%),长宽比最小(9.4%);遗传多样性指数以株高最大(2.09),最长一级支梗最小(1.94)。在3个描述型性状中,籽粒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69),其次是穗形(1.53),穗型最低(1.30)。相关性分析表明,15个数值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粒长、粒宽均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86,穗长与最长一级支梗数和叶鞘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1。主成分分析表明,15个数值型农艺性状可分为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2.40%。聚类分析表明,257份高粱种质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中的高粱资源具有较大的千粒重,类群Ⅱ中的高粱穗型多为中散型,且株高较矮,类群Ⅲ中的种质主要表现为植株较高。【结论】257份高粱种质资源在18个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一些株型相关性状(株高、茎节数、茎粗、叶鞘长、穗柄长、一级枝梗、最长一级枝梗、旗叶长)和籽粒相关性状(千粒重、粒长、粒宽和长宽比)之间呈显著关联性,聚类的3个类群具有一定的区域特性。结合贵州高粱株高较高和千粒重较低的特点,第Ⅰ和第Ⅱ类群的部分种质(郎糯1号、泸州红2号、高08、板江高粱-GX、赤水红粱1号、赤水红粱2号、370、黔高7号、433、茅红糯2号、黔高6号、黔高4号、黔高2号、黔高3号、地丁、睁眼三、7103、371、永123、NMG等)可作为贵州酒用高粱遗传改良的�
高旭冯周丁延庆徐建霞曹宁程斌汪灿张立异
关键词:高粱农艺性状种质资源
贵州糯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糯性小麦具有优异的酿酒特性。目前贵州省内缺乏具有推广价值的糯性小麦,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有效提高选育适合贵州生态气候的糯性小麦新材料的效率。本研究利用与小麦糯质基因(Wx-A1a,Wx-B1a和Wx-D1a)连锁的特异分子标记,对俞糯麦×0117的F2代群体进行Wx基因位点扫描鉴定。结果发现:在显著水平p>0.05时,3个糯质基因位点在F2代中的分离比例符合预期比例。在56个F2代分离群体中,3个基因位点都存在的材料有4株(7.14%);单缺失Wx-A1a或Wx-B1a或Wx-D1a基因位点的材料编号分别为5(8.93%)、8(14.29%)和19(33.93%);Wx-A1a和Wx-B1a基因位点同时缺失的材料为5株(8.93%);Wx-A1a和Wx-D1a基因位点同时缺失材料为4株(7.14%);Wx-B1a和Wx-D1a基因位点同时缺失材料为11株(19.64%);3个基因位点都缺失的全糯质单株未发现。
程斌辛智海高旭隋建枢曹宁丁延庆何庆才张立异
关键词:糯性小麦WX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超高密度Bin图谱定位高粱籽粒物理性状的QTL
2022年
高粱籽粒物理性状是影响酒用高粱酿造工艺的关键因素,定位影响这些性状的QTL/基因,对酒用高粱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来源于654与LTR108的244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开展基因分析,构建了包含3418个Bin标记的高密度连锁遗传图谱。2021-2022年,在海南陵水和乐东调查了RIL群体的籽粒种果皮厚度和颜色。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在7条染色体(1~5、8、10)上共检测到25个QTLs与7个性状(外果皮厚度、中果皮厚度、果皮厚度、种皮厚度、子实皮厚度、外果皮颜色和种皮颜色)相关。1个位于2号染色体的重要QTL(57.83~57.96Mb)在多个性状和多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与控制中果皮厚度的Z基因位点一致。在该位点附近发现了3个候选基因(Sobic.002G204200、Sobic.002G206700和Sobic.002G206750),与其他作物中编码泛素家族蛋白和多胺合成代谢相关蛋白的基因同源,参与调控种子大小形成。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Z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冯周曹宁丁延庆徐建霞高旭程斌邹桂花张立异
关键词:高粱QTL定位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在贵州地区种植时的最佳株距和行距,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株距对红粱丰1号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产量、株高、穗长、茎粗、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单宁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在贵州地区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行距为70 cm、株距为25 cm较好。
张国兵汪灿周棱波徐燕高旭姜讷张立异邵明波
关键词:株行距配置农艺性状
酿酒高粱籽粒理化品质及蒸煮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讨不同高粱籽粒理化品质与蒸煮特性之间的关系,明确主要影响高粱蒸煮特性的理化指标。文章系统对16个高粱品种(品系)籽粒理化品质和蒸煮特性进行了测定,并进行科学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同性质和不同性质淀粉结构高粱的理化品质间均存在一定差异,粳性高粱籽粒千粒重大于糯性高粱;支链淀粉含量糯性高粱大于粳性高粱;蒸煮特性方面大部分粳高粱的膨胀率和裂口率要显著高于糯高粱。(2)高粱籽粒膨胀率与裂口率和直涟淀粉之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支链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种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籽粒裂口率与籽粒千粒重和直涟淀粉之间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与籽粒外果皮厚度、种皮厚度和支链淀粉之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P<0.05)。(3)回归结果得出千粒重每增加1 g,膨胀率和裂口率分别增加5.5487%和0.9061%;种皮厚度每增加1μm,膨胀率和裂口率分别降低7.3572%和1.3582%;直链淀粉含量每增加1%,膨胀率和裂口率分别增加5.3296%和0.7299%;支链淀粉含量每增加1%,膨胀率和裂口率分别降低4.5788%和0.6276%。(4)通过欧氏平均聚类分析法最终将16个品种蒸煮特性分为4类,即强耐蒸煮型、耐蒸煮型、耐蒸煮能力较差型和不耐蒸煮型。该研究明确了影响高粱籽粒蒸煮特性的籽粒品质为千粒重、种皮厚度、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弄清了彼此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筛选出了强耐蒸煮型高粱,对今后酿酒高粱品种的选育及酒企酿造原料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旭徐建霞丁延庆王林冯周曹宁程斌张立异
关键词:高粱蒸煮特性聚类分析
粒用高粱种质资源耐冷性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低温胁迫是影响高粱萌发及幼苗长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调查高粱耐冷性与籽粒品质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耐冷综合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257份粒用高粱为试验材料,开展10℃低温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率和幼苗4℃低温胁迫处理7 d后的幼苗耐冷性研究。结果表明,种子低温萌发率达到一级的样品数为60份(23.35%),幼苗耐冷等级达到一级的样品数为36份(14.01%),而种子萌发率和幼苗耐冷能力均达到一级的材料只有7份。种子低温萌发率与种子脂肪含量和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幼苗低温存活率与种子脂肪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低温胁迫下7个高耐冷种质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率、脂肪和蛋白质指标平均耐冷综合评价U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为:GZ 066、GZ 249、GZ 241、GZ 001、GZ 162、GZ 125、GZ 235。通过基于欧氏距离的聚类分析最终将7个高耐冷种质分为3类,即高强耐冷类型(GZ 066、GZ 249和GZ 241)、中强耐冷类型(GZ 001和GZ 162)和强耐冷类型(GZ 125和GZ 235)。综上,种子萌发率、幼苗存活率、脂肪和蛋白质等4个指标可作为高粱耐冷性的鉴定指标,结合隶属函数法可科学综合评价高粱的耐冷性。
徐建霞丁延庆曹宁程斌高旭邹桂花邹桂花
关键词:粒用高粱耐冷性籽粒品质隶属函数聚类分析
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对高粱穗部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1
2023年
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进行高粱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分析,为酒用高粱标记辅助育种和重要基因遗传机制解析提供理论依据。以美国籽粒高粱品种BTx623和酱香型白酒用高粱品种红缨子构建的包含205个家系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2020-2021年在贵州贵阳、安顺和海南乐东的5个环境下,开展了5个穗型性状(穗长、穗柄长、穗轴节数、一级枝梗数和最长一级枝梗长)的调查。利用高密度连锁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开展QTL定位。在高粱的基因组上一共检测到61个QTL涉及45个不同QTL遗传位点,其中与穗长、穗柄长、穗轴节数、一级枝梗数和最长一级枝梗长相关QTL分别为14、10、8、11和18个。在多个性状或多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的19个重要QTL位点分别位于1(3个)、3(4个)、4(2个)、5(1个)、6(4个)、7(1个)、8(3个)和9(1个)号染色体上,并在其中12个QTL位点置信区间内或附近确定了13个候选基因,它们与控制水稻穗型的基因同源(DEP1、RGN1、OsPID、OsSPL7和WTG1等),为进一步克隆和功能验证这些候选基因提供依据。
丁延庆汪灿徐建霞高旭程斌曹宁张立异
关键词:高粱候选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