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芳 作品数:5 被引量:41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48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检测在阵发性房颤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探讨48 h长时程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电图室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病人357例,其中长时程组病人179例,年龄(60.2±15.4)岁,采用48 h长时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常规组178例,年龄(56.4±24.8)岁,采用24 h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病人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结果长时程组中共检测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18例,检出率为10.1%,常规组中检测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7例,检出率为3.9%。48 h长时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组阵发性房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组。结论 48 h长时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房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廖丽红 黄顺红 刘甲兴 傅静瑜 施丽沙 陈哲民 陈素芳 林秋萍 陈小珊关键词:阵发性房颤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MSCT多期增强征象联合CA199、CA242、NSE对48例肺癌患者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征象联合CA199、CA242、NSE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记录所有患者影像征象及血清CA199、CA242、NSE水平,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不同征象中相关指标水平表达。结果MS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联合CA199、CA242和NSE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MSCT或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查(P<0.05);48例肺癌患者中表现有坏死空洞12例,有“毛刺”征14例及“深分叶”征16例,其中存在坏死空洞、“毛刺”征以及“深分叶”征肺癌患者其血清CA199、CA242和NSE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坏死空洞、无“毛刺”征及无“深分叶”征者(P<0.05)。结论MSCT检查中的影像学征象与实验室特异性标志物CA199、CA242和NSE的表达有着密切联系,故将MS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结合实验室特异性标志物检查相结合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更高。 陈素芳 王炳南 王素娥 赵国伟 刘彦芳 马小贝关键词:多层螺旋CT CA199 CA242 NSE 肺癌 细胞形态联合血液学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联合血液学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共61例,其中A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8例,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33例。比较两组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检查、血液学指标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A组原粒细胞人数占比高于B组,巨红细胞人数占比低于B组(P<0.05)。两组间比较,B组巨核细胞减少程度、细胞外铁阳性率、红系和粒系减少程度高于A组,小巨核细胞、细胞内铁、类巨幼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异常、核浆发育不平衡、原粒细胞大于5%低于A组(P<0.05)。根据ROC曲线可知,细胞形态学联合血液学指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幼细胞性贫血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90%、87.50%,AUC=0.941(95%CI:0.881~0.994),高于细胞形态学、血液学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采用血液学指标检查结合细胞形态学检查,能提高临床诊断效能。 王振兴 王杰 刘福莲 陈素芳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幼细胞性贫血 血液学指标 细胞形态学 血清维生素D_(3)、血清游离轻链、血清游离轻链比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分析维生素D_(3)、血清游离轻链(sFLC)、血清游离轻链比(rFLC)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8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进行体检且各项指标正常的78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D_(3)、sFLC、rFLC水平,分析血清维生素D_(3)、sFLC、rFLC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_(3)、sFLC、rF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维生素D_(3)、sFLC、rFLC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Ⅱ~Ⅲ期患者的血清维生素D_(3)、sFLC、rFLC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91.36%)、特异性(97.44%)及准确性(94.34%)均高于单一检测.结论:血清维生素D_(3)、sFLC、rFLC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王振兴 王杰 刘福莲 陈素芳关键词:血清游离轻链 多发性骨髓瘤 18F-FDG PET-CT参数与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PET-CT)参数与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根据NACT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37)和无效组(n=35),评估化疗前、化疗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患者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测算化疗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SUV变化值(⊿SUVmax1、⊿S U Vm a x 2)、变化率(⊿S U Vm a x 1%、⊿SUVmax2%),靶组织/非靶组织平均放射性计数(T/NT)、T/NT变化值(⊿T/NT1、⊿T/NT2)及变化率(⊿T/NT1%、⊿T/NT2%),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预测疗效的效能。结果①化疗第1疗程、第2疗程后,两组SUVmax均低于化疗前(P<0.05),且随时间变化而降低(P<0.05),有效组各时间点SUVmax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②有效组⊿SUVmax1、⊿SUVmax2、⊿SUVmax1%、⊿SUVmax2%均高于无效组(P<0.05);③有效组T/NT、⊿T/NT1、⊿T/NT2、⊿T/NT1%、⊿T/NT2%均高于无效组(P<0.05);④各指标中,SUVmax2%的AUC最高,为0.901;⊿T/NT2%的灵敏度最高,为0.914%;⊿T/NT2的特异度最高,为0.919。结论 18F-FDG PET-CTSUVmax、T/NT变化值和变化率均与NACT疗效关系密切,可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NACT疗效。 李山岭 赵真真 王杰 陈素芳 王振兴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