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力剑

作品数:18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超声
  • 4篇心动图
  • 4篇心脏
  • 4篇血流
  • 4篇超声心动图
  • 4篇超声诊断
  • 3篇多普勒
  • 3篇肾衰
  • 3篇冠脉
  • 3篇冠脉血流
  • 3篇超声评价
  • 2篇多普勒超声
  • 2篇多普勒超声评...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心腔
  • 2篇心腔内
  • 2篇心室
  • 2篇心室肥厚
  • 2篇心室功能

机构

  • 18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8篇程力剑
  • 16篇李春梅
  • 16篇尹立雪
  • 11篇邓燕
  • 8篇王珊
  • 8篇李爽
  • 5篇蔡力
  • 5篇陶剑虹
  • 4篇郑昌琼
  • 3篇汪天富
  • 3篇王莉
  • 3篇罗芸
  • 3篇李德玉
  • 2篇郑翊
  • 2篇杜琼
  • 2篇黄文芳
  • 2篇杨明清
  • 2篇李刚
  • 2篇林婴
  • 1篇刘明江

传媒

  • 4篇医学科技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四川医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建立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监控下的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方法。方法  6只犬急性闭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确定希氏束和房室结准确空间位置、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内心肌激动顺序。引导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到达靶组织 ,监控刺激电极植入过程和确认消融电极与心内膜面接触。分别释放电脉冲进行靶点起搏和射频消融 ,同步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态确认实现希氏束起搏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实现了直接希氏束起搏 (1例 )和希氏束加室间隔起搏 (5例 )。希氏束起搏阈值为 :电压 (3 .0± 1 .0 )V ,脉宽 0 .5ms。希氏束起搏时导致了较早的室间隔电兴奋。窦性心律和希氏束起搏时QRS波宽度分别为 (59.7± 5 .3)ms和 (82 .8± 1 6 .6)ms (P =0 .0 2 )。完成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 40min(3~ 81min)和 3min(2~ 5min) ;平均X线曝光时间为 1 3min(1~ 55min)。病理解剖和组织切片表明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心腔内超声技术能够准确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实现希氏束起搏和房室结消融 。
尹立雪蔡力李春梅邓燕程力剑李爽王珊Tim LaskeNancy RakowTerrell WilliamsYong Zhao郑昌琼李德玉汪天富郑翊
关键词:房室结消融心脏电生理
自然组织谐波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1年
目的 研究超声心动图检查中自然组织谐波显像 (NTHI)改善图像质量是否有程度的差异。方法 经胸用基波显像 (FI)及NTHI对比分析成像条件不同的 80例二维超声心动图的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 (LAX)、心尖两腔切面(AP2 )和心尖四腔切面 (AP4)及 2 2个不同节段的内膜可视度 (EV)及心内结构清晰度。内膜EV根据内膜不可见、可见、清晰分为 1、2、3分。结果 NTHI能明显提高总的及不同切面的EV ,所有 2 2个节段EV也明显改善 ,但改善程度以AP2、AP4及其基底段、中段最佳 ;图像质量差的比图像质量好的心内结构改善更明显。但NTHI示心内结构稍显增厚 ,彩色血流显像不丰富。结论 支持NTHI能显著改善超声心动图二维图像 ,但不同节段、不同切面及成像条件不同的患者改善程度不同 ,因使心内结构稍显增厚 。
李春梅邓燕程力剑尹立雪
关键词:二维超声心动图NTHI图像质量
右心室横纹肌肉瘤误诊1例报告
2001年
患者男,25岁。全身乏力3月,咳嗽、气喘、轻度发热伴心悸,加重一周入院。外院彩超示:右房粘液瘤。查体:一般情况尚可,无发绀,体温37℃,脉搏82次/min,血压14.6KPa/10.6KPa;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3级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扑落样杂音;未见颈静脉怒张,肝脾不大,四肢无水肿。胸片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122°。
程力剑李春梅
关键词:误诊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关系研究
2002年
目的: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不同功能状态和肥厚的 ACE 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探讨ACE 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和肥厚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技术评价左心室结构(左心室室壁厚度)和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分别依据左心室室壁厚度(正常与增厚)、收缩功能(正常、亢进和减低)不同状况分组。PCR 反应检测不同分组组内 ACE 基因多态性并计算其频率分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ACE 基因型中 DD 型频率分布与左心室肥厚无关;Ⅱ型频率分布在左心室肥厚组高于非肥厚组,P=0.027。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功能异常组之间,ACE 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收缩功能异常组内收缩功能亢进与功能减低亚组间Ⅱ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左心室收缩功能亢进与收缩功能减低时 ACEⅡ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差异,表明 ACE 基因在收缩功能不同异常状态中可能存在不同效应;②ACEⅡ基因型频率在左心室肥厚组中增高可能与研究对象年龄和药物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林婴陶剑虹尹立雪杨明清黄文芳杜琼李春梅邓燕程力剑李刚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左心室功能左心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超声技术
AC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不同功能状态和肥厚的ACE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和肥厚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声技术评价左心室结构 (左心室室壁厚度 )和收缩功能指标 (射血分数 )。分别依据左心室室壁厚度 (正常与增厚 )、收缩功能 (正常、亢进和减低 )不同状况分组。PCR反应检测不同分组组内ACE基因多态性并计算其频率分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型中DD型频率分布与左心室肥厚无关 ;Ⅱ型频率分布在左心室肥厚组高于非肥厚组 ,P =0 0 2 7。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与功能异常组之间 ,ACE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收缩功能异常组内收缩功能亢进与功能减低亚组间Ⅱ基因型频率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①左心室收缩功能亢进与收缩功能减低时ACEⅡ基因型频率分布存在差异 ,表明ACE基因在收缩功能不同异常状态中可能存在不同效应 ;
林婴陶剑虹尹立雪杨明清黄文芳杜琼李春梅邓燕程力剑李刚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左心室功能左心室肥厚原发性高血压
超声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下腔静脉异位引流1例
2003年
程力剑尹立雪李爽王珊
关键词:超声检查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症下腔静脉异位引流小儿
肾衰透析患者冠脉血流和心功能的经胸多普勒超声评价
本文运用经胸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探讨肾功能衰竭者在血液透析中患者的冠脉血流变化和心功能改变情况,为本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李春梅王莉尹立雪程力剑李爽王珊
关键词:透析治疗冠脉血流量多普勒超声诊断
文献传递
心腔内超声评价希氏束起搏心脏血流动力学和解剖结构重构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采用单一的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和评价直接希氏束起搏诱导的心室激动顺序、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重构。方法 六只急性闭胸直接希氏束起搏狗模型。采用美国Medtronic导向引导鞘管和主动螺旋电极 ,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引导下将起搏电极分别置放于希氏束 (n =6)和右室心尖 (n =6)。所有部位的起搏频率均控制为 12 0次 /min。采用二维灰阶、血流频谱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技术 ,分别测量和计算心脏不同部位起搏时心室各房室和相连大血管解剖结构内径和容量、心肌的激动顺序和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 ,并进行不同起搏状态上述测量参数的配对统计比较。结果 希氏束起搏状态下 ,左心室壁内心肌的激动顺序、心脏主要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窦性心律状态下相同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与右心室心尖起搏状态下相同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单一的心腔内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技术能够有效地量化评价心脏起搏状态下的心脏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较 。
尹立雪蔡力李春梅邓燕程力剑李爽王珊Tim LaskeNancy RakowTerrell Williams郑昌琼李德玉汪天富郑翊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希氏束
肾衰透析患者冠脉血流和心功能的经胸多普勒超声评价
<正> 肾衰透析患者因多种因素往往有冠状动脉病变和左室肥厚,表现为冠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心功能异常。目前少见肾衰透析患者冠脉血流的多普勒超声研究报道。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是一种无创新方法.不仅可显示冠脉主干和分支血流,还可...
李春梅王莉尹立雪程力剑李爽王珊
超声引导心脏靶点起搏和精确消融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初步建立超声引导监控下的心脏传导系统的靶点起搏和精确消融方法。方法  12只杂种犬急性开胸模型。经颈静脉插入超声导管分别进入上腔静脉、右心房、室或经心脏表面进行心脏扫描。获取并确认心脏传导系统超声解剖结构标志及其心肌激动顺序 ,确定靶组织空间位置关系。引导经股静脉插入的心脏起搏或消融导管和经心脏表面插入的穿刺针到达靶组织并确认心内膜面接触 ,进行靶点起搏、精确射频及化学消融。超声实时监控全过程。对心脏离体标本进行病检和切片 ,确认靶点起搏位置、观察消融和起搏对心脏传导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损害。结果 超声能够在观察到心脏传导系统重要靶点部位、解剖结构的同时评价其结构内心肌激动的起始和传导顺序。能引导介入导管准确到达靶点组织、监控电极与心内膜面的接触、监控穿刺针在靶点组织内的准确空间位置、避免损伤冠状动脉及传导组织、及时评价起搏和消融损伤效果、确定终止治疗时机并监控并发症的发生。病解和切片表明超声引导心脏射频和化学消融定位准确、效果肯定。结论 超声能够引导心脏介入导管和穿刺针进行心脏靶点起搏和精确消融 ,定点消融心肌 ,使起搏和消融治疗更为精确。该方法将为临床心脏电生理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简便。
尹立雪蔡力李春梅程力剑陶剑虹邓燕罗芸程凡文锦
关键词:心腔内超声消融起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