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鑫鑫
- 作品数:27 被引量:61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游离肌腱与局部肌腱转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 杜元良耿艳侠王培薛鑫鑫孙勃高云峰于昌玉
- 踝关节扭伤在运动伤病中发生率较高,常出现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常采用肌腱移植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3度损伤。由于自体游离肌腱移植、局部肌腱转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自体游离肌腱移植与局部肌腱转位又各有...
- 关键词:
- 关键词:踝关节扭伤
- 嵌甲症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嵌甲症外科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调查和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取嵌甲症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n=75)和非感染组(n=139),对感染组患者开展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获取的病原菌实施药物敏感试验;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嵌甲症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综合指数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及综合指数预测嵌甲症患者术后感染的AUC值、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75例嵌甲症术后感染患者经细菌培养分离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共51株、占60.71%,革兰阴性菌共29株、占34.52%,真菌共4株、占4.76%。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100.00%)、红霉素(100.0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克林霉素(92.86%)、氨苄西林/舒巴坦(89.2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100.00%)的耐药率最高,其次为青霉素G(85.71%)、四环素(64.29%);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100.00%)的耐药性最高,其次为左氧氟沙星(90.91%)、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86.36%);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100.00%)的耐药性最高,其次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85.71%)、氨苄西林/舒巴坦(85.7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性别、年龄、BMI、嵌甲症、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糖尿病史、术后定期清洁伤口、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穿鞋过紧等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术后未定期清洁伤口、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穿鞋过紧是影响嵌甲症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术后未定期清洁伤口、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穿鞋过紧及综合指数预测嵌甲症患者术后感染的AUC分别为(0.579、0.570、0.603、0.598、0.673)。结论 嵌甲症患者术后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 薛鑫鑫姜洪涛刘士波刘飞李小东
- 关键词:嵌甲症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治疗嵌甲型甲沟炎对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探讨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治疗嵌甲型甲沟炎对创面愈合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109趾)嵌甲型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按照类层抽样法分为A组(予以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36趾)、B组(予以全甲拔除术,38趾)、C组(予以部分拔甲术,35趾),各34例,对比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观察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甲沟炎感染率、复发率。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三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的换药次数低于B组和C组,而创面愈合时间短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治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方面,观察组的术后甲沟炎感染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时点方面,不同时点术后甲沟炎感染率和复发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甲床甲母质清除术与部分拔甲术及全甲拔除术相比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降低复发率。
- 薛鑫鑫谢强李小东付世杰于昌玉
- 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 :探究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A组患者采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低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明显高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经跗骨窦间隙入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足功能、跟骨Gisanes角、Bohlers角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 孙勃刘士波王培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
- 关键词:微创跟骨骨折SANDERS
- 3D打印镜像对比技术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探索3D打印镜像对比技术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应用的安全性检验及其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21月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4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术前方案制定的方法,分为镜像对比技术组(23例),放射学技术组(23例)。取镜像对比技术组患侧、健侧的足舟状骨、第五跖骨的测量数据,进行对称性分析,评价其安全性。记录2组术前指标、围手术期及随访指标等评价临床效果。结果镜像对比技术组的患侧、健侧的测量数据,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镜像对比技术实施术前规划具有安全性;手术前计划相关费用、手术前计划相关时间、骨折复位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随访(12.48±2.26)个月,骨折愈合率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镜像对比技术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中应用,具有安全性及可靠性,临床疗效确切,但会增加患者的经济及时间负担。
- 李小东严晓薇薛鑫鑫司景元隋磊王培
- 关键词:3D打印镜像跟骨骨折
- 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联合切割预制技术在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评价
- 2023年
- 目的:评价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联合切割预制技术在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5月至2022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依据术前规划的方法,分为数字技术组(即应用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联合切割预制技术进行术前规划,31例),影像学技术组(即应用影像学资料进行术前规划,32例),择期实施踝关节骨质重建手术,收集手术前、中、后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规划费用、术前规划时间、Burwell-Charnley解剖复位率,数字技术组多(高)于影像学技术组,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总出血量、术中时间,数字技术组低(少)于影像学技术组,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9~13个月,平均(11.23±2.6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数字技术组少(低)于影像学技术组,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数字技术组高于影像学技术组,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侧足底压力、ROM度数的时间主效应、组间主效应、时间×组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实体镜像对比技术联合切割预制技术在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会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及术前规划时间。
- 严晓薇隋磊李小东薛鑫鑫司景元刘飞姜洪涛孔宇王培
- 关键词:镜像踝关节骨折
- 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的疗效及机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的疗效及患者血清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56例行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54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观察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于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时测量2组患者的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hler角及Gissane角;于治疗前及术后3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HIF-1α及VEGF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8%)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跟骨长度与高度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小于对照组,Bhler角、Gissane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时,实验组患者血清HIF-1α、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型锁定接骨板组合经皮螺钉内固定对跟骨SandersⅡ~Ⅲ型闭合骨折疗效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其机制可能与HIF-1α、VEGF水平增高、术后骨折端血管新生有关。
- 孙勃刘士波王培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
- 关键词:跟骨闭合骨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治疗跟骨骨折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超声辅助定位载距突螺钉位置在跗骨窦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跟骨骨折的意义。[方法]2015年2月~2018年5月,47例(52足)跟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定位组24例(27足),术前通过超声确定载距突的体表定位点,术中用导向器自外侧壁钢板处置入载距突螺钉;常规组23例(25足)采取常规术中C型臂透视定位打入载距突螺钉。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超声定位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随访时间12~18个月,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患者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和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超声定位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显示术后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复位标准,超声定位组无载距突螺钉穿出,常规组4枚载距突螺钉穿出。术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超声定位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前超声定位载距突不仅可以更精确的置入载距突螺钉,而且手术更加微创、安全。
- 孙勃刘士波薛鑫鑫高云峰付世杰王培
- 关键词: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超声定位
- 横向双“8”字张力带技术在第五跖骨基底部LawrenceⅠ区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横向双“8”字张力带技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LawrenceⅠ区骨折疗效。方法2019年2月—2021年10月,对15例第5跖骨基底部LawrenceⅠ区骨折采用横向双“8”字张力带技术治疗。男8例,女7例;年龄23~59岁,中位年龄40岁。致伤原因均为扭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平均4.1 d。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锚钉有无松动、脱出,应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跟距关节外翻角度评价患足功能。结果术后14例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影像学复查示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1.7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为82~100分,中位数98分;其中优13例、良2例,优良率100%。VAS评分0~3分,中位数1分。12例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3例轻度受限;跟距关节外翻角度25°~32°,中位数30°。结论应用横向双“8”字张力带技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LawrenceⅠ区骨折,具有操作简便、避免二次手术、减少异物感等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 姜洪涛薛鑫鑫王静娜高云峰李小东
- 关键词:张力带技术内固定
- 腕部桡神经浅支临床解剖学研究
- 王培于昌玉呼铁民闫洪伟孙勃李小东薛鑫鑫
- 一、立项背景:解剖是外科学的基础,而临床解剖学则是紧密连接解剖和临床工作的一座桥梁。前臂至腕部的外伤在外科中很常见,由于此段的桡神经浅支为单纯的感觉支,且神经直径较细,寻找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手术中往往忽略桡神经浅支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