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景晓

作品数:28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牡蛎
  • 19篇长牡蛎
  • 9篇品系
  • 8篇新品系
  • 7篇性状
  • 5篇亲贝
  • 5篇外套膜
  • 4篇养殖
  • 4篇牡蛎养殖
  • 4篇壳长
  • 4篇壳色
  • 4篇家系选育
  • 3篇生长性状
  • 3篇微卫星
  • 2篇单胞藻
  • 2篇单胞藻饵料
  • 2篇性状遗传
  • 2篇遗传力
  • 2篇幼虫
  • 2篇育种

机构

  • 28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28篇张景晓
  • 26篇李琪
  • 13篇于瑞海
  • 10篇张哲
  • 4篇孔令锋
  • 4篇李玲蔚
  • 3篇孔令峰
  • 2篇郑小东
  • 2篇李鹏飞
  • 1篇于红
  • 1篇于洋
  • 1篇李伟

传媒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壳白长牡蛎品系生长和壳色性状遗传参数估计被引量:8
2018年
以经过连续4代家系选育获得的壳白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选育系为亲本,通过巢氏平衡设计建立了30个全同胞家系混合养殖,采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进行家系鉴定,基于REML法估算24月龄壳白长牡蛎的生长性状和壳色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壳白长牡蛎品系壳高、壳长、总重、壳重、L~*(明度)、a~*(红绿轴色品指数)和b~*(黄蓝轴色品指数)的遗传力为中高等水平,依次为0.35±0.13、0.18±0.09、0.20±0.09、0.16±0.08、0.16±0.08、0.27±0.11和0.19±0.08,壳宽、肉重、出肉率、壳型指数A和壳型指数B的遗传力为低等水平,依次是0.07±0.02、0.11±0.06、0.02±0.03、0.08±0.06和0.11±0.06。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壳重和肉重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其中,壳高、壳宽和总重与其他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较高,分别为0.40±0.65~0.90±0.14、0.39±0.55~0.97±0.24和0.50±0.66~0.99±0.02。壳型指数A和壳型指数B与壳高均为较高的负相关,分别为–0.94±0.16和–0.77±0.19,表明仅以壳高性状为选育目标时,可能不会对长牡蛎壳型改良产生作用。壳白长牡蛎壳色参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范围为–0.09±0.42~0.91±0.74,不同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差异很大,其中L~*与生长参数遗传相关较高,为0.49±0.29~0.91±0.74,表明以壳高、壳长、总重和L~*任一个为选育目标时,其他生长性状都可以获得提高。壳色参数间L~*与a~*负的相关性最高,为–0.96±0.04,L~*与b~*和a~*与b~*相关性较低,分别为–0.08±0.36和0.21±0.31,表明以L~*为选育目标时,可间接降低a~*值。本研究为合理制定壳白长牡蛎新品系育种方案和选择反应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邢德李琪张景晓
关键词:长牡蛎遗传力遗传参数估计
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白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初步筛选出两贝壳均为白色,壳型扇形,出肉率高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群体内部10%双壳纯白色,外套膜奶白色,生长速度快,壳型扇形,出肉率较高的白色壳类群作为优...
于瑞海李琪郑小东张景晓王许波李玲蔚
一种北方耐高温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北方耐高温长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首先进行长牡蛎和岩牡蛎亲贝亲本采集,和亲本的同步促熟培育,当长牡蛎和岩牡蛎亲贝性腺同步发育成熟以后,通过解剖、镜检区分雌雄贝,获取长牡蛎成熟卵子和岩牡蛎精子,进行杂交受精...
李琪于瑞海张景晓张哲
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存活比较及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评估被引量:4
2019年
研究以经过连续7代人工选育壳白长牡蛎品系为素材,通过巢式设计,成功构建了12个半同胞家系和29个全同胞家系,同时以未经选育的个体子代为对照组,评估了各家系和对照组幼体在不同日龄下的生长和存活差异。结果显示,不同日龄,壳白长牡蛎家系幼体生长和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壳高和存活率分别提高3.65%—14.58%和1.11%—19.26%;生长和存活性状在不同壳白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G11、G15和G35家系在生长和存活率方面均有较大优势,在19日龄,与壳白家系平均值相比,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11.87%、17.03%和30.32%,存活率分别提高38.35%、33.41%和51.07%;与对照组相比,其壳高的累积生长量分别增加34.09%、28.18%和49.31%,存活率分别提高65.00%、59.11%和80.18%。同时对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壳白长牡蛎幼体壳高和壳长的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28—0.81、0.42—0.88,均属于中高遗传力;壳白长牡蛎幼体不同日龄壳高和壳长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的范围分别为0.35—0.81、0.57—0.85。研究为培育生长性能优良和存活率高的壳白长牡蛎品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赵宗武李琪张景晓张景晓
关键词:长牡蛎幼体生长性状
5种壳色长牡蛎不同组织中金属元素的分析与评价被引量:3
2018年
为评估不同壳色长牡蛎金属元素价值,实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和近红外(NIR)分析模型对5种壳色(壳黑、壳紫、壳橙、壳金和壳白)长牡蛎4个组织(外套膜、鳃、闭壳肌和性腺—内脏团)中的Mg、Fe、Zn、Cu、Mn和Se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与对照群体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5种壳色长牡蛎各组织间含量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外套膜中,壳紫、壳橙和壳黑长牡蛎中Z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壳紫长牡蛎Cu含量显著高于壳金和对照群体,壳金长牡蛎Mn含量显著高于壳紫和壳黑长牡蛎,其他元素在各群体中含量无显著差异;在鳃中,壳金长牡蛎Mn含量显著高于壳黑和对照群体,其他组份在6个群体无显著性差异;在闭壳肌中,壳橙和壳紫长牡蛎Zn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群体,其他组份在各群体中差异不显著;在性腺—内脏团中,壳橙长牡蛎Zn和Mn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群体,且Cu的含量显著高于壳金长牡蛎,其他元素在6个群体中含量无显著性差异。4个组织中各金属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闭壳肌内各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低于鳃、外套膜和性腺—内脏团。研究表明,不同壳色长牡蛎之间以及不同壳色与对照群体之间在部分金属元素含量上已表现出分化,这为长牡蛎壳色新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朱怡静李琪张景晓
关键词:长牡蛎壳色金属元素
一种岩牡蛎人工催产的方法
一种岩牡蛎人工催产的方法,其特征是首先筛选壳高15‑20 cm的岩牡蛎作为亲贝,进行亲贝蓄养,当水温上升至26‑27°C,岩牡蛎亲贝性腺指数发育至50‑60%时进行人工催产。岩牡蛎催产时,挑选性腺发育指数70%以上的长牡...
李琪张景晓孔令峰
文献传递
5种壳色长牡蛎不同组织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0
2018年
对壳黑、壳紫、壳橙、壳金和壳白5种壳色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不同组织包括闭壳肌、外套膜、鳃、性腺-内脏团的营养成分(水分、总蛋白质、总脂肪、糖原、灰分)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它们与普通养殖群体营养成分的差异以及5种壳色长牡蛎各组织间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闭壳肌中,壳紫长牡蛎的总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壳橙长牡蛎(P<0.05),其他组分在6个群体中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外套膜中,壳金长牡蛎总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壳黑、壳橙和普通养殖群体(P<0.05),壳白长牡蛎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普通养殖群体(P<0.05),其他组分在各群体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鳃中,长牡蛎壳橙、壳紫、壳白选育群体的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分在6个群体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牡蛎5种壳色选育群体和普通养殖群体的性腺-内脏团在水分、总蛋白质、总脂肪、糖原和灰分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组织中水分和灰分均以外套膜和鳃中含量最高,闭壳肌中总蛋白质的含量则在4个组织中居首位,总脂肪和糖原含量均以性腺-内脏团中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壳色长牡蛎之间以及不同壳色与普通对照群体之间在一些重要营养成分上已表现出分化,这为长牡蛎壳色品系选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朱怡静李琪张景晓于红孔令峰
关键词:长牡蛎壳色营养成分闭壳肌外套膜
长牡蛎近交家系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近交(inbreeding)指存在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一方面随着近交代数的增加,近交可以加快一些控制优良性状的等位基因的纯合,加快育种进程;另一方面,近交也会使后代生长、存活等相关表型性状的指标降低,产生近交衰退。一...
张景晓
关键词:长牡蛎生物学特性
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壳长牡蛎新品系的制种方法,首先初步筛选出两贝壳都是黑色,外套膜是黑色,出肉率高,壳型规则的类群作为核心群体;采用截头选择法优选出贝壳黑色,出肉率高,外套膜黑色的长牡蛎个体作为优选群体,并作为繁殖群体,按...
于瑞海李琪孔令锋张景晓王许波张哲
长牡蛎‘海大1号’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被引量:7
2018年
分别以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海大1号’第8代和第9代选育群体中的个体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的交配方法,于2016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41个和38个全同胞家系。根据各家系长牡蛎330日龄的壳高、壳长、壳宽和体重等表型参数,通过建立多性状动物模型,利用ASReml软件中的限制性极大似然法估算各表型变量的方差组分,对‘海大1号’连续两代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个选育世代的‘海大1号’生长性状均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变异系数为20.74%~55.14%,各生长性状仍具有遗传改良潜力。‘海大1号’各生长性状间的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存在差异。3个壳型性状与体重的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且处于较高水平(0.40~0.66)。除壳宽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外,壳高、壳长与体重的遗传力在0.16~0.37,均属中高等遗传力水平,表明‘海大1号’经过多代选育后,生长性状仍具有较大的加性遗传效应,可根据个体表型值大小,继续通过群体选育获得遗传进展。研究结果为长牡蛎‘海大1号’制种方案的制订和保种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景晓李琪徐成勋
关键词:长牡蛎生长性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