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造血
  • 5篇造血干
  • 5篇造血干细胞
  • 5篇基因
  • 5篇急性
  • 5篇干细胞
  • 4篇预后
  • 4篇造血干细胞移...
  • 4篇干细胞移植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异基因
  • 3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蛋白
  • 2篇血液
  • 2篇移植后
  • 2篇异基因造血干...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王莹
  • 5篇胡炯
  • 4篇张苏江
  • 4篇陈钰
  • 3篇刘之茵
  • 3篇陈玉宝
  • 3篇唐暐
  • 3篇樊星
  • 3篇王苓
  • 3篇严泽莹
  • 2篇窦汉波
  • 1篇黄薇
  • 1篇山洁慧
  • 1篇李佳明
  • 1篇王艺
  • 1篇诸江

传媒

  • 4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炎性指标和淋巴细胞亚群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判断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指标和淋巴细胞亚群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免疫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70例NDMM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4(37~78)岁,男女比例1.9∶1.0;不同ISS及R-ISS分期的患者LM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04),而NLR、PLR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分别以各免疫炎性指标的中位数作为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低2组,结果显示高NLR组总缓解率明显低于低NLR组(54.3%vs 82.9%,P=0.010),而高LMR组、高CD3^(+)T细胞表达组及高NK细胞表达组总缓解率分别为91.4%、80.6%及82.9%,明显高于低水平组的45.9%、55.9%及54.3%(P<0.001、P=0.026和P=0.010)。(3)70例患者的疗效均可评估,总缓解率为68.6%(48/70),19例疾病进展患者中8例使用以达雷妥尤单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结果显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单因素分析显示,ISS分期、R-ISS分期、β2-微球蛋白、LMR、PLR、CD3^(+)CD8^(+)百分比、CD4/CD8比值是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R-ISS分期(HR=8.001,95%CI 2.222~28.812,P=0.001)、CD4/CD8比值(HR=3.875,95%CI 1.005~14.946,P=0.049)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5)根据患者伴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免疫指标(LMR、PLR、CD3^(+)CD8^(+)百分比、CD4/CD8比值)个数,将患者分为伴有0或1个、2个和≥3个预后不良因素组,3组间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免疫炎性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反映机体免疫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对NDMM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价值,值得临床深�
安然陈钰张苏江严泽莹王莹刘之茵孙海敏陈玉宝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以维奈克拉为基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以维奈克拉(VEN)为基础的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1例接受VEN联合方案治疗的AM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治疗方案包括VEN+去甲基化药物±基因突变抑制剂或VEN+化疗,中位疗程数为2个(1~5个)。结果所有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18~73岁),男性24例,女性17例。41例患者中,1个疗程后22例(53.7%)获得完全缓解(CR)或血细胞计数未完全恢复的完全缓解(CRi),其中5例微小残留病(MRD)阴性;2个疗程后,17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中7例MRD阴性。20例复发、难治患者中,1个疗程后CR/CRi 9例,其中1例MRD阴性;21例初治、复治患者中,1个疗程后CR/CRi 13例,部分缓解1例,其中4例MRD阴性。结论以VEN为基础的方案治疗AML缓解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黄佳瑜严泽莹孙海敏王莹刘之茵安然陈玉宝陈钰张苏江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药物疗法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人类复杂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早在1996年,Risch和Merikangas[1]首先提出了常见疾病可能是由于常见基因变异引起的,关联分析通常比连锁分析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是发现人类复杂疾病相关遗传变异最有力和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王莹王艺黄薇
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复杂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移植前不同疾病状态的血液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原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移植中心自2007至2011年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148例,按照移植前疾病是否获得完全缓解分为标危组(n=101)和高危组(n=47),分别比较复发死亡比例、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以及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原因的构成比。结果:移植后总生存率、复发率和非复发病死率分别为57.8%±4.5%、42.1%±6.1%和21.7%±3.6%。标危组复发病死率及移植相关非复发病死率均显著低于高危组(P<0.001,P=0.013)。标危组复发死亡占40.7%,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占59.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1.3%,弥漫性肺泡出血25.0%,肝静脉闭塞病12.5%,植入不良12.5%,颅内出血6.3%;高危组复发死亡占51.7%,移植后非复发死亡占48.3%,其中感染50.0%,移植物抗宿主病35.7%,植入不良21.4%,肝静脉闭塞病14.3%,颅内出血14.3%。结论:移植前获得完全缓解患者移植后非复发死亡比例高于复发死亡比例,而非完全缓解患者相反。移植相关非复发死亡原因中,不论移植前疾病状态,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都是最主要的死因。
王莹樊星王苓唐暐胡炯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血液疾病
疾病综合预后指数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关系的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结合恶性血液病病种、生物学特征和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的综合评分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移植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进行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148例,按照疾病预后和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综合评分分为低危组(17例)、中危组(100例)、高危组(31例)三组,分别比较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复发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低、中、高危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66.0%、41.9%(P=0.002),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0.6%、57.0%、32.3%(P=0.001),复发率分别为5.9%、27.1%、41.9%(P〈0.001),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23.5%、17.2%、29.0%(P=0.190)。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综合预后指数与总体生存率、无事件生存率及复发率均相关(P=0.005,P=0.001,P〈0.001),与移植相关死亡率无关(P=0.666),同时疾病综合预后指数是影响allo-HSCT复发率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结合恶性血液病预后及移植前疾病缓解状态的综合评分与allo—HSCT复发率密切相关。
王莹王苓唐暐窦汉波樊星胡炯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预后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与移植供受体性别差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应用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关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发生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9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41例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1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与LOHC发生可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中,43例进行人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亲缘移植,49例进行无关供者移植,其中25例在移植后中位时间第35天(第20天至第65天)发生出血性膀胱炎(HC).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下因素与HC相关:无关供体移植、供受体性别不同(女供男)、含白消安的预处理方案、含吗替麦考酚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应用、aGVHD的发生等;多因素分析结果仅提示三种独立因素可以提高HC的发生率,即供受体性别差异(P=0.001)、ATG的应用(P< 0.001)、aGVHD的发生(P=0.007).综合此三项因素,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具有不同HC发病风险的4组,HC发生率随着危险因素数目的增多依次提高,分别为(7.7±4.6)%、(22.9±7.1)%、(48.2±10.5)%、100.0%.结论 移植供受体性别的差异、ATG的应用以及aGVHD的发生三项因素为预测LOHC的独立预后因子,结合这些指标能够指导HC的危险预后分层.
王苓唐暐王莹山洁慧窦汉波樊星胡炯
关键词:出血性膀胱炎
MLL基因重排在急性白血病亚型分布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MLL基因重排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8月确诊的23例MLL基因异常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2016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共350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25例,有MLL基因重排者23例(AML-M57例,AML-M43例,MDS转化AML 4例,AML-M24例,B-ALL 5例),占所有急性白血病的6.57%(23/350),在AML中比例为8%(18/225),在ALL中比例为4%(5/125)。18例MLL基因重排AML患者中,MLL-PTD阳性11例(61.1%),MLL-AF6阳性1例,MLL-ELL阳性3例,MLL-AF9阳性3例。5例MLL基因重排B-ALL患者,均为MLL-AF4阳性。23例患者经过2个疗程诱导化疗后,只有11例(47.8%)达完全缓解。接受移植的9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4(12~45)个月,未接受移植的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0.53~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MLL基因异常的AML中FAB分型以M5、M4居多,基因异常类型以MLL-PTD居多,伴MLL基因异常的ALL主要为B-ALL,基因异常类型主要是MLL-AF4。此类白血病对传统化疗反应不良,易复发,已成为疾病预后不良的标志,异基因移植有可能改善其预后。
刘之茵张苏江陈玉宝严泽莹王莹李佳明孙海敏安然陈钰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MLL基因重排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
血液病侵袭性真菌病诊断驱动治疗策略被引量:5
2015年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国内及欧美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随着标准和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血液病患者IFD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6].国内的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接受化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IFD总体发生率为2.1%;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同胞相合移植及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IF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8%和7.1%[6].IFD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确诊IFD依赖活组织病理检查和/或无菌部位培养真菌学标准,因此明确诊断存在困难,而IFD往往伴随较高的病死率,因此IFD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困扰临床血液病工作者的难点之一[1-5].
王莹胡炯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肿瘤患者活组织病理检查
丙戊酸钠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活性氧簇(ROS)相关蛋白及组蛋白甲基化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VPA较低剂量(1 mmol/L)即诱导HL-60细胞分化,K562细胞对VPA诱导分化不敏感。VPA诱导细胞分化作用与组蛋白乙酰化基础水平及药物处理后调变间无显著相关性,VPA诱导分化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ROS相关调控蛋白的表达无影响。VPA诱导分化效应与细胞不同HDAC表达水平相关,K562细胞高表达HDAC6,对VPA诱导分化不敏感,且经VPA处理后细胞组蛋白K9甲基化水平较HL-60细胞明显提高。结论:VPA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作用可能与细胞HDAC6的低水平表达及组蛋白K9甲基化水平调控有关,而与组蛋白乙酰化基础水平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ROS相关调控蛋白等无关。
王莹诸江胡炯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丙戊酸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3例临床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近期疗效、预后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23例初发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32岁(14~58岁)。诱导治疗采用标准VDPCP方案,总有效率为60.9%(14/23),完全缓解率为47.8%(11/23),部分缓解率为13.0%(3/2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5个月(0~66.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4个月(2.0~66.0个月)。与诱导缓解相关的可评价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初发时白细胞计数、NOTCH1基因突变、染色体核型及疾病特殊类型,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较差,初次诱导缓解率低,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短。
王莹陈钰张苏江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