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萍

作品数:22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6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湿地
  • 4篇植物
  • 3篇滇西
  • 3篇滇西北
  • 3篇优势植物
  • 3篇挥发性
  • 3篇挥发性成分
  • 2篇典型湿地
  • 2篇植物修复
  • 2篇指纹
  • 2篇杉木
  • 2篇水体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2篇气质联用
  • 2篇种子
  • 2篇污染
  • 2篇无性系
  • 2篇木叶
  • 2篇湖滨带

机构

  • 22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牡丹...
  • 1篇云南开放大学
  • 1篇甘肃省水利水...

作者

  • 22篇李丽萍
  • 5篇孙梅
  • 4篇王行
  • 4篇岳海涛
  • 4篇刘振亚
  • 3篇刘云
  • 3篇肖德荣
  • 3篇孙正海
  • 3篇赵平
  • 3篇李伟
  • 3篇田昆
  • 3篇刘佳
  • 3篇杨帆
  • 3篇张贇
  • 2篇张加研
  • 2篇张勇
  • 2篇张晓宁
  • 2篇刘强
  • 2篇喻庆国
  • 1篇张晏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学园
  • 1篇林业工程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便于土壤样品采集的多层深度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便于土壤样品采集的多层深度取样装置,通过左右平行分布的拼接支架可拆卸固定升降调节结构,利用升降调节结构带动取样筒上下升降进行取样;升降调节结构下端的推板左侧横向固定有标尺,在推板带动取样筒升降移动时,标...
李丽萍孙蕾刘振亚
一种便于收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提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集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提取装置,包括砂芯漏斗,砂芯漏斗插接在固定环上,固定环的内侧开设有侧槽,两侧侧槽内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上均设有矩形座,每个矩形座...
张峰睿孙正海李丽萍樊亮宇刘佳许娟娟杨帆李伟常婉琦李嘉辉王坤丁慕溪李娇珍房佳茹周士家
4个无性系杉木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阐明不同无性系杉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浙江开化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率(0.30%~0.52%)高于水蒸气蒸馏法(0.05%~0.11%),其中开化13号无性系的提取率最高。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2,59,60和5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有26种,其中烯烃类17种、醇类6种、酮类1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榄香烯、β-石竹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其中β-石竹烯在F24x那1-1中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1.21%。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1,49,51和40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共16种,其中烯烃类10种、醇类4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β-榄香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两种提取方式所得的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有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分别为41种和24种,且在各无性系中含量存在差异。
于晓锐刘云罗旭璐李丽萍张加研赵平
关键词:杉木无性系挥发性成分气质联用分析
滇西北石卡雪山2个针叶树种森林上限径向生长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被引量:13
2018年
基于树木年轮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滇西北高原石卡雪山森林上限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和高山松(Pinus densata)差值年表,运用响应函数研究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而阐明影响滇西北高原针叶树种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并利用冗余分析(RDA)进一步分析并验证树木生长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石卡雪山森林上限针叶树种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温度和降水对树木生长有滞后效应,2个树种对气候响应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1)丽江云杉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的共同作用,与上年10月平均最低温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1月平均最高温以及当年7月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上年8月和当年5月降水抑制其生长;(2)高山松径向生长与上年10月平均温和平均最高温、11月平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当年7月平均温和平均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3)冗余分析与响应函数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量化树木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滇西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张贇尹定财孙梅李丽萍田昆张卫国
关键词:气候响应
杉木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构建被引量:2
2022年
为建立杉木叶挥发性成分的GC−MS指纹图谱,以37批杉木叶为原料,采用蒸馏−萃取法结合GC−MS联用技术,构建了杉木叶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杉木叶中鉴定出14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的主要成分为β−桉叶烯、α−蒎烯、氧化石竹烯、β−榄香烯、环封莰烯和3−蒈烯等。由30个共有成分构成的杉木叶挥发性成分标准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可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杉木叶挥发性成分,为杉木叶的快速溯源提供参考。
王琪于晓锐刘云杨晓琴李丽萍王军民赵平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
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草本沼泽是横断山区重要的湿地类型,为探明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中总氮、硝氮和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于2014-2017年在横断山区对典型草本沼泽湿地开展水样采集和分析工作,同时收集降水量、地表大气温度、水温、水深、人口数量、GDP、家畜数量等环境数据。结果表明:(1)横断山区草本沼泽湿地水体中总氮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总氮含量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下降,水温是控制这种地带性特征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经度增加,水体中总氮含量也显著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是导致这种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2)横断山区沼泽湿地水体中硝氮和氨氮含量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随经度和纬度增加,沼泽湿地水体中硝氮含量逐渐增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深和水温;(4)随经度增加,沼泽湿地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逐渐增加,但氨氮含量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均无显著相关性。
张勇岳海涛刘振亚刘振亚田昆李丽萍田昆
关键词:沼泽湿地
海拔变化对高原湿地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利用云南高原独特的立体地形和立体气候,选取滇西北代表性高原湿地纳帕海生长的世界广布植物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和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分别将两种植物连同其生长的土壤单元原位移至海拔逐渐降低的两处高原湿地(拉市海湿地和昆明滇池流域),分析随海拔梯度下降的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对两种植物生长周期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移出地纳帕海相比,移至拉市海和滇池后,植物萌芽期的水葱和茭草叶绿素在拉市海分别增加了22.54%和11.17%,在滇池分别增加了68.77%和29.2%;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也均随海拔的逐渐降低而升高或降低,滇池的这些数值较拉市海分别升高或降低约1.2—3.0倍。海拔的降低促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的最大值(PhiPSⅡ_(max))和CO_2同化速率相对应的量子产量的最大值(PhiCO_(2max))升高,拉市海分别增至13.96%和25.42%、89.87%和27.08%,滇池分别增至24.09%和46.48%、114.77%和84.33%。两种植物生长期和凋落期的这些参数变化与萌芽期相同,但生长期各项数值的增长率或下降幅度较萌芽期高且变化明显,而凋落期的增长率或下降幅度却比萌芽期低。说明两种广布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指标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表明海拔下降有利于两种广布植物光合能力的提升,但光合同化的株高生长速度却远远超过茎粗生长,这种不利影响可能导致两种广布种最终衰亡。
李晖李晖刘国栋王行孙梅王行岳海涛孙梅戴强
关键词:气候变化高原湿地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
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滩涂湿地鸟类科研监测用代步滑板,包括滑板主体,滑板主体外壁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围挡,滑板主体上端的后方向下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壁左右两侧的后方配合转动连接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的外壁设置有防滑行走轮,滑...
刘强岳海涛李丽萍
滇西北剑湖沉积物磷形态、空间分布及释放贡献被引量:35
2017年
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提取了剑湖沉积物中弱吸附态磷(NH_4Cl-P)、可还原态磷(BD-P)、铁铝氧化态磷(NaOH-rP)、有机质结合态磷(NaOH-nrP)、钙结合态磷(HCl-P)和残渣态磷(Res-P)6种形态的磷,并对表层(0~10 cm)沉积物磷形态水平空间分布、沉积柱芯(0~75 cm)磷形态垂向空间分布和释放贡献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6种磷形态平均含量差别较大,其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HCl-P>Res-P>NaOH-rP>NaOH-nrP>BD-P>NH_4Cl-P;HCl-P含量是NH_4Cl-P的72倍,3种稳定磷形态(HCl-P、Res-P和NaOH-rP)含量是3种潜在可移动磷形态(NaOH-nrP、BD-P和NH_4Cl-P)含量的6.5倍.NH_4Cl-P、BD-P、NaOH-nrP和NaOH-rP含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HCl-P和Res-P含量的变异系数.尽管表层沉积物6种磷形态的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不尽相同,4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区6种磷形态含量平均值之和是湖周浅水区的1.40倍,但能指示出入湖河流是外源磷污染物输入的主要通道.虽然沉积柱芯6种磷形态垂向空间分布特征各异,6种磷形态入湖口区表层平均含量分别是底层的1.60、1.87、1.87、1.61、1.18和1.15倍,其他湖区表层平均含量分别是底层的1.18、1.34、1.39、1.41、0.97和0.83倍,但除HCl-P和Res-P在其他湖区为随深度增加而缓慢递增外,基本上能反映出6种磷形态含量在入湖口区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的程度都远强于其他湖区.外源磷输入和人为活动影响是3种潜在可移动磷形态和NaOH-rP的主要因素,流域地质背景是HCl-P和Res-P的主要影响因素.6种磷形态在入湖口区快释放贡献率多为负值,表示以滞留状态为主,慢释放贡献率全为正值,表示都为释放状态,滞留贡献最大和释放贡献最大的都是NaOH-rP;其他湖区快释放贡献率和慢释放贡献率多为正值,表示都以释放状态为主,NaOH-rP释放贡献最大,Res-P滞留贡献最大.
张奇喻庆国王胜龙朱云轩李丽萍危锋王行朱金鑫
关键词:沉积物磷形态影响因素
香蒲叶功能性状对模拟增温和CO_(2)浓度倍增的响应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讨高原湿地植物对增温和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策略,以高原地区常见的挺水植物香蒲(Typha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封顶式人工生长室模拟增温2℃和CO_(2)浓度倍增的气候变化,检测其叶片功能性状,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O_(2)浓度倍增处理下,香蒲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摩尔分数和蒸腾速率都显著降低(P<0.05);增温处理下,香蒲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也显著降低(P<0.05),表明增温和CO_(2)浓度倍增显著降低了香蒲的光合碳同化能力。(2)与对照组相比,CO_(2)浓度倍增处理下,香蒲叶脉密度显著增加;增温处理下叶脉密度和气孔密度显著增加,而维管束面积和导管面积显著降低(P<0.05),反映了香蒲在增温和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香蒲水分输送和蒸腾散失能力增强,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3)与对照组相比,增温和CO_(2)浓度倍增处理下香蒲叶光合参数间的相关性减弱,净光合速率与叶结构性状间的紧密关系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证明了增温和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强香蒲叶功能性状间的功能协同和权衡关系。
杨航美李丽萍孙梅陈弘毅李玲艳冯春慧
关键词:高原湿地香蒲水力平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